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微信
微信公眾號內容運營的真相
【每天三分鍾學管理原創】
今天單說微信的內容營運,定位、推廣等等就先不談,先說最重要的,或者以後再單說其它的。因為定位除了吸引力本身也包括了與企業、產品定位的契合,而推廣的手法很多,比如互推什麼的,很多大家也可能都在用,比如也有砸錢的,像“一條”,最初兩周多時間微信粉絲從0到100多萬,他們花了兩三百萬砸騰訊廣點通,當然很快就上來了,後來繼續砸,粉絲過千萬。這次就先不談這些,我們集中先說最重要的事。
進入正題,微媒體運營的核心是內容,以微信為例,微信文章現在的打開率可以說慘不忍睹,比如“一條”千萬粉絲,一些文章的閱讀量過不了十萬,這是怎樣的打開率?這是什麼原因?在目前這種各色人等大麵積進入,各種驚悚文章,互推等泛濫的局麵下,每個微信用戶關注的賬號已經太多了。如何做好內容運營,說白了就是你發的文章,別人為什麼要點開看,別人為什麼要轉發。這是內容運營的關鍵。
我們可以看到一篇文章的初次打開率是很低的,越來越低,通過數據統計可以看到,總體上(個體當然有差異,不論是一些賬號,還是某些文章),一篇文章閱讀量,7-8成是來自於朋友圈,隻有兩三成是來自於這個公眾號的關注者。也就是說大部分的讀者並不是這個賬號的關注者,是文章被轉發到了朋友圈,其它人看了。
通過對大量的內容的分析,一篇文章能獲得較大的閱讀量的兩個關鍵點,即內容和標題。初次點擊都是公眾號的關注者,現在賬號、內容大多了,標題的吸引力很關鍵,包括被轉發到朋友圈後,一樣,朋友圈內容很很多,也需要好標題來吸引人點擊。
但要注意一點,如果這裏有做過傳統的網站編輯工作的朋友,就會清楚,過去的網站就是靠標題來吸引,所謂標題黨,因為傳統的網站沒有分享轉發功能(現在當然都有了),而且微媒體更大量的閱讀量是來自於被轉發後,那麼,你發的內容光靠一個驚悚的標題黨就不適用了,哪怕你標題再吸引人,關注者點擊以後,沒有轉發的欲望,那也就完了。因此首先是內容要能激起人們的轉發欲望,其次是標題要有吸引力(當然具體的選擇都跟賬號的定位有關,你管理類號不能天天去發搞笑段子)
那麼下麵我們分開講,這其實也是社會化營銷的一個重點,(當然這裏我們先拋開抽獎、邀請碼之類的營銷型內容)。
先說內容,我們把問題直白化就是:為什麼人們對一些文章有較強的轉發欲望,而對另一些卻沒有。
第一點,社交需求。這個好理解,大家每個人都是社會、圈子中的一份子,你要分享一篇文章,目的是什麼,核心通俗講就是人們怎麼看我,你轉發是給別人看的,就跟發文章文字一樣,你為什麼要寫博客、微博、要發朋友圈,你僅僅是為了記錄些什麼嗎?那你自己在電腦寫存在電腦上就好了。每個人都重視自己的形象、獲取存在感的意願,個別非正常人類除外。比如談誠信的文章,就會相對獲得較高轉發,我希望別人看到我轉發這篇文章,以期待別人認為我是一個或想成為一個誠信的人。例如:張瑞敏:人不成熟的*個特征。注意,這是一篇冒名的文章,並非張瑞敏所寫,這是借助名人效應和權威認同,我舉這個例子是告訴大家這類假文章非常多,比如:前耶魯大學校長:中國大學是人類文明史上是最大笑話;袁隆平:中國最大的劫難已無法避免。我們在研究分析過程中專門核實過(其實人家都出來否認過,但是微信微博裏還是瘋轉),這都是冒名的文章,想說的是,我們無論怎麼做微媒體,也不要這樣做,還是誠信為先嘛,何況現在微信官方也對造謠處罰的越來越嚴厲。
當然同樣的,賬號定位,是與用戶的圈子有關係的,他是個老板,有一些文章他就是轉給員工看的。
第二點,情緒的激發
一篇文章總會激起讀者的某些情緒,結合國外的研究者統計分析,我們把文章對讀者的情緒激發分為高喚醒情緒(促進轉發),和低喚醒情緒(不願轉發)。高喚醒情緒有:敬畏、被逗樂、恐慌、憤怒等,低喚醒情緒有:滿足、悲傷。令人惱火的事遠比傷心事要容易與朋友分享。稍微展開一下,這三類是最易激發分享的情緒:
敬畏:是人們發自內心的驚奇和震撼。牛逼神秘的知識、壯麗美豔的風景、超越常人的勇氣力量等,這種情緒常常包含著驚訝、出乎意料,在中國常常包含一種對比情緒。例如:生命之於荷蘭(荷蘭全國迎接馬航空難遺體的照片和圖說),驚呆了,看看德國人是怎麼安裝下水道井蓋的!(一個德國人安裝下水道井蓋的視頻)
被逗樂:興奮、有趣、搞笑
憤怒:在中國兩類事件較易引發憤怒情緒,一是國內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出行安全、腐敗,比如最近的百度推廣、莆田係醫院的事),二是外交衝突
基本上正麵積極的情感都有助於激發分享情緒,而負麵消極情感就複雜一點,憤怒激發,悲傷不是。
第三點:實用性
各種實用知識類內容。不多說。
再說說標題
讀者麵對太多的內容,他點進文章的第一關就是標題,內容再好,標題缺乏吸引力,很可能丟失掉大批本來看了內容會轉發的讀者,這就太不劃算了。要提醒大家一點,文章標題有時候也可以起到喚醒分享情緒的作用,因為一是很多人不會讀完文章,二是標題本身是對文章主題的概括,會影響人們看文章的主觀方向。
1、與上麵講內容方麵話題相關,你要在標題把內容重點講出來,內容本身吸引他們,點進來發現標題黨被騙可不是好的體驗;
2、爭取好奇心。“那些學曆低得嚇死人的大師們”,“那些低學曆卻牛逼哄哄的大師們”,後者更吸引人。
3、多用數字。注意是阿拉伯數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近幾年在國外崛起的一些網站,如buzzfeed,其大量流量都是來自於其內容在社交網站(facebook、twitter等),你們去看看他們的首頁內容有多少文章的標題用了數字,而且大都用在標題首位。
3、標題用語
在標題中使用陰暗或有侵略性的詞語,文章被分享的次數會相對更多。例如:相比包含“做”和“開始”等字樣的標題,不、沒有和停止,這樣的字詞可能給文章帶來更多的分享量。像死亡和恐懼這樣的侵略性詞也更容易被分享。動詞相對名詞更好。注意這裏我說到了相對,是總體性,不能拿相反個案孤證。
這是國內外研究者統計的更易引起關注的詞語:
首次、全新、獨創、曆史、黑客、巨大的/大的、轉發、社交的、免費、請轉發、重大的、社會媒體、關注、頂尖........
其實、數字、詞語都與人腦的快速反應相關,讀者要一下掃描很多文字,這次詞語相對來說更容易被搜索到,也就是更醒目,就好比在一堆照片種,蛇的照片是被搜索到速度準確度是相對要高的,這與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對蛇恐懼有關。在簡短的標題中體現出信息的重要性。怎麼算重要?令人恐懼,令人激動,令人感到新奇,令人感到困惑。
當然, 一切都是以好的內容為基石。
今天先到這裏。
最後更新:2017-10-08 06: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