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35 返回首页    go 搜狐


坚持本分:OPPO“敢为天下后”背后的含义

近年以来手机行业迅速发展,国内手机品牌进步神速,在激烈的手机市场环境中涌现出不少表现突出的手机厂商。放眼过去,尤其是国内品牌OPPO,在过去两年里的上升趋势很明显,数据表现非常突出。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6年度,OPPO在国内手机的出货量达到9500万,这是OPPO第一次问鼎国内手机第一,与2015相比,OPPO的增长率达到122%,其中,R9、R9 Plus、R9s、R9s Plus四台手机占了总出货量的半壁江山。

而看回今年成绩,OPPO的增长同样迅猛,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数据,2017第二季度,OPPO出货量为2950万,市场份额增至8.2%!谈到OPPO的成功,外界总是认为OPPO靠的是渠道和品牌,显然这不是答案的全部,在如此激烈的手机市场中,能够达到这样的位置,绝对不是简单的两点可以做到,那么OPPO又是如何做到的?

回归原点

“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是OPPO对产品的要求之一。2013年,OPPO曾推出搭载旋转摄像头的N1,吴强认为N系列过于强调创新而只赢得少数用户,“投入大量的研发和精力,最后证明只满足了一小部分用户。”吴强反思。

到了2015年,OPPO开始主打R系列,并且定位年轻用户群体。小米和华为都在同时推多产品线,吴强认为要抵制诱惑和压力,“我们不管别人怎么做,或许是OPPO能力不够强,既然吃亏了,就坚持只做一件事情。”

可以看到的是,近两年OPPO主打的机型并不多,一直主打其R系列,这让OPPO有更多的精力去打造一款单款精品,两款产品的打磨之后,R9成为2016年爆款。

把握用户需求

事实上,OPPO对与用户直接相关的核心功能会下大工夫做到极致,比如闪充和拍照,“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是OPPO最为外界熟知的广告之一,背后技术是VOOC闪充,由OPPO独立自主研发,最快可以将充电速度提升4倍,2014年推出的Find 7最先搭载了VOOC闪充技术,至今已成了OPPO的铭牌之一。而在拍照上,OPPO亦屡屡给我们惊喜。

2017年推出的R11搭载的骁龙660就是高通与OPPO深度合作的一款芯片,对于用户而言800系列的CPU很难用到极致,600系列的拍照功能又不够出色,那么OPPO就采用了800系列的拍照技术和600系列的CPU。随后,vivo X20、小米note3都使用了这款芯片。而对于OPPO的做法,却被很多人强加高价低配的标签,但吴强没有想过回应。“比这狠的标签多的是,还有人说OPPO是厂妹机,但并不是事实,没必要因此乱了方寸。”

OPPO与高通

国内手机厂商和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的角力过程,在上游供应链得到体现。七年前,高通总部的人来亚洲,第一站是三星,第二站是HTC,之后是日本索尼、LG等,但今天,或许会先飞到国内见OPPO、vivo和小米,之后再飞到韩国见三星。OPPO与高通双方最初的合作并不愉快,“一个喝茶,一个喝咖啡,让他们结婚很痛苦。”2012年10月, OPPO前往美国拜访高通,也正是这次美国行,本质上改变了双方的关系。

当时,OPPO六位高层带着Finder手机到美国,“美国人都震惊了,至少意识到OPPO是一家做好产品的公司,而不是想象中的山寨厂商。”盛况回忆。六年前,高通每年在OPPO出货量不足200万台,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几十倍。

OPPO的创新并不是一路顺利的

OPPO也曾为创新付出了巨大代价,2014年推出R5最大的卖点是其4.85mm的超薄机身,但由于它太薄,R5没有配备标准的3.5耳机接口,而将耳机接口集成在充电接口。“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一两毫米的厚度牺牲用户体验。”OPPO的产品策划总监党壮丽坦言。

2017九月,小米发布了小米Note3,雷军第一次提到女性用户。如今,手机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状态正在转变,华为在2016年9月发布的nova系列无论是价格还是目标群体,都被认为在与OPPO、vivo争夺年轻人用户。

据说,有上游供应商曾经追问陈明永,OPPO会不会做类似于华为Mate系列产品,对方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陈明永的理由是,OPPO目前对商务群体的理解没有华为的好,如果想通过做竞品的方式攻打对方腹地,能量有限。

同样,2016下半年,三星Galaxy Note7因电池爆炸事故在国内销售大幅下滑,华为则成为最大的接盘人”。吴强认为,虽然有机会,但在2016,OPPO还不具有接盘的实力。品牌潜力的提升需要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虽然OPPO可以填补三星市场的一部分,但会有困难,也需要不断的进步。吴强认为,品牌定位需要坚持。

OPPO品牌形象是年轻时尚,如果推出定位高端商务系列,将会模糊OPPO品牌。OPPO的主要价格是3000元左右,当用户有向上迁移的需求时,OPPO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党壮丽认为OPPO的能力已经准备好了。

敢为天下后

在2013年,小米一骑绝尘,在为自己赢取一席之地的同时也扰乱了其他手机厂商的步伐,华为终端曾提出了“像素级”学习小米、OPPO也陷入了陌生的领域。事实上,业内人士分析,OPPO和小米本质上有所不同,他们擅长的领域完全不同。经过一年左右的反复尝试,OPPO重新回到擅长的领域,开始更为聚焦的打法。OPPO想明白了一件事,公司不能同时走两条路。

“享问享听”是公司员工和高层交流的平台,员工提出疑问,陈明永等高层定期回复。在回答“公司是否会拓展新业务”时,陈明永给出的答案是“敢为天下后”。

这几乎违背了大多数公司的生存哲学。在OPPO的逻辑中,不会贸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人进入意味着失败的概率更大,我们不会为了争第一而盲目向前冲。”吴强解释。而一旦被证明行得通之后,则会做到“后中争先”,“进入的时间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进入之后要比别人跑得更快。”

全面屏被视为手机下一个重要战场。2017年年中吴强接受采访,在回答对全面屏产品的规划时,他反复表态“会观望”。事实上,在苹果、小米等厂商相继推出全面屏产品之后,OPPO的全面屏产品也将在下半年面世。

关注风险不意味着不冒一点风险,而是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在做手机之前,OPPO曾经做过三年平板电视业务,之后发现不合适,于是停掉了。“发现错误的时候及时止损,再大的代价也是最小的代价。”吴强说,这是公司的共识。

“OPPO能走到今天,企业文化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作为OPPO的合作伙伴,盛况也如此评价。”这种从上到下对文化的认可是很难得的,哪怕你走到他们公司去问一下门口的保安,他也能说出OPPO的企业文化是本分。“

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5.6亿,其中OPPO、华为、小米、vivo几个头部玩家出货量均在8000万到1亿,其他手机品牌瓜分不到2亿的市场份额。吴强认为在5G到来之前,国内手机市场不会发生大的变化,OPPO就是要稳住以等待机会,“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最后更新:2017-10-18 17:29:09

  上一篇:go 听说,iPhone 8/8P 送出不止一台
  下一篇:go 新价格屠夫!VIVO Y75新机亮相,千元全面屏手机引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