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搜狐
超評設計 同樣的美國味,不同的比例 別克GL6/閱朗設計解讀
提到美國的汽車設計,你能聯想到什麼?在工業革命時期人們的回答是:“大!大!大!”。在如今,人們的回答是:“粗獷,粗獷,粗獷”。那麼難道汽車設計中的“美國味兒”就隻有粗和大麼?當然不是,別克就是例外。
如果說是德國人發明了汽車,那麼來自好萊塢的傳奇設計師-哈利·厄爾用1938年的首台別克概念車Y-Job,將汽車設計行業帶入了藝術的殿堂。時至今日,別克汽車身上的所有“美國味兒”並不是用簡單的“粗大”來體現,而是別克在設計方麵的曆史積澱,別克GL6就是如此。
提到別克GL6的設計如果不提及歐寶Zafira的話,那麼這篇文章你不說是軟文,我都不信。
在歐寶品牌退出中國市場前,該品牌旗下的Zafira車型,曾經是除安德拉之外在華銷量最好的車型,別克GL6正式基於賽飛利的平台而來。
不過相比別克上一代君威,直接就是換標版的歐寶Insignia。別克GL6從新設計的外觀就顯得頗具誠意了。
別看別克GL6是MPV,它的主體設計思路源自於2014年,別克發布的一款名為Avista的概念跑車。這輛概念車不僅借鑒了別克曆史中的諸多經典設計元素,同時還融入了更多運動化基因。
這種家族設計風格最明顯的就是車頭的進氣格柵、車燈等細節的造型,這往往也是車企們最先確定的設計特征。
一條橫向的鍍鉻裝飾串上大尺寸的別克標誌,讓別克GL6的進氣格柵變得簡約而精致。在展翼式鍍鉻裝飾條背後依然是“直瀑式”格柵,隻不過這一部分GL6做了啞光處理,為的是更加凸顯車標和展翼。
這些細節都是從別克悠久的曆史設計元素中提煉而來。比如“展翼”造型就來自1953年起,哈利·厄爾推出的兩款別克Wildcat概念車。
在兩年之後,也就是1955年,別克量產的世紀轎車同樣采用了這一設計造型。
直瀑式進氣格柵則從1938年的那輛T-Job開始,一直影響至別克目前的所有車型。
進氣格柵形狀相比之前的“盾形”多了一個“小收腰”,這樣進氣格柵的線條毫無向上蔓延的趨勢,降低前臉的視覺高度。
在“小收腰”的末端順勢將邊緣的鍍鉻裝飾條延展至前大燈內部。使得展翼和大燈平順的過度。
設計師的想法是將這條展翼式鍍鉻裝飾條從進氣格柵一直向外延伸,和大燈內部“倒勾”形狀的日間行車燈和轉向燈相連,形成和“開眼角”大燈一樣的視覺效果,加大車頭的視覺寬度。
大燈形狀末端下垂,加上車身線條的修飾,讓別克GL6的前臉上部更加連貫。
前臉的下部設計非常流暢,鍍鉻裝飾條向兩端延展,和側麵的裙線間接相連。讓車頭的造型完全的融入到車體。
在前臉的上下部銜接處,別克GL6處理的比計較柔和。
了解汽車設計的人都知道,汽車的前臉設計由於防撞鋼梁的位置原因,使得從誕生以來汽車的前臉都是習慣性的上下分隔。但是這種做法顯然是沒有考慮到設計的關聯性。如果遮住任何一部分,作為一個不了解汽車的人來說,都無法猜測另外一部分的大致形狀和尺寸,這種設計的整體感不強。設計師會多采用一些特征線,來將前臉上部與下部建立關聯。削弱防撞鋼梁的“分隔”效果,整個前臉渾然一體。
別克GL6采用的方式猶如“隔山打牛”,它既沒有采用過多的特征線來影響前臉的簡潔感,也有沒采用時下流行的“X形前臉”。
進氣格柵高度的“下探”,大燈尾端的“下墜”,兩側刹車盤通風裝飾的“上挑”,用這些元素的互相穿插增加前臉的整體感。
GL6的大燈內部采用“L”造型的日間行車燈,拐角處的線條十分繁複,增加了大燈的層次感。光源采用遠近光一體式結構,轉向燈被放置在燈組內側。
GL6的發動機艙蓋非常有特點,除了別克家族管用的“中軸線”之外,發動機艙蓋上還有四條楞線。不過,GL6的楞線與一些性能車的不同。它的楞線並不是為了“暗示性能”。這四條線仿佛是A柱的延長線,延展後與發動機艙蓋融為一體,給人一種“駕駛艙很堅固”的安全感。
別克GL6的側麵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腰線,它采用了別克經典的雙掠峰腰線。
這種腰線在別克設計史上出現的時間更早。在1907年的紐約車展上,別克Model 10首次亮相,純粹的極簡設計主義使它迎來了短暫而輝煌的生涯。可見之處都噴塗了油漆,紫色真皮雙人座椅豪華舒適,大量的黃銅飾件應用於車燈、轉向柱、散熱水箱的邊框以及正中央的Buick車標上,甚至連車頭的搖把都經過鍍鉻處理。前後輪擋泥板與中間方便乘員上車的腳踏板融為一體,節省了部件的同時又不缺乏極簡主義美感。
而這一設計從側麵來看,就是兩道連貫的曲線。
這種腰線在1950年的別克Super上得到了完整的展現。兩條曲線從車頭延伸至車尾,幾乎可以看做是車體和翼子板的融合線。
當然經過110年的進化之後,僅僅保留“前凸後撅”的優美腰線是不夠的,別克GL6在前後腰線的底部通過曲麵營造出了多變的光影,這是目前汽車設計除了“線條”之外的流行趨勢。
別克GL6還采用了懸浮車頂。雖然“懸浮車頂”在設計界引發不小的質疑,其原因都出在D柱不同材料的融合度上。不過別克GL6尾部處理的還是相當到位的,玻璃和尾部擾流板的銜接非常順暢,幾乎看不出不同材料的分隔感。
17寸雙色鋁合金輪轂造型設計融入別克家族化線條特征,采用亮麵配合深色塗裝的雙色效果。造型流暢,和別克GL6的側麵線條非常搭。
別克GL6的尾部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尾燈和尾箱蓋完全一體化。這種設計曾經出現在第一代奧迪Q7上,缺點就是這樣的造型會將尾部的各種元素“禁錮”,使尾部的設計元素與車身側麵失去聯係。
別克GL6的做法是,將尾燈內部的線條延長成為腰線,甚至連後保險杠和車體的接縫都不放過。這樣看來,尾部被禁錮的獨立感並不是很強。相反,別克GL6的尾部看起來很緊繃。
GL6的尾燈和前大燈唿應,也采用了“L”形。
什麼?別克GL6還是太壯了?能不能在保留“美國味兒”的同時,再運動一點兒?當然可以,別克閱朗就是個例子。
為了留住“美國味”,閱朗幾乎保留了和GL6完全一致的細節設計。注意我的用詞—“細節設計”。閱朗和GL6的比例不同。別小看比例,僅僅是比例的改變,就讓閱朗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時,換了一種風格。
首先,如果單看某一個設計細節,兩車的前臉設計似乎一致。但是,我們現在要改變的是比例。
當我們把兩車前臉設計元素輪廓提取,再放大到相同比例,區別一下就明顯了。閱朗的進氣格柵兩端向大燈內部深入更多,它的大燈也要比GL6稍微細長一些。前臉的下部,閱朗的兩端取消了GL6的上挑。總體視覺效果來看,閱朗要比GL6顯得更寬,更扁。
車身側麵是展現比例最直接的地方。相同的是,兩車同樣采用了“短前懸,長後懸”的比例。不同的是,閱朗的車肩高度、整體高度輪距比、風窗占比都要比GL6小不少,如果說GL6的側麵用“順暢”形容,那麼閱朗的側麵就要用“修長,趴地”來形容了。所以,幾乎相同的細節設計,局部比例的變化,讓兩輛車呈現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閱朗的尾部,它的尾部並沒有像GL6一樣采用懸浮車頂。而是將駕駛艙線條快速下滑,同時下滑線穿過D柱,和尾門縫隙建立聯係,形成熘背的視覺效果。
從圖中可以看出,這種“視覺熘背”是具有欺騙性的,閱朗實際的輪廓和視覺輪廓有很大差距,並沒有因為照顧熘背的視覺效果而喪失儲物空間,這一細節設計非常有新意。
其實,如果拋開細節線條隻看兩車的整體輪廓。閱朗和GL6是有高度差距,但是並沒有視覺效果來的那麼誇張。能讓閱朗看起來像一輛運動的獵裝車,設計手法功不可沒。
車尾我們依然繪製兩車的設計元素,和側麵大同小異。兩車的細節設計元素幾乎一致,閱朗的牌照框線條和兩側反光板相連,讓尾部上部設計元素的麵積明顯小於下部,充分降低尾部的視覺重心。而GL6的線條更簡單,視覺效果更舒展。
閱朗的幹練和運動是相對而言的。GL6和閱朗誰都不是激進的性能派車型,這一點從二者不謀而合的內飾設計中就可以看出。
GL6和閱朗的內飾設計線條都非常流暢,中央扶手箱和換擋杆區域更像是中控台的順勢流淌。車內氣氛屬於輕鬆活波一類。配色方麵,GL6棕+黑的配色顯得更偏向商務一些。
在內飾用料上,兩車也是絲毫不吝嗇軟質材料和鍍鉻金屬裝飾條,略帶美係車的感覺。
作為MPV和旅行車,內飾設計的重點還是實用性。兩車在儲物空間上都做足了功課。GL6椅子側麵的儲物槽,雙層杯架,閱朗手套箱底部儲物槽,以及鏤空裝飾條等,都是比較新穎的設計。
在乘坐空間上,兩車的前後排差別不大。GL6畢竟是MPV,它第三排座椅的厚度和寬度都不屬於讓人“窩在裏麵”的狀態。而閱朗的大後備箱,坐人就別想了,還是多拉點兒貨吧。
別克GL6和閱朗的外形設計,很大程度上都借鑒了別克曆史中一些經典的設計元素。這也使得這兩輛車雖然在車身尺寸上,達不到美國車“巨大”的樣子。但是通過一些細節設計,讓這兩輛“小車”的美國味十足。同時相比兩車的定位-MPV和旅行車,定位差別並不大,兩車的細節設計元素也大部分相同。設計師僅從比例的微調,就讓兩車的“性格”產生了差異。舉個例子,如果我擁有GL6,我會為它換上亮閃閃的鍍鉻大輪圈;如果我擁有閱朗,我會把它改為低扒的獵裝車,就是這麼大差別。
最後更新:2017-10-08 06:57:42
上一篇:
比亞迪宋MAX正式上市,這樣的價格估計會大賣
下一篇:
傳祺GS7:燈光師 請對著後排“北京癱”的兩貨
心靈大屠殺 思域和卡羅拉你到底選誰
2017款長城汽車-哈弗H8 車主們用車後都是怎樣評價它的
特斯拉Model S 和Model X 75D車型動力升級 百公裏加速度提速1秒
6萬不到就能買輛SUV,外觀新穎動力不俗,哈弗H6大唿招架不住!
特斯拉概念重型卡車,沒有輪胎依靠磁懸浮行駛
家族布局成效顯著 東風日產奪合資SUV銷量冠軍
江淮真瘋狂!山寨埃爾法賣30萬,GL8都說它作死
上市100天銷量突破4.7萬台,長安CS55熱銷的背後另有玄機
長安CS15EV對比江淮iEV7S 兩台最大續航350km的純電SUV
戰力指數簡直可怖!雅閣10月狂銷上萬輛,明年10AT來了真的要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