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
搜狐
爭奪發行“賀歲檔” 明星基金經理全天候備戰
每臨近年末,公募基金行業總會掀起一陣“發行潮”。
實際上,年末發行基金並不是一個絕佳時點,反而是資金麵相對緊張,機構渠道等事務相對繁忙的時刻。因此,為了在年末發行大戰中分一杯羹,各大基金公司都傾向於拿出自家今年的明星績優基金經理出來,趁熱打鐵發行產品。
對於身處年末發行期的明星基金經理來說,就好像是“賀歲檔”有影片上映的演員,使出渾身解數,行程滿滿,星夜兼程似乎已成當前的常態。
“賀歲檔”爭奪
年末發行潮的現象由來已久。僅從近兩年的年末發行來看,2015年雖然遭遇市場波動調整,年末基金發行仍有提速。2016年11月的情況是,新基金發行數量高達196隻,為之前5年內同期發行最高值。
今年也不例外。11月以來,公募基金發行數量與規模顯著提升,部分百億級“爆款”基金更提前引發了市場對年末發行大戰的關注。數據顯示,11月以來,共有24隻股票型基金發行,110隻混合型基金產品登場。
對於年末搶發新基金的原因,提前布局新一年機會是一方麵原因,“衝規模,排座次”似乎更是業內共識。
一位公募基金總部人員告訴記者,部分基金公司在年末發行新基金實際上往往不是一種主觀行為,大多數已在計劃中,更多是由渠道來分配資源,確定具體時間。同時,年末其實不是發行新基金的絕佳時點,因為這個時間“資金麵比較緊張,銀行臨近年終結算,事情也比較多,客戶經理可能比較忙,沒有心思,不能全身心幫你賣產品。”如果渠道決定年末發行產品,因為資源有限、“狼多肉少”,必然要麵臨激烈競爭。此外,今年的新情況是,因受新規影響,以往被認作“衝規模”利器的貨幣基金、固收產品等或趨於理性。
因此,本身“含金量”高的權益類產品發行,更顯得競爭激烈,彌足珍貴。
明星當道
如果拿電影市場相類比,想要票房好,電影一定要有“小鮮肉”一類的“流量明星”。這種現象在公募發行市場也有類似一麵。
記者梳理11月以來發行的股票及混合型基金產品發現,各家基金公司都偏向於選擇自家今年以來獲得優秀業績的基金經理,也就是“頭牌”或“一哥”發行產品。
以11月27日即將發行的景順長城量化平衡為例,基金經理黎海威不僅是公募行業內量化投資的領軍人物之一,還身兼景順長城基金量化及ETF投資總監職務,其旗下另外兩隻產品景順長城量化新動力及景順長城滬深300增強,今年以來收益均在同類基金中保持領先。
另一個例子是南方優享分紅。這隻基金發行於11月9日,僅10個工作日內就募集超過22億元。這樣的速度除了南方基金的平台優勢外,基金經理李振興今年以來的優異表現功不可沒。
民生加銀基金經理宋磊今年以來表現有口皆碑。他旗下的民生加銀內需增長混合今年以來有近30%的淨值增長,其管理的另外三隻混合型基金亦有不同程度飄紅。他的新產品民生加銀智造2025,也在11月17號開始發行。
對於基金公司在年末推送績優基金經理的產品,一名公募營銷大區副總監指出,“業績是考量產品的一切,對於投資者來說也很好理解,業績做好了產品當然好賣,對於渠道人員來說也好一些,至少言之有物。”
全天候備戰
“不是在路演,就是在去路演的路上。”對於身處發行期的基金經理近日的繁忙行程,一位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回複記者時笑稱。
如果還用電影市場來類比,年末發行好比“賀歲檔”爭奪。有新電影要上映的演員,平時都低調專注於演技,到了宣發期則天天要跑各地路演、見媒體、拜票房。這種情況對於年末發行期的基金經理來說,似乎別無二致。
一名基金經理近期在華東地區路演時,一天就跑了三場活動,早上一個活動,下午還有兩個銀行的路演,第二天還要趕赴其他城市繼續行程。
記者了解到,這種現象在發行期其實是一種常態,對基金經理也是一個全方位考驗。除了線下的奔波外,線上的交流也是發行期的基金經理的“必修課”。
一位基金公司渠道人員告訴記者,基金經理路演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傳統的去銀行宣講外,電話會議等也是應接不暇。此外,通過新媒體方式互動,例如在媒體組織的微信群裏與投資者交流問答,或者參加互聯網電台節目的錄製等,都填滿了年末發行期基金經理的檔期表,基金經理確實處於隨時備戰的狀態。
當然,基金經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某大型公募企劃人員向記者表示,他們公司在發行新基金之前,往往會拉長戰線,加強在基金營銷方麵的人力、物力投入,進行一定的投資者教育。在宣傳資源上,會通過平麵、網絡、新媒體、戶外等多種資源與方式多元化、立體化傳播。同時,微信朋友圈廣告、OFO紅包等新興營銷方式也是拓寬渠道的利器。
(原標題:爭奪發行“賀歲檔” 明星基金經理全天候備戰)
最後更新:2017-11-27 05: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