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
魔獸
外管局:中國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256億元人民幣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8月,銀行結匯9422億元人民幣(等值1412億美元),售匯9677億元人民幣(等值1450億美元),結售匯逆差256億元人民幣(等值38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匯8849億元人民幣,售匯9125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276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573億元人民幣,售匯552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21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877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簽約671億元人民幣,遠期淨結匯206億元人民幣。截至本月末,遠期累計未到期結匯1705億元人民幣,未到期售匯6585億元人民幣,未到期淨售匯4880億元人民幣;未到期期權Delta淨敞口-3782億元人民幣。
2017年1-8月,銀行累計結匯71132億元人民幣(等值10414億美元),累計售匯78880億元人民幣(等值11546億美元),累計結售匯逆差7748億元人民幣(等值1132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累計結匯67580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73194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5614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累計結匯3552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5686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逆差2134億元人民幣。同期,銀行代客累計遠期結匯簽約6325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售匯簽約5291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淨結匯1034億元人民幣。
2017年8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7653億元人民幣(等值2645億美元),對外付款17890億元人民幣(等值2681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237億元人民幣(等值35億美元)。
2017年1-8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28808億元人民幣(等值18862億美元),對外付款136312億元人民幣(等值19960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7504億元人民幣(等值1097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2017年8月份跨境資金流動情況答記者問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8月份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近期跨境資金流動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問8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情況如何?
答:8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更趨平衡。具體來看,一是境內外匯供求繼續呈現基本平衡。2017年8月份,銀行結匯環比增長11%,售匯增長1%,結售匯逆差38億美元,下降75%;遠期結售匯簽約順差31億美元,環比增加18%,連續第5個月順差。綜合上述銀行即遠期結售匯以及期權等外匯供求因素,8月份境內外匯供求狀況總體較7月份更加平衡。二是非銀行部門涉外收付款逆差大幅收窄。8月份,非銀行部門涉外收入環比增長14%,涉外支出增長6%,涉外收付款逆差35億美元,下降84%。此外,8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30915億美元,較7月末增加108億美元,已連續7個月上升.
境內主體涉外交易行為進一步趨穩,貿易投資等主要渠道資金流入增多。第一,市場主體結匯意願有所上升,購匯意願創新低。8月份,銀行客戶結匯與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62.2%,較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銀行客戶購匯與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1.5%,較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已回落到2014年年初水平,第二,貨物貿易項下跨境資金淨流入和淨結匯增多。8月份,雖然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較7月份略有下降,但銀行代客貨物貿易(海關統計口徑)涉外收支和結售匯順差環比增長48%和26%.第三,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和結匯均呈較快增長。8月份,外商直接投資資本金流入環比增幅超過30%,資本金結匯環比增長20%以上。此外,8月份,企業投資收益項下購付匯開始從峰值回落,個人購匯規模也明顯低於2016年同期水平。
近期,我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繼續提振市場信心,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穩中有升,使得境內主體在涉外交易中的預期及行為更趨理性。未來在國內經濟基本麵更加穩固、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市場預期進一步趨穩的環境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將保持穩定有序、基本平衡的格局。
附:名詞解釋和相關說明
國際收支是指我國居民與非居民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包括引起居民和非居民間資產和負債變化的所有金融交易和實物交易。
銀行結售匯是指銀行為客戶及其自身辦理的結匯和售匯業務,包括遠期結售匯履約和期權行權數據,不包括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數據。銀行結售匯統計時點為人民幣與外匯兌換行為發生時。其中,結匯是指外匯所有者將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售匯是指外匯指定銀行將外匯賣給外匯使用者。結售匯差額是結匯與售匯的軋差數。銀行結售匯形成的差額將通過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平盤,是引起我國外匯儲備變化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其不等於同期外匯儲備的增減額。
銀行結售匯不按居民與非居民交易的原則進行統計,且其僅包括銀行與客戶及其自身之間發生的本外幣買賣,即人民幣和外匯的兌換交易,不同於國際收支交易的統計範圍。
遠期結售匯簽約是指銀行與客戶協商簽訂遠期結匯(售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外匯收入(支出)發生時,即按照遠期結匯(售匯)合同訂明的幣種、金額、匯率辦理結匯(售匯)。遠期結售匯業務使得企業可提前鎖定未來結匯或售匯的匯率,從而有效規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風險。銀行一般會通過銀行間外匯市場來對衝遠期結售匯業務形成的風險敞口。比如,當銀行簽訂的遠期結匯大於遠期售匯時,銀行一般會將同等金額的外匯提前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賣出,反之亦然。因而遠期結售匯也是影響我國外匯儲備變化的一個因素。
本期末遠期結售匯累計未到期額是指銀行與客戶簽訂的遠期結匯和售匯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餘額;差額是指未到期遠期結匯和售匯餘額之差。簽約額與累計未到期額之間的關係為:本期末遠期結售匯累計未到期額=上期末遠期結售匯累計未到期額+本期遠期結售匯簽約額-本期遠期結售匯履約額。
未到期期權Delta淨敞口是指銀行對客戶辦理的期權業務在本期末累計未到期合約所隱含的即期匯率風險敞口。銀行為管理這部分風險敞口,在期權合約存續期間通常會在外匯市場進行對衝。
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內非銀行居民機構和個人(統稱非銀行部門)通過境內銀行與非居民機構和個人之間發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現鈔收付和銀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體包括:非銀行部門和非居民之間通過境內銀行發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匯和人民幣),以及非銀行部門和非居民之間通過境內銀行發生的境內收付款(暫不包括境內居民個人與境內非居民個人之間發生的人民幣收付款),統計時點為客戶在境內銀行辦理涉外收付款時。其中,銀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銀行部門通過境內銀行從非居民收入的款項,銀行代客對外支出是指非銀行部門通過境內銀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項。
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國際收支統計的組成部分,但其統計原則與國際收支采用的權責發生製原則不同,采用資金收付製原則,且其僅反映境內非銀行部門與非居民之間的資金流動狀況,不能反映實物交易和銀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統計範圍小於國際收支統計。
(原標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7年8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
最後更新:2017-09-18 15: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