89
搜狐
地方密集推動“互聯網+流通”加速落地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商務部獲悉,在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以來,多地已經密集出台政策推動“互聯網+流通”。當前,各市場主體積極響應,線上線下融合步伐加快,流通發展新動能正加速形成。
據悉,在“互聯網+流通”的推進過程中,北京、上海、四川等多地圍繞製度建設、財稅支持、公共服務等方麵密集出台多項舉措,展開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嚐試。在製度建設方麵,多地政府出台了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深化體製機製改革,創新管理和服務方式;在加大財稅支持方麵,多地為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培育市場新興主體,助力傳統企業轉型創新,創新工作機製,加大財稅支持;在增強公共服務支撐方麵,各地根據市場發展需要,強化能力建設,優化公共服務。多地政府還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電子商務統計監測水平,更好地服務於政府科學決策和企業發展參考。
在多地的密集推動下,我國流通發展的新動能也正在加速形成。據商務部介紹,線上線下融合帶動實體商業煥發生機。越來越多的實體商業主動運用網絡平台、移動終端、社交媒體,在營銷、支付、售後服務等方麵加強線上線下互動。例如,零售連鎖百強企業把網絡零售的比例提升至83%,是全國企業互聯網應用水平的2.5倍。商品交易市場向信息化、定製化、平台化方向發展,延伸服務鏈條,引導以需定產,柔性製造,用有效供給帶動消費升級。
此外,互聯網創新發展推動流通降成本、促轉型。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躍,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服務、新技術不斷湧現。比如在農產品流通領域,電子商務企業與農產品企業深化產銷對接,探索農產品流通產銷直供新模式,發展農產品供應鏈,打通從生產基地到居民餐桌的農產品流通鏈條,降低流通成本。在生活性服務業領域,多地以社區服務為切入點,用互聯網整合各類便民企業和便民業態,打造社區商業綜合體和便民“e站”,提升社區商業集約化、信息化、融合化發展水平。
互聯網有效提升了流通協同發展和現代化水平。流通跨界融合的發展趨勢和用戶對品質消費的重視,促使企業運用互聯網圍繞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加強上下遊聯動,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社會化的協作水平。比如在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中,智能快件箱、綜合配送服務點、合作共建末端門店等模式的發展,促進了快遞末端服務與電子商務的協同發展。在物流標準化試點中,湧現了標準化托盤與供應鏈、共同配送、多式聯運等相結合的新模式,提高了物流作業的效率;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的建設,取得了積極的效果,車貨匹配準確率達到99%,司機平均找貨的時間由原來的2天縮短到現在的不到半天,降低了供應鏈的成本。
(原標題:地方密集推動“互聯網+流通”加速落地)
最後更新:2017-10-31 01: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