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
搜狐
微信为什么调换钱包和相册的位置?
关于设计,人们吵着嚷着要创新。但是这创新肯定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首先要取材于人们熟悉的事物或词,这样人们才容易接受;但仔细一看又要有所不同,比如星巴克人鱼的双鱼尾,这样才能有记忆度,有差异和区隔。
太陌生的事物不容易被接受,因为人脑有保护机制;而太熟悉的事物又不容易引起记忆,因为人脑有效率机制,习惯性忽视熟悉而安全的事物,来节省大脑能量。
由此可见,在人们的习惯性使用路径中安插固定广告位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比如搜索网站最前边的固定广告位,人们会选择性忽视掉它;再比如摩拜单车在“扫一扫”前边蹦出来的广告,干扰使用简直就是找死。当然,这也是信息流广告比较牛逼的地方,因为它并不在你的习惯性忽视路径里。
想起来以前大号软文里流行一时的“这广告出现得我猝不及防”的广告,你还记得多少?这种方式出现的广告,只能刺激短时记忆,如果没有重复投放来加深记忆,根本就是打水漂。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微信5月份最新版本把【钱包】替换到最前边的位置了。以前那个位置是【相册】。现在我想打开【相册】,总是习惯性地把【钱包】打开。这个位置变换有点小意思。【相册】没有激起任何互动或销售,它除了满足自恋,并不产生任何【流】。但是【钱包】就不一样了,【钱包】里有各种花钱应用,放在最前边单列出来,表现出微信对这个功能入口的重视。微信悄咪咪地就在电商和金融上使劲呢。
说实话,在用户习惯使用路径方面,支付宝应该跟微信好好学一学。在以往是支付内容的信息流里插入好友分享信息,这种【吓得我双腿一软】的主意是谁想出来的?假设我刚买了一种不可描述的私密产品,打开支付宝首页一看:就在我购买产品的信息下边,就是我某个好友分享的“某家烤串真好吃”的信息,我会怎么想?我买东西这条信息不会也被对方看到吧?我特么还有没有隐私了?私密信息流与公开信息流搅和在一起,这样真的好吗?
说到这儿我想起来以前碰见过这样一种按钮设计——确定取消吗?然后扔给你俩按钮【确定】、【取消】。我真的犹豫了半天你知道吗?——我觉得这是个哲学问题。
最后更新:2017-10-07 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