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2
搜狐
成都高新自貿區亮成績單:掛牌9月創新成果40項
致力於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示範區,四川自貿試驗區自掛牌以來,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探索差異化試驗路徑、加強改革係統集成,多項製度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1月3日,成都高新區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2017年度重大製度創新案例》,全麵梳理製度創新之舉,展現位於四川自貿試驗區天府新區片區核心區——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對外開放新成果。
掛牌9個月以來,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先後形成“盈創動力”科技金融服務平台、全國銀行間市場首單“雙創債”、企鵝醫生“互聯網+醫療創新”等改革創新成果案例,取得了先行先試的製度創新成果40項。
在這些案例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類20項、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創新類5項、統籌雙向投資合作類5項、推動貿易便利化類5項、激活創新創業要素類5項。
在傳統的紙麵辦公時代,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數據孤島的存在讓不同行政部門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協同,重複工作耗費了時間、降低了效率。為此,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掛牌後專門建立基本數據庫和雲端大數據池,通過在線協報建和協同審批平台,在三維BIM報建、“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實現部分流程的自動審批,大大方便了企業。
通過在線查詢平台,係統會根據申報主體的特定情況,自動為其匹配對應的政策,減少企業學習政策的負擔。對於群眾關心的高頻問題,可實現文字和語音的交互問答,形成線上係統與線下政務大廳投放的服務機器人共同工作的新模式。
而“先照後證”綜合管理係統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的投入運行,則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雙告知”工作信息化、自動化。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申報登記製改革、“三十二證合一”、全程電子化企業登記改革等創舉的實施,讓業務辦理效率平均提升40%,群眾服務滿意度提升至99.6%。
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不僅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上下足了功夫,在優化服務方麵也開展了有益的嚐試。去年上半年,全國銀行間市場首單“雙創債”在成都高新自貿區誕生,“雙創”債務融資工具為支持“雙創”發展而“量身定做”,債券募集資金可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償還銀行貸款或通過委托貸款、股權投資等,支持一批誠信優質“雙創”企業獲得穩定低成本融資;而“連鎖型”高新技術服務超市的設立讓孵化器、政府部門、科技服務提供者與創業者能夠有效串聯,形成合力,進一步壯大各類市場主體。
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方存好在發布會上表示,四川自貿區總體方案第一條就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放管服”改革既是基礎,也是核心,起著“牛鼻子”作用。“我們的40個製度創新案例裏,政府職能轉變方麵有18個,占了全部案例的45%。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厘請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在‘放管服’上取得更大突破。”
最後更新:2018-01-03 19: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