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13 返回首页    go 搜狐


那年花开:孙俪按套路,马云、王健林、李嘉诚你们怎么还不爱上董明珠?

女强人之强,并非在于凌驾于男性之上,它更应该指女性精神之独立,人格之独立,品性之坚韧。

——遇言姐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高开低走,评分下滑,播出50几集后,被网友讽刺为:风流寡妇和她的五个男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寡妇所有男配爱上我总有妖艳贱货要害我年度裹脚布式巨制……

剧情崩到捞都捞不起来,以至于不少安利过这片的公众号纷纷倒戈(火眼金睛、从不入坑的遇言姐得意的笑啊得意的笑)。

说这戏至少制作精良的,我还真不觉得。上海滩溜光的墙一看就是硬纸板新糊的,一个印子都没有。道具服装一水的簇新扎眼,生怕你不知道制片投钱了。脂砚斋怎么说的来着:贾府的陈设贵在半旧!

关于这部电视剧,早在豆瓣评分还是高高在上的8.5时,阅片无数,闻一知十的遇言姐早已经看出其逻辑和情节的漏洞。在旧文《说好的清朝女马云呢,怎么孙俪变作精》中,我说这纯粹是玛丽苏式翻版穿越剧。

一部片子最low的就是所有男人都爱我,所有女人都恨我,《那年花开》都占齐了。 在周莹身上你既看不到人物的成长,也看不到时代的烙印,是强行植入,取(e)悦(xin)观众的存在。

这剧剧情最荒唐的是:在周莹的年代,一个守寡的女性根本没有改嫁的权利,哪怕是一名成亲仅十天的16岁少女。

对于这种时代悲剧,编剧们非但不报以批判,反而打着爱的名义来歌颂一个寡妇的一生。不仅如此,还炮制出一系列雨露均沾的绯闻男友。这绝非对女性意识的展现,而是对女性意识的消费。清代女富商周莹踢开棺材板,不知作何感想。

剧里的女人,不是傻白甜,就是傻白黑,连带我对孙俪的演技也开始怀疑了

弃剧而逃后,办公室的小编们时不时给我报告下进展,核心内容是:谁谁又爱上女主了,谁谁又黑化了。目前为止,共计有五位男性拜倒在孙俪的石榴裙下,靠着忠犬们趟出的大道,女主处处逢凶化吉,也是服了!

温柔暖男爱上我—吴聘。问:如何让男神觉得我好清纯,好不做作,好与众不同?答:脱先扮混混骗钱,再到处吹牛讲故事,叉腿抠脚、蹲在板凳上端着大碗搓鼻涕,吃面条。

叉腿抠脚、蹲在板凳上端着大碗搓鼻涕,身为女主就要这样才随性,与众不同……

纨绔公子爱上我—沈星移。简直让人以为你去踹王思聪两脚,他一定会死心塌地爱上你!

呆萌县令爱上我——赵白石。男女关系、婆媳矛盾、家族纠纷,有事没事多往衙门跑跑,不愁他古井不生波。

隐忍伙计爱上我——王世均。初中时的同桌说他为我守身如玉,真的!

好清纯,好不做作……

西域土豪爱上我——图尔丹。但自从《甄嬛传》后,套马的汉子就成了大女主戏的标配,大概编剧觉得后宫品种还不够丰富吧。

八卦一下,图尔丹的扮演者是周迅的老公高圣远,你们认出来了吗?

此外,人家还在遭遇绑架时招安了一窝土匪,令大当家的一秒跪舔,心甘情愿给她看家护院,宛若观音姐姐收服黑熊精。按照这架势,迟早光绪也要被周莹收了啊。

这你妹是演啥?女神的圣斗士?

我就奇了怪了,这都什么年月了,编剧哪来的信心翻来覆去嚼玛丽苏的老梗啊,还一弄就乌泱乌泱75集。这么长的篇幅,隔壁大河剧已经可以把一个人从童年拍到耄耋了。

这部剧除了莫名其妙的爱就是莫名其妙的恨,制造不出高阶的戏剧冲突,“男人爱”和“女人害”代替商战变成了推动剧情的第一生产力,女主的成长在与男人的纠缠中变得一文不值,眼看“清朝女马云”的人设要破。

作为“硕果仅存”的,没有配合玛丽苏的俞灏明,反派我也给你点赞

一个有所成就的女性为什么非得是断绝六亲八眷的屌丝逆袭,就不能是出身良好,受过教育吗?

女强人就得放浪不羁,拍桌子瞪眼耍把式,撇着腿吐瓜子皮?这不叫特立独行,叫没教养、下三路好么?

女人非得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按这个套路,马云、王健林、李嘉诚你们怎么还不爱上董明珠?

一个阅女无数,青楼常客的富二代,来个野生姑娘给他变个戏法、讲个故事,就情根深种了,连人家嫁人了、怀孕了、流产了、守寡了,都在所不惜,貌似最后还为她而死了

《那年花开》这个剧描写的是谁?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陕北女商周莹。商贾之女,16岁守寡,称霸关中商业帝国的安吴寡妇。她是个大义秦商,她也是个苦难的女人。你把人家写成是靠小聪明、靠男人、靠背乘法表,一举富可敌国,还炮制出一大串的闺中艳闻。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陕北女商周莹

再说说各种糟心的人设。

胡杏儿一介巨贾之女,第一个将洋布引入关中的女商,明明可以作为一位同周莹心存芥蒂又棋逢对手的存在,从不同角色身上展现女性的强大,结果生生被弄成了智障偏执狂。人物转折快狠准,说下毒就下毒,说杀人就杀人,为了和情敌打擂台疯狂败光了家产,再配上出神入化的囧字脸,全程尬演的让人心痛啊。

胡小姐爹死了没几天就穿的花红柳绿、满头珠翠的见客商去了,这真的合适吗?

第50集上,说发家就发家,说破产就破产的胡杏儿领了便当。

没有恶毒女二就不知咋往下写的编剧立马让另一个高大全的漪妹妹接过胡小姐手里的雷。一位养在深闺的妹子,前一秒还温良淑德,后一秒就无师自通的学会了下春药碰瓷,黑化得我措手不及。各路霸道总裁为女主趟平一切,女配得不到男人的爱就要毁灭世界。

这瓷碰的毫无PS痕迹,没毛病!

靠装神弄鬼洗冤,靠假算命说服三叔,沉湖后也不知怎么就又活了,这些情节已经够奇葩了。

直到我看到周莹去迪化卖布,这一段堪称全戏槽值第一。对于如何将大批货物运去新疆又如何实现货币汇通,这些技术性问题丝毫没有提及,就靠着冒充波斯女土豪,收获波斯男土豪,顺利过关。问题是就凭你那一口内地口语的维吾尔语,就能蒙混过关?装X也得讲基本法吧。

你说你家都破产了,你还新衣服一身一身的换。你还买啥土布啊,干嘛不卖周莹同款成衣啊?肯定销路好!

编剧没本事给周莹安排一个实力相当,眼光深远的竞争对手,也没本事给周莹安排一个相互欣赏,在商言商的利益伙伴。她有的,要么是用爱发电的忠犬,要么是歇斯底里的对头。这样跳tone的戏说,根本没有脱离《甄嬛传》的窠臼,跟史诗感的《大宅门》更是毫无可比性。

玛丽苏就别打着女性独立的大旗了,这比挂羊头卖狗肉,贴个膜就装Iphone8 还可恶

五个男人飞蛾扑火,两个女人疯疯癫癫,奇葩的人设催生奇葩的剧情。在这所有角色里,我最惋惜的是赵白石和胡咏梅。

赵白石,一个受孔孟礼法熏陶的少壮派朝廷命官,在政治夹缝里艰难生存。筹化洋务运动,扶持地方经济,刚正不阿,胆识过人。他明明可以成为一个和周莹彼此欣赏,遥相呼应的同盟,而不是一个被美丽寡妇摸了下手就神魂颠倒的痴汉。

胡咏梅,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女,抓住洋布的风口东山再起。这应该是更接近于历史上的周莹的角色。

即便是反派,她也是有尊严、有节操、有手段的反派,而不是歇斯底里的偏执狂。好歹也跟吴聘是青梅竹马,知书达理的大户人家,这人设崩坏的毫无道理。

还有吴家三叔的老婆,本可以是一个介于封建制度不能跟爱人厮守的悲剧人物,不知为啥就变成了奸夫淫妇,更匪夷所思的是你坏事作也作了,招呼了一大圈后又决定回归岁月静好了,和三叔安稳过日子了?

穿上哈利波特的斗篷就以为自己能隐身了?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集空有华丽的包装和卡司阵容,但内容全都站不住脚,无病呻吟,冗长拖沓。通篇的情爱弱化了男权社会里突围的女性本身。周莹身上那些本该闪光的商业品性和人格魅力,儿女情长之外的时代变迁,完全淹没在了没完没了的狗血戏码里。

在女性主义成为主流意识的今天,一部部大女主戏横空出世,《如懿传》、《赢天下》、《独孤皇后》、《扶摇皇后》扎堆播出。所有这些传奇女性的故事,无不淡化了商海沉浮、大爱大义、远见卓识、时代局限,只剩下一堆男人、女人的纠缠不休。所谓“大女主”剧,实则是对女性的践踏、物化和贬低。这部所谓的女性励志大片,究竟想让我们励什么志呢?

看看这玛丽苏的海报,哪有什么大爱大义、远见卓识、时代局限还不就是男女爱恨纠缠不休?

在旧文中,作为比对,遇言姐提起了《大宅门》。今天我又想起了另一部同样讲述商界女强人的日本老片《阿信的故事》。同是出身贫贱,同是少女守寡,同是商场女杰,同是真人改编,这部涉及了人性、战争、伦理、创业,的巨作讲述了一个女人从7岁到83岁的挣扎与奋斗,其深刻与隽永至今令人感怀。

日剧《阿信的故事》海报,讲述了一个女人从7岁到83岁的挣扎与奋斗

在这部于全球63个国家热播的电视剧中,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女人的价值可以不通过男人来体现,女人的魅力可以不通过爱情而绽放。甚至到头来,阿信的商业成就也不再是影片的终极目的,打动我们的是阿信艰苦、曲折,却又饱满、昂扬的一生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

女强人之强,并非在于凌驾于男性之上,它更应该指女性精神之独立,人格之独立,品性之坚韧,像阿信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才是超脱了男权阴影的所在,才配得上“大女主”的称号。

小阿信(电影版)第一次在雇主家中吃到白米饭,后来她开创了八百伴连锁超市,也失去了丈夫、儿子和最好的朋友

阿信(电影版)剧照,看到小阿信光着脚在冰冻的河水中洗尿布特别难过

《阿信的故事》拍摄至今34年了,饰演小阿信的女孩已是中年阿姨,而我们却还在炮制外挂的还珠格格和她的各系男友,相比之下,情何以堪。

那年花开正狗血,这样的大女主,求求编剧,我真的不想再要看到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更多能量视频及好文,敬请添加微信公众号“遇言不止”(Yuyantalks),这里是精英男女聚集地,让我们用真实的故事和视频,伴你勇往直前!

最后更新:2017-10-09 00:06:27

  上一篇:go 薛之谦与前妻复合:余生请对我好一点
  下一篇:go 薛之谦复婚,所谓情深义重,爱情大抵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