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20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特朗普時代 美國股市為何讓人看不懂?

摘要

該如何解釋這種華盛頓一派慘狀與股市火爆上漲並存的格局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附和華盛頓日漸悲觀的看法,斷定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和美國國會(Congress)很可能不會繼續實施稅改計劃,甚至不會大幅減稅。來自共和黨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主席說白宮(White House)是“成人日托中心”,還說他擔心大放厥詞的總統會讓我們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戰。而總統本人則說他想跟美國國務卿比比誰的智商測試得分更高。

  股市投資者對這一切似乎都不以為然。道瓊斯指數10月10日收盤創下記錄新高。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當天走勢雖然沒那麼亮眼,但上周收盤時也雙雙創下記錄新高。進入特朗普時代(無論是從當選還是從就職時開始計算)以來,股市總體表現無疑是非常出色的。2017年8月我曾短暫考慮過升級我的計算,我考察了威廉·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以來每一位總統執政時代的股市表現,但其實似乎真沒必要費那麼大功夫。特朗普時代股市表現很好。

  如何解釋股市表現?

  那麼,該如何解釋這種華盛頓一派慘狀與股市火爆上漲並存的格局呢? 姑且排除過去9到11個月的股市走勢隻是隨機現象,並無任何意義的可能——倒不是因為這種可能肯定是錯的,而是因為這樣一來就沒什麼可說了。

  下麵是我想到的三種其他解釋:

  對投資者來說,特朗普可能確實幹得不賴。媒體和華盛頓關注的是總統在Twitter上發送的每一條粗暴和雷人新貼,但投資者或許能排除雜音,聚焦真正發生的事情。環境和金融監管規定要麼被中止,要麼被推遲。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親商業派仍占多數。事實證明,總統和國會共和黨領袖到目前為止在立法上無所作為,但別忘了,在20世紀90年代末,政治僵局對市場可絕對是利好。

  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世紀90年代末持續攀升

  這與特朗普無關,甚至與美國無關。和迄今已持續八年的經濟擴張期的大多數階段一樣,美國經濟增速依然緩慢,但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卻在加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認為稅改的可能性不大,並預計2017年、2018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僅分別為2.2%和2.3%,但這份報告卻將2017年、2018年全球GDP增幅預期分別上調至3.6%和3.7%。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2016年有43.2%的盈利來自美國以外地區;這一比例在2017年肯定會變得更高,對道瓊斯指數成分股公司來說很可能也是一樣。《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和ETF.com近期的分析發現,海外盈利占比最高的公司在拉動股市上漲。高喊“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總統或許正在享受主要由海外經濟增長拉動的市場繁榮。

  市場出錯了。有一個問題是,整體金融市場並不擅長為尾端風險(幾率低、影響大的事件,因位於統計分布尾端而得名)定價。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怕,但第三次世界大戰或其他令市場崩潰的災難發生的幾率很小,而且真的很難估算。更普遍的問題是,股市往往漲跌過度,10月9日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便為闡述這種現象做出了重要貢獻。

  股市是否反應過度?

  1984年,塞勒和他以前的學生沃納·德邦特(Werner De Bondt)在美國金融協會(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的年度會議上問了一個問題:“股市是否反應過度?”為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用過去36個月裏走勢特別好的股票或走勢特別差的股票分別構建了“贏者”和“輸者”股票組合,然後考察它們在接下來的36個月裏的走勢。贏者在第二階段中的走勢弱於大盤;輸者則強於大盤。

  理查德·泰勒和沃納·德·邦特(Werner De Bondt)在1985年的一個研究中發現,投資者對於受損失的股票會變得越來越悲觀,而對於獲利的股票會變得越來越樂觀,他們對於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會表現出過度反應

  1981年,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得主)也針對整體市場問過一個類似的問題(“股價過度波動能根據其後的股息變化進行解釋嗎?”),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在1989年一篇題為《華爾街均值回歸現象》(A Mean-Reverting Walk Down Wall Street)的論文中,德邦特和塞勒援引了許多提出漲跌過度證據的其他研究,並得出結論稱,這種狀況似乎反駁了當時普遍信奉的觀念,即:“金融市場是‘有效率的’,這類市場的證券價格等於它們的內在價值”。幾十年來,人們就漲跌過度背後的原因展開了激烈辯論,我不認為這個問題有朝一日能夠真正得到解決,但至少現在有了一種共識,如約翰·科克倫(John Cochrane) 2011年就任美國金融協會會長時發表的講話中所述,“高價……預示低回報”。

  現在的估值高嗎?

  那麼,現在的估值高嗎?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盈率為21.8倍,高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的平均值,但並沒有高出很多。

  如果使用席勒的周期調整市盈率指標(價格除以之前十年的平均收益),目前的估值就顯得高一點了。

  不過,當前的10年收益中包括大衰退那幾年慘淡的收益,即便如此,周期調整市盈率仍遠低於互聯網泡沫那幾年的水平。所以……我真的不知道目前股市是不是估值過高。順便說一句,塞勒也不知道,塞勒10月10日接受彭博電台(Bloomberg Radio)采訪時被要求解釋股市為何上漲,他說:“我不知道為什麼。”

  1. 我覺得值得一提的還有,道瓊斯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均有上漲,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前身創建於1923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小幅上漲。當然,前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走勢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

  2. 席勒的市盈率數據回溯至1881年,但用電子製表程序Excel製作簡易表格時,1990年以前的日期處理起來很麻煩。

精 彩 推 薦

全球股市陷狂歡 美股開啟“史詩級神話”

機器已經占領股市 下一目標將是債市

阿裏巴巴迎來買入窗口期 股價還要大漲(圖)

揭開趣店上市的麵具:一場出賣靈魂的收割遊戲

海外機構發現A股隱型動力:一類股或成短期贏家


(原標題:特朗普時代,美國股市為何讓人看不懂?)

(責任編輯:DF354)

最後更新:2017-10-20 10:03:42

  上一篇:go 特朗普將見耶倫 交易員已給出FED主席人選
  下一篇:go “聰明錢”和“傻瓜錢”正往完全相反的方向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