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01 返回首页    go 微信


微信启动页这简单一换,是多少中国航天人的心血

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间,用户在微信启动时,可以欣赏到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

这也是6年来微信启动页面首次发生变化,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图片由非洲大陆上空视角,变化为了我们的祖国上空。

这一换,别有洞天

视野全部几乎都被阳光照亮。主体是非洲,图片上下基本和地理南北吻合,画面中心点在南半球,南端可见南极大陆。

新的微信登入页可以看到中国的全境,由“风云四号”卫星拍摄。

风云四号搭载了全球首个大气垂直探测仪,是国际上首个在单星上同时搭载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的卫星,相对于地表静止在赤道正上方35800千米高度。

2016年12月11日,风云四号发射,12月17日定位至东经99.5度。此前它处于测试期,从25日起正式投入使用。

这简单一换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与气象技术的一次飞跃,是中国航天人多年的心血。

“风云四号”作为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是我国气象卫星从跟跑、并跑转向领跑的实现者和见证者,对于提高我国航天事业和气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不可不说的奠基人:任新民

现在你知道微信的登入界面发生了变化,也知道地球的图片是由风云四号卫星拍摄;但你可能只知道风云四号驰骋风云的风光,却不知道它背后的风云系列工程的奠基人——任新民。

“他四处奔走,上至国务院,下至国防科工委等各个部门,在中国气象局等用户的大力支持下,陈述各种支持国产化的理由,坚定要求支持我们的这支气象卫星队伍走下去,并坚信凭我们国家的能力一定能够蹚出一条路来。”

这是任新民给人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1988年9月,风云一号A星发射前突遇问题,任老总三天三夜陪我们查找问题,绝不让卫星带着问题上天。”

这是年事已高的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半年后,风云一号B星失控,在高空轨道上高速旋转,危在旦夕。当时,任新民坐镇现场指挥,他说这是国家的财产,不能就这么放弃了。最终,在任新民督战下,风云卫星团队硬是让一个高速旋转的卫星“安静”下来,为国家挽回了巨大损失。这是他为国家做出的不为人知的贡献。

他的默默无闻正如他的离世一样安静,一样不为人知。

今年2月12日15时00分,在北京,“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中的最后一位航天巨星——任新民走了,享年102岁。

就差几个月,任老就可以看见风云四号的成就,看见全网络上都在转发的驰骋风云的风云四号的辉煌。

为了“风云四号”,他们一起拼了15年

“风云四号”总设计师董瑶海和他的设计团队

董瑶海带领的,是一支100多人的队伍——他们80%以上是第一次完整经历卫星研制发射全过程的85后、90后。

7年前,当中国宣布要在2016年前后发射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并达到欧美同期卫星水平时,国际上一片看衰之声,觉得不可能。

国际上判断风云四号不可能在2016年发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图像定位与配准技术难以攻克。在太空拍照,相机偏一个角分,地球上就偏了十公里,稳——很重要。而这项技术,当时仅美国掌握,欧洲、日本均依靠美国封闭式的技术支持。

这支年轻的队伍不服气:“就算扒层皮我们也要把‘风云四号’打上去。”“美国人能研究出来,相信我们也一定能成功。

从2001年预研到2009年正式立项,他们一直在死磕图像定位与配准技术,花了近10年时间,才攻克这一技术难关,把精度指标定在了国际最高的“1个像素”。

董瑶海

风云四号卫星团队的微信群名叫“任它虐我千百遍,我待航天如初恋”。

做航天人,被虐,是必须的。一些85后、90后小年轻在开赴卫星发射场前,有的会带两大箱零食,有的会带上洗衣机,做好没时间吃饭、没时间洗衣服的最艰苦准备。

有时候忙起来,团队所有人都不能休息,有的连孩子刚出生,都没时间看上一眼。

上海最热的时候,85后姑娘刘瑞芳和孙永雪,每天都得穿上包裹严实的防护服、戴上防紫外线眼镜进到空间狭小的罐中,进行太阳模拟器的光路调试。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几乎都在接受太阳辐射的“炙烤”。

软件主任设计师顾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写代码,一坐就是一整天。有一次发现问题,顾强排查了很久都无法定位,他说:“不解此惑,不起此座。”等问题解决了,他站起来,咳出一口血……

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几年如一日,十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

风云四号卫星

2016年12月11日零时11分,“风云四号”成功发射。

2017年2月27日,“风云四号”云图正式发布,广阔海洋、多彩陆地、巍峨山脉、甚至细小河流清晰可见。

他们拼了15年,多少人的青春,多少人的热血,都给了“风云四号”。

有人可能会问,“风云四号”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简单举几个例子:

1,获取准确的、定量化的大气和地表观测信息。“风云四号”可以在36000公里之外的赤道上空做到对青海湖温度的测量误差小于1℃,同时,当湖水温度变化0.1℃时,卫星就能够准确感知出来。

2,监测雾霾的时空变化。“风云四号”可以计算PM10和PM2.5的浓度。

3,对台风、沙尘、暴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和蓝藻水华、霾等环境生态问题能够进行实时有针对性的应用监测。在轨测试期间,“风云四号”为今年5月份北方地区严重沙尘、6月份的华北特大暴雨、6月底至7月初南方持续降水以及“苗柏”“南玛都”台风等的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此之外,我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重要成员,风云系列卫星也是全球对地观测业务卫星序列的重要成员,除了大家每天收到的天气预报,还要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气象数据。

“风云四号”的成功,让世界看到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科学家的世界我们是陌生的,但他们不应该只是一个个孤独的小黑影。

一句“厉害了,我的国”背后,其实是他们多年的付出与心血。

我们应该感恩他们的付出。

最后更新:2017-10-08 10:42:55

  上一篇:go 30s刷脸入住,微信小程序的生态酒店解决方案的好处竟然这么多
  下一篇:go 微信启动页变脸,“风云”牌地球全身照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