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35 返回首頁    go 搜狐


特斯拉CEO馬斯克的知識觀:如何擁有超乎尋常的學習能力?

編者的話:提到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有人說他是矽穀“鋼鐵俠”,有人說他會超越喬布斯,還人說他就是造夢者本人。從Paypal到Tesla,從Space X到SolarCity,以及最新的超級高鐵、電動飛機等項目,他在未來的科技領域不斷探索,一直給我們帶來驚喜。那麼,被封神的馬斯克到底是如何掌握如此多的人類前沿知識呢?這篇文章帶你走到神話背後,看馬斯克如何學習。

在年僅12歲時,埃隆·馬斯克就設計出一款太空遊戲軟件,並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熱愛讀書,身邊還有一群科技專家做顧問。但是,如果想在未來可見的時間內掌握製造火箭的技術,僅靠自身的天賦和周圍人的幫助肯定是不夠的,他需要在短時間內消化大量複雜深奧的知識。

知識是一棵樹 先從樹幹抓起

一位粉絲曾問過馬斯克,為什麼他能如此快速地學習到這麼多前沿知識。他說:“我常常感到自己的大腦在超負荷運行。我鼓勵大家努力超越自己的局限,我認為大多數人能學到的東西遠比他們認為的要多,人們都低估了自己。”

馬斯克還分享了一條自己總結的幹貨:“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將知識看作“語義樹”,確保自己理解了基本的原理,即主幹和大的分支,然後再去琢磨樹葉這樣的細枝末節,否則,它們會無處存放。”

語義樹是一個計算機科學術語,但不影響我們理解這個建議:在你沒有掌握一個領域的概念框架——這個原則的主要觀點和核心爭論——之前,不要琢磨雜草叢中細碎的東西。

馬斯克也提到了知識之間的聯係與遷移——你記不住那些自己無法聯係起來的東西。如果沒有一個“掛鉤”來捕捉新知識,那它往往會一隻耳朵進,另一隻耳朵出。學習一門學科的基本原理就在於獲取這些掛鉤。

如何學習新事物? 用“第一原理”看世界

埃隆·馬斯克不止一次提到過,自己之所以能夠在多個領域取得成功,得益於他用“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的思考方式。第一原理是一個來自物理學和哲學的概念,是一個基本的、不言而喻的命題或假設,無法從任何其他命題或假設中推斷出來。也就是說,要抓住事情最基本的原理,從原理出發去看問題。

馬斯克的創業過程也是他對未知知識領域的探索過程,不管是電動汽車還是太空火箭,第一原理成了引領他的指導思想。基於這種思想,物理學成了他科技世界的基礎與核心。

他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說道:“我認為物理是一種最好的理解新生事物的方式……把所有的事物拆開,拆到最本質的核心,然後你從那個地方開始思考。我想,這應該是唯一的了解新事物的思考方法。”每個領域都有第一原理,你所處的領域是什麼呢?

當然,掌握知識後還要實踐,馬斯克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實踐者。在Tesla早期研製電動汽車的時候,遇到了電池成本太高的難題。埃隆·馬斯克和工程師從源頭出發,仔細分析電池的構成,每種原材料的市場價。經過多次試驗,將電池成本大幅降低。

photo by James Duncan Davidson

在科幻小說和造火箭之間 閱讀成為橋梁

埃隆·馬斯克的閱讀量非常大。從小時候起,他就沉迷於閱讀,據說每天要閱讀10個小時,曾把某個圖書館的書讀完,然後係統地閱讀《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眾所周知,馬斯克並沒有係統學過航天知識,門檻高得上天的火箭製造技術是他通過自學完成的!他曾說過,是閱讀教我創造出火箭的。

除了閱讀量大,馬斯克的閱讀範圍也很廣,從科幻小說,到宗教、商業、編程、工程技術。他之所以能夠在多個領域內均有創新,就在於他將知識連接起來,打通了自己的知識體係。

下麵,我們從他的書單中選出了幾本,希望能幫助你開闊視野。

1.《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彼得·蒂爾、 布萊克·馬斯特斯

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by Peter Thiel and Blake Masters

彼得·蒂爾(Peter Thiel)曾是馬斯克的競爭對手,最終兩人選了合作。馬斯克在評價這本書時說:“彼得·蒂爾打造了多家異軍突起的公司,《從0到1》展現了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2.《超級智能:路線圖、危險性與應對策略》——尼克·波斯特洛姆

Superintelligence: Paths, Dangers, Strategies by Nick Bostrom

當機器智能超越了人類智能時會發生什麼?人工智能會拯救人類還是毀滅人類?在這本書中,作者談到了超級智能的優勢所帶來的風險,也談到了人類如何解決這種風險。

3.《銀河係漫遊指南》——道格拉斯·亞當斯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by Douglas Adams

這位造火箭的億萬富豪也愛這本科幻經典之作!這本書讓馬斯克懂得了“提問比回答更難”。

4.《結構:為什麼物體不會倒塌》——J.E. 戈登

Structures: Or Why Things Don't Fall Down by J.E. Gordon.

為什麼支撐八車道的吊橋不會倒塌?摩天大樓是基於怎麼樣的原理設計的?這本書都提供了答案。作者剝離了令人困惑的術語,用容易理解的方法機智地解釋了一些基本原則。馬斯克認為:“如果你需要一本結構設計的入門書,這本書特別棒。”

5.《愛因斯坦傳》——沃爾特·艾薩克森

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 by Walter Isaacson

《史蒂夫·喬布斯傳》作者基於新近披露的愛因斯坦的私人信件,探究了這位富於想象、不拘禮節的天才揭開原子和宇宙奧秘的過程。

在這個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許多人都懷有一定的知識焦慮,都想要盡快掌握多方麵的知識,讓自己的認知有所突破。雖然大部分人不能做到像埃隆·馬斯克這樣走在未知的邊緣,與最前沿的東西打交道,但是在掌握聰明的學習方法並努力實踐後,我們也能逐漸縮小與“大神”之間的知識鴻溝。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周成剛在路上”編整,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更新:2017-10-08 07:43:28

  上一篇:go 布加迪靠邊站,馬自達轉子重啟,首台超跑或30萬,性能直逼法拉利
  下一篇:go 傳祺GS4 動力十足,配置豐富,性價比高,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