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搜狐
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上海力推涉稅業務100%網上辦理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地區軟實力的象征,今年上海被中央定為加大營商環境改革試點地區之一。從稅務方麵,上海將尋求從納稅申報、稅收管理、稅收服務和稅收執法四個方麵取得新突破,減少納稅人辦稅負擔,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11月8日的上海市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新聞通氣會上,上海市稅務局總經濟師蔣旭濤介紹了《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納稅便利度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方案總計28項舉措,包括利用互聯網+稅務的優勢,將現行出口退稅申報業務流程全麵納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台管理,讓納稅人不再逐筆逐項手工錄入信息;通過加大與銀行進行企業信息共享,從而幫助企業以更低成本獲得銀行貸款。
“隨著這些舉措的相繼落地,我們希望可以利用互聯網+稅務,讓涉稅業務100%可以在網上辦理。個人可以在移動端完成繳稅。” 蔣旭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也正探索企業間開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這可以減輕企業領票負擔,目前技術上沒有障礙,主要難點是得到相關法律認可。”
縮短辦稅時間是稅收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指標。在近日世界銀行公布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內地營商環境評價排名雖然同上年一樣維持在78位,但評價的指標之一的企業納稅每年所需平均時間明顯降低,從上一年評估的259個小時減少到207個小時。
上述方案的焦點之一正是降低企業納稅時間。比如,上海推出套餐式開業登記、簡易式注銷登記,可以在網上對申報錯誤信息進行修改,探索預填式一鍵申報等。
而為了減輕小微企業負擔,上海正研究探索小規模納稅人按年度申報納稅。目前小微企業按季度納稅,但稅務部門發現隨著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力度加大,不少企業基本不用納稅,因此推出按年度申報減少報繳稅次數,來減輕企業負擔。
另外,上海還將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出口退稅項目深化應用,實現出口退稅從申報“無紙化”向信息“免填報”的跨越。
此前上海選擇了600多家企業進行試點,將出口退稅申報業務流程“單一窗口”平台管理,讓出口企業在退稅申報時不再需要逐筆逐項手工錄入相關信息,而是通過退稅申報數據“共享化”采集和智能配單處理,減少了納稅人3000多項數據的填寫,給納稅人減負。在試點效果良好之後,上海將現行出口退稅申報業務流程全麵納入“單一窗口”平台管理。
此外,上海還將持續改進稅收執法。比如探索通過文字、音像等記錄方式,對稅收稽查執法行為進行記錄並歸檔,實現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等。
下附《優化營商環境 提升納稅便利度實施方案》28項舉措
第一方麵打造便捷辦稅體係,縮短辦稅時長
(一)套餐式開業登記。為新辦企業提供集信息確認、戶管注冊、稅種核定、資料發放、新辦企業培訓為一體的套餐式開業服務;通過與工商部門信息共享,提供確認式信息補錄服務,簡化開業流程,減少納稅人奔波和企業開辦時間。
(二)簡易式注銷登記。深化商事登記製度改革,推進簡易注銷登記,針對定期定額征收的個體工商戶、辦理臨時稅務登記證的納稅人等,簡化注銷流程,縮短注銷時長。
(三)實現網上更正申報。通過網上申報係統,試點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申報的網上自主更正,如發現申報錯誤,在申報期內,納稅人可自行多次在網上修改,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
(四)推廣表證單書要素化。建立數據集成,實現納稅申報數據的自動歸類和自動填寫,進一步簡化或合並申報表。依托網上辦稅服務廳,實現涉稅事項表證單書要素化管理,簡化辦稅流程,減少納稅人申報時間。
(五)簡並申報繳稅次數。在製度支持的情況下,符合條件的小規模納稅人,研究探索按年度申報。
(六)探索預填式一鍵申報。探索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預填式一鍵申報,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可根據納稅人基礎信息和其他數據,自動生成申報表,納稅人隻需確認,減少納稅人申報填寫時間。
第二方麵打造集約辦稅體係,減少準備時長
(七)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出口退稅項目深化應用。充分發揮“互聯網+稅務”優勢,將現行出口退稅申報業務流程全麵納入“單一窗口”平台管理。一方麵,使出口企業在退稅申報時不再需要逐筆逐項手工錄入相關信息,實現退稅申報數據“共享化”采集和智能配單處理,為納稅人報稅增效減負。另一方麵,通過協調各口岸執法單位開展執法互助行動,跨部門積累獲取各類執法信息為退稅審核和預警評估所用,強化出口退稅協同監管質效。
(八)推行無紙化退稅。試點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退稅無紙化,探索納稅信用等級為A級的納稅人,在辦理匯算清繳退稅時,不再提供紙質申報憑證和資料,以電子數據代替紙質資料,逐步實現退稅業務辦理的全程無紙化操作。
(九)擴大增值稅發票電子化應用範圍。進一步推廣電子普通發票,實現發票網絡化運行,提高發票數據應用力度。
(十)擴大增值稅專票勾選認證範圍。在全麵推進電子發票基礎上,擴大勾選認證範圍,除納稅信用評級為D級的納稅人以外,新成立、未評級納稅人均可使用勾選認證方式。
(十一)豐富宣傳輔導方式。主動開展全方位、多渠道、創新性、分類分級稅法宣傳,確保稅收政策宣傳解讀口徑的一致性。暢通各宣傳渠道,通過辦稅服務廳、12366納稅服務熱線、稅務網站微信等,回應社會關切問題,使納稅人及時了解最新稅收政策、優惠舉措和辦稅流程,提高稅收政策透明度。探索納稅人宣傳輔導新模式,與第三方合作打造開放互動式網上納稅人學堂,為納稅人提供稅收學習和辦稅準備的輔導。針對納稅人個性化偏好,主動提供精準政策推送服務,為不同類型納稅人提供多元化的在線溝通方式。
第三方麵打造協同共治體係,簡化辦稅流程
(十二)加強涉稅信息互認。繼續擴大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實行跨部門網絡化合作,打破部門間信息壁壘。
(十三)深化跨區域信息共享。繼續推動長江經濟帶稅收信息共享平台建設。獲取長江經濟帶區域內企業信息,繪製企業族譜關係,為區域內企業稅收谘詢、政策共享提供便利,為區域企業風險共同防範做好數據儲備。
(十四)推進銀稅互動工作開展。加強與銀監、財政等部門的合作,為政府擔保部門提供數據,不斷豐富銀稅互動服務層次,為小微企業提供覆蓋信貸業務全流程,貫穿貸前、貸中、貸後全環節的銀稅互動產品,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十五)發展涉稅專業服務。探索建立稅務機關與涉稅專業服務機構的業務合作機製,通過政府購買或無償委托等形式開展合作,發揮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專業優勢。不定期邀請涉稅專業服務機構、高校研究機構等舉行專題研討沙龍,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助力企業發展。
(十六)探索與社保、公積金等部門間協作。與人社局和公積金管理中心共同分析社保、公積金征收過程中的問題,研究跨部門服務舉措推出的可行性,切實降低納稅人的辦事成本。
第四方麵打造智慧辦稅體係,提高辦稅效能
(十七)推進電子稅務局建設。建設以全麵提升稅收管理和服務水平為目標,以充分依托“互聯網+”技術為手段,以大數據應用為重要特征的電子稅務局,實現服務風控並舉、線上線下融通、信息共享共聯、數據創新創智的現代化稅收征管方式。
(十八)搭建納稅服務綜合管理平台。完善納稅服務需求管理機製,多渠道動態收集、分析納稅人需求,快速響應納稅人訴求,優化辦稅服務體驗。建立納稅人行為畫像庫,采集納稅人行為數據,為納稅人建立身份檔案,向納稅人提供精準貼心服務。
(十九)創新“智能谘詢”服務模式。依托智能機器人,為納稅人提供“智能為主、人工為輔”的個性化、自助化在線溝通服務,提高服務效率。
(二十)拓展多元化繳稅方式。進一步加大POS機使用的場所和範圍,優化POS機模式,做好相關試點和升級部署工作。
第五方麵打造公平公正執法體係,優化辦稅環境
(二十一)探索試點稽查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探索通過文字、音像等記錄方式,對稅收稽查執法行為進行記錄並歸檔,實現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二十二)規範執法行為和簡化優化行政許可辦理。推行稅收執法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二十三)完善電子護欄信息化平台。將風險管理與電子稅務局納稅人端建設緊密結合,打造嵌入風險管理理念的網上辦稅服務體係。
(二十四)創新稅收執法方式。推廣應用“稽查雙隨機工作平台”;科學安排本市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工作計劃;指導規範稅務行政執法行為。
第六方麵打造服務保障體係,夯實辦稅基礎
(二十五)實施納稅人分類分級管理。結合稅源專業化改革工作實際,結合納稅人分類、納稅信用等級評價、實名辦稅誠信紀錄等,針對不同納稅人科學實施差異化的風險管理與納稅服務措施。
(二十六)提升納稅服務數據治理和集成水平。通過組建納稅服務數據管理專業團隊,開展納稅服務數據質量管理和應用分析等相關工作,為分類分級納稅服務工作提供數據基礎;為納稅人提供個性化的主動服務提供參考。
(二十七)探索納稅服務機構職能調整。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重點稅源專人專崗管理,一般稅源專業化管理,零散稅源依托第三方管理”的管理模式,推動現代化納稅服務體係建設。
(二十八)構建營商環境評價機製。建立以納稅人獲得感為衡量標準,有效檢驗稅收營商環境改革成效、科學反映納稅便利化程度的評價機製,動態推出針對性改進措施,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最後更新:2017-11-09 14: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