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微信
微信支付:是怎樣像螞蟻一樣,一步一步把支付寶啃成一幅骨架的?
對於鏖戰多年,難解難分,目前已形成中國互聯網雙寡頭格局的阿裏、騰訊,這個不容有失、意味著最終勝局獎賞的“你”,是誰?
移動支付!
就在整個科技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iPhone 8時,江東“小霸王”馬化騰橫刀縱馬,開始了他馬不停蹄的千裏走單騎。
9月13日,馬化騰低調現身安徽。在合肥,騰訊公司與安徽省、合肥市簽下包括眾創空間、AI醫療、互聯網+等一係列合作,並將騰訊乘車碼將正式接入到合肥公交係統中。
(小馬哥與安徽省和合肥市的政府領導們一起體驗乘車碼的實際應用)
緊接著,小馬哥又馬不停蹄地殺回深圳,與深圳巴士集團、深圳通公司舉行合作簽約儀式:
9月18日下午,馬化騰毫不停歇,再次策馬殺奔廣州,與廣州市交通委員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此前羊城通乘車碼的合作基礎上,全麵開展交通支付、綜合運輸便民服務、政務管理服務、創新創業及科技創新等方向的合作。
小馬哥如此低調又堅決地來回策馬衝殺,所為何來?
無他,拿下目前最巨大的支付場景:傳統公共出行。
方式並不複雜:讓騰訊乘車碼成為公共出行支付解決方案的標配與唯一通道。
簡單來說,乘車碼的作用是,讓你以後乘車都不用再帶公交卡了——找不到零錢、忘帶公交卡、充值排長隊、餘額不足等煩惱再也不會困擾你了。
懂行的人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背後,是移動支付場景的進一步拓展,而且這次是突進了傳統城市公共預付卡的領域。
要看清攻入這個領域的戰略意義,我們要把眼光看遠一點,看看香港的八達通,就知道傳統城市公交預付卡的完全體究竟有多可怕。八達通於1997年正式推出,基於NFC技術的非接觸式預付卡,最初用於不同公共交通係統作付費用途。發展至今,這張集交通、餐飲、購物、門禁等功能於一體的卡片,幾乎能讓香港人隻帶一張卡,便可完成日常所有消費。
截至2016年9月,八達通覆蓋99%的香港人口(734萬),市麵上流通逾3200萬張,日交易額超過1.8億港元。
依靠剛需公共出行一點突破,迅速多點複製提高滲透率,覆蓋到線下生活的方方麵麵,加之巨大的浮存金,這是每個城市公共出行支付係統肥得流油的富礦。
雖然國內的發展與八達通尚有距離,但公共出行巨大的入口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乘車碼則是騰訊基於移動支付、微信小程序構建的殺手產品,使用場景就是廣泛分布在整個中國的公共交通係統高頻高粘度低額度的交易場景。
如今,騰訊乘車碼已經與廣州、青島、駐馬店、佛山、合肥、深圳等地展開合作。這次,小馬哥親自帶隊來往廝殺,意味著微信支付已經悄無聲息,但卻無比堅決啟動了對中國最大線下支付場景暴風驟雨式的攻占與覆蓋。
在外賣、打車、單車、超市、便利店等等高頻支付場景相繼被瓜分完畢後,這是天下最大的支付場景。
而隨著騰訊乘車碼的確立,騰訊在出行方麵的移動支付布局也已經越來越完善和清晰:1-3-5(1公裏摩拜單車,3公裏騰訊乘車碼,5公裏滴滴打車)。
就像其他線下支付場景一樣,現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火並,但在各種大戰結束後,最終大概率微信支付會憑借裝機率、打開率的優勢勝出。
畢竟,微信支付的用戶數量和粘性擺在那,公共出行的場景天然就和小程序用完即走的導向吻合。新版微信對小程序的入口又做了一次前移,已經在搜索欄下方集成高頻使用的小程序,而且指定的小程序還可以在聊天界麵置頂。未來,小程序作為輕應用還可以對線下場景進行功能延展,比如在公交站,你掃一下公交站牌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下一輛公交車到站的時間,你在汽車站,掃一下汽車站的二維碼就可以購買車票,而不需要排長隊。
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高維打低維,高頻打低頻的規律,總是那麼的屢試不爽。
馬化騰非常清楚:輸了支付,贏了天下又如何?!
中國商戰史上有不少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而微信支付從一個小不點,最後一點一點螞蟻搬家一樣,把支付寶的領地啃得幾乎隻剩一個龐大的骨架,則無疑是經典中的經典。
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發展經曆了四個階段的升華:淘寶引領的電商階段,餘額寶後的金融階段,微信紅包帶動的社交階段,最後是微信支付開啟的小額消費階段。
眾所周知,螞蟻金服最重要的資產是旗下的支付寶,而支付寶是一直以來都是阿裏的驕傲。阿裏依托線上購物這個天然消費場景,帶動了在線支付、移動支付的發展,在早期消費者教育方麵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直至現在也還是牢牢把握住線上購物的場景入口(淘寶、天貓)。曆經14載,支付寶完成了從保障阿裏巴巴電商業務正常運作到全麵革新傳統金融行業的過渡,並做到了行業第一的位置。
然而,按目前趨勢,老大的大概率已是徒有虛名,微信支付已將支付寶市場份額蠶食得所剩無幾,且速度越來越快。
支付寶起步早,在支付領域經過10多年的耕耘,在15年Q1時,其市場份額近75%(而財付通隻有11.43%),基本壟斷,而彼時騰訊的支付占比勉強過雙位數(見下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對比其2016年Q1的20%,財付通在過去一年的市場份額足足翻了一倍。
微信紅包一點打穿後,微信支付逐步的擴張應用場景,滲透率逐步提高。
2014至2016年,財付通移動支付(數據含QQ錢包)在Q4的交易規模分別為0.63、2.1、6.8萬億元,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0.6%、20.6%、37.0%;2017年Q1財付通移動支付(數據含QQ錢包)的交易規模達9.1萬億,占有率達39.5%。目前,微信支付月活躍賬戶和日均支付筆數均超過6億。
(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份額 數據來源:易觀)
3年時間,微信支付市占率從10%到40%,這是一個任誰都會瞠目的奇跡。
支付寶最開始因為天然有線上支付場景(淘寶),一度就是移動支付行業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瑪峰,是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的狀態。微信支付通過微信龐大的裝機量以及對線下消費場景的理解、投資、收編,繞開已經成熟的電商線上主戰場,在線下滲透率逐步提高形成反攻,終於成長到挑戰甚至碾壓支付寶的地位。
線下包圍線上,高頻逆襲份額,這就是微信支付逆襲之路。
所有的商業競爭,最後都是關於支付的競爭——因為這離錢最近。
中國移動支付之爭,打到現在,勝負格局已經基本分明。
2016年12月,騰訊移動支付(包括微信支付和QQ錢包)的月活躍用戶及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均超過6億,接入線下門店超過百萬。2017年中報顯示,騰訊“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177%至2017年第二季的人民幣96.54億元。該項增長主要由於騰訊的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收入的增長。這也使得騰訊的收入結構不斷優化(支付收入占比不斷擴大):
對於AT這種萬億級的巨頭,唯有拿下移動支付才有長遠未來,贏支付,則贏天下。
來源:新知本家
最後更新:2017-10-08 06: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