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
搜狐
廣東南海的“雲”戰略:攜手華為發力大數據撬動400億元產業集聚
10月12日,在第三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開幕式上,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智慧城市及大數據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根據該協議,雙方將在南海區新型智慧城市、大數據產業上進行全方位合作。
雙方的合作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雲計算、大數據、NB-IoT(窄帶物聯網)、AI(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等電子信息產業以及工業互聯網、智慧園區、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建設與服務等相關領域,預計帶動產業聚集規模約400億元。
這是南海區政府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磅行動。在聯手華為之前,南海區政府就曾與阿裏雲、騰訊等簽下重大項目。據南海區政府近期發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南海將與多個國家級研究院和知名企業簽訂合作項目,計劃在2020年將大數據培育成南海的支柱產業,使大數據相關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5%以上。
南海隸屬廣東第三大城市佛山市,是佛山毗鄰廣州的主城區,曆來皆是工業經濟重鎮。改革開放之初,南海民營經濟崛起,是以製造業聞名全國的“廣東四小虎”之一。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全國多地迎來製造業轉型升級浪潮。與華為的“聯誼”表明,南海區政府試圖將大數據等戰略型新興產業作為推動傳統製造業和城市管理的新動力。
聯手華為發力大數據
盡管南海區是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強區,但該區在信息化、大數據領域的發展並不弱。
南海是全國首批信息化試點城市。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化建設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南海區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平台已實現76個部門全覆蓋,匯聚6.68億條數據,數據調用次數累計達639.9萬次,共享利用率達90%,極大推動了數據資源的整合利用和政府數據的開放共享。這項改革經驗曾在國內轟動一時。
另一方麵,南海本土的部分企業,也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融入信息化、大數據技術。互聯網+、大數據與傳統製造業的結合,也是《中國製造2025》鼓勵的方向之一。維尚家具、林氏木業等相當數量的企業,已經探索出工業融合信息化、大數據的成功經驗。
相較於規模龐大的製造業,南海的大數據產業在人們印象中顯得並不是那麼亮眼——2016年,南海半導體和大數據產業總產值不到100億元。不過,從近一個月來動作頻頻的大布局來看,南海區政府已明確大數據產業視為經濟社會升級的重大抓手之一——另一抓手是近年來大熱的新能源產業。
9月5日,南海召開大數據及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工作推進會,提出充分發揮大數據及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的引領作用,發展大數據產業、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助推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新實體經濟的發展。南海區與廣東省經信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阿裏、騰訊等多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簽訂了一批大數據產業、新型智慧城市項目協議。
這場推進會前一天發布《佛山市南海區電子信息產業扶持獎勵辦法》,該區將大力培育半導體芯片和大數據產業,形成產業集聚,帶動整個產業鏈生態圈發展,力爭2021年南海半導體芯片和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成為南海支柱產業之一。
該辦法的主要思路是“內引外培”,即在扶持本土企業的同時引進巨頭企業,以推動產業鏈的集聚。剛剛過去的9月,南海簽訂大數據產業、新型智慧城市項目協議便已達21個之多。
此次與華為簽下合作框架協議,可謂是這一撥招商引資的高潮。
根據《智慧城市及大數據產業合作框架協議》,南海和華為將就智慧城市建設和大數據產業發展進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動南海智慧政務、智慧旅遊、智慧科教、創意設計、智慧物流、智慧文體與衛生等領域的應用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如能達到預期目標,整個項目將帶動產業集聚規模約400億元。
南海區區委書記黃誌豪表示,當前,南海發展大數據產業、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是順應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新浪潮,落實廣東省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佛山市創建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全領域建設品牌南海,打造全球創客新都市的重要舉措。南海要升級工業園、建設新都市、發展新經濟,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推動南海製造以生產環節為主拓展到全鏈條、全領域的跨界創新。
華為高級副總裁、CIO陶景文表示,全國有家的地方就有南海的產品,顯示出南海製造業強大的生命力。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也為大數據、雲計算等產業提出了需求。佛山南海區區位、空間、產業和生態等優勢突出,非常適合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產業。華為在雲計算、大數據領域一直保持非常高的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專注於打造雲基礎設施服務,堅持開放合作的理念,並承諾永遠不進行數據變現,與合作夥伴一起共贏雲時代的未來。
南海區一直著眼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謀略。特別是今年以來, 此次與華為的全麵合作,南海區政府看中的是華為作為龍頭企業的產業集聚效應。
陶景文表示,未來華為將充分發揮在雲服務領域的技術實力和資源優勢,攜手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與佛山市南海區一起打造區域雲生態,共同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實現與南海區社會治理、政務創新、民生服務、產業發展的全方位合作。
對接廣佛同城
大數據產業實現已經成為各地爭相的熱門產業。華為所在的深圳,早已經是大數據產業的高地;南海毗鄰的廣州,最近一年開始高歌勐進推動“IAB (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計劃”,提出2020年建成國家大數據城市。由於南海區在廣佛兩市的特殊區位,大數據有望成為廣佛同城和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重要抓手。
這或許將加深南海區和白雲區的合作,從而推動佛山融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
為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貫徹落實佛山市委市政府關於“打造一環創新圈,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發展思路,今年8月11日、9月22日,南海區先後兩次到白雲區學習、調研,圍繞產業等方麵對接,取得積極效果,達成一致共識,兩區要深化合作對接,打造廣佛同城合作示範區。
按照廣東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同誌及佛山市委書記魯毅同誌關於廣佛聯手共同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的指示,南海區在裏水鎮劃定23.8平方公裏範圍,規劃建設“佛山青年湖智慧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打造廣佛智慧創新產業集聚區。
據了解,園區規劃結構為“一廊一帶三區六園”:“一廊”即智慧水廊,“一帶”為濱江景觀休閑帶,“三區”包括北部科創服務區、中部生態共享區、南部智城服務區,“六園”為互聯網創新園、新一代信息產業園、綠色智造產業園、生命健康產業園、智能裝備產業園、新材料國際創新產業園。園區將與廣州市白雲區黃金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產業園”加強聯動,協同兩地產業優勢,重點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智慧城市、電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強合作,提升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實現互惠共贏,共同打造廣佛智慧創新產業集聚區,力爭成為廣深創新走廊的一個重要節點。
此舉將完善南海區電子信息產業體係,構建起與白雲區互促發展的格局,並將帶動南海區其他電子信息產業特色園區發展,引領區內企業轉型升級,優化原有產業結構,加速電子信息產業在南海區集聚發展和新一輪布局,構建起區域經濟發展競爭新優勢。
該項目也擬作為廣佛創新驅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領域的重要內容,為深化廣佛同城、推進協同創新,積極主動加大與廣州的區域合作和創新力度,為佛山打造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佛山一環創新圈提供有力支撐。
南海與華為的全麵合作,不僅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南海區打造佛山青年湖智慧產業園實現了漂亮開局。
(原標題:廣東南海的“雲”戰略:攜手華為發力大數據撬動400億元產業集聚)
最後更新:2017-10-14 06: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