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魔獸
中國的共享單車 讓很多英國人五味雜陳
共享單車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那麼,在別的國家,共享單車發展得如何呢?
中國的共享單車
讓很多英國人五味雜陳
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
共享單車已經走出國門
走向世界

僅花50便士
(約合人民幣4.35元)
即可享受30分鍾騎行時間
這對於英國曼徹斯特市民而言
除了新鮮感之外
也是實實在在的便宜和便捷

曬騎共享單車的照片
還成了社交媒體上的新時尚

諸如

這周末有人想用共享單車APP嗎?
這概念太有趣了。

“太方便了!同時還很便宜!”
但讓英國人始料未及的是
共享單車在提供方便的同時
被稱為“國民素質照妖鏡”的共享單車
開始顯現它另一方麵的強大威力

一些似曾相識的場景開始出現

我們找到7輛單車,
但是鎖都被弄壞了……
英國《曼徹斯特晚報》報道
共享單車進入曼徹斯特的頭10天
偷盜和故意毀壞單車
的案件達到了近20起
其中兩次是試圖把單車扔到運河之中


視頻截圖
一群青年
在“Ancoats”社區毀壞單車
這一醜陋的舉動
被攝像機逮了個正著

目擊者稱
一群人向單車上扔石頭,
踢單車,
基本上就是想破壞它。
並委屈補充:
我和其他居民高聲勸阻。
但是那些人不為所動,
反而辱罵我們。

此後
英國警方又頻繁接到
民眾的舉報
有位居民表示
一些吃飽了沒事做的青年
瘋狂往單車上扔石頭
除了破壞
還有
破壞共享單車的車鎖
自己上私鎖
把單車私藏家中
等行為

除英國以外
落戶新加坡的共享單車也難逃厄運
6月18日
新加坡警方逮捕了4名毀壞單車的少年
更有一名14歲的熊孩子
把共享單車從30層樓扔下
並自錄視頻

視頻截圖
這些不文明的行為
不單令外國網民們感到十分憤慨
更引起了國內網民們的激烈討論


不少網民對此行為痛心疾首
強烈譴責



不少網友提出理智的思考

共享單車,走出國門
讓外國人見識了中國
“互聯網+”的創意和魅力
也意外看到了自身素質的缺陷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希望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
共享單車被破壞的新聞
都不要再發生了!
中國共享單車“戰火”燒到國外

不僅國內市場競爭焦灼,中國共享單車的“戰火”還燒到了海外。
7月6日,共享單車企業ofo小黃車宣布完成超過7億美元新一輪融資,小黃車的目標是2017年底投放2000萬輛車,服務全球200個城市,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此前5月,ofo的單車供應商上海鳳凰宣布,初步約定未來一年ofo運營方擬提供不少於500萬輛自行車采購計劃,其中100萬輛將用於投放海外市場。
而摩拜單車在6月宣布獲得新一輪6億美元融資時也稱,加速國際化進程是新一輪融資的主要用途之一,計劃到2017年底服務全球200個城市。
不過,在國內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的共享單車們,進入共享單車並非新鮮事且公交係統往往較發達的海外市場時,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數。
ofo已在海外投放近萬輛單車,摩拜正考察美國華盛頓特區
不過,和國內上千萬輛的投放量不同的是,中國共享單車目前海外投放量還很小。“2016年底,ofo開啟全球運營戰略,之後相繼在美國矽穀、倫敦、新加坡等地開啟城市服務試運營。2016年底,ofo率先進入新加坡。繼而在矽穀、倫敦等地也開啟城市服務,ofo已經在海外投放近萬輛小黃車。”有關目前的海外布局,ofo公司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作出了如上回複。
另據摩拜官方微信介紹稱,該公司單車已進入新加坡、英國的曼徹斯特索爾福德,日本的福岡和劄幌等城市,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摩拜公司近日發布了工作地點為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招聘廣告,這一信息顯露出該公司進軍美國市場的意圖。
“摩拜是在考察美國華盛頓特區,因為該地區的環境比較適合騎行,但不是美國所有城市都適合騎行。摩拜每進入一個城市都會和當地政府做深度溝通合作,這次考察華盛頓特區也是一樣。”祥峰投資合夥人趙楠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祥峰投資是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旗下的風投公司,是摩拜單車的早期投資者及B+輪的領投方。
海外共享單車大多“有樁”、用信用卡而非手機支付
圍繞中國共享單車出海,一直有幾個爭論的焦點,比如海外市場需求如何?模式是否會水土不服?和當地共享單車公司競爭是否有勝算?
對於海外市場,趙楠表示緊湊型的城市更適合單車。“歐洲、日本這種緊湊型市場比較適合共享單車,相反美國這種鬆散型市場並不是那麼合適,在美國做目前看來隻限於一些類似於紐約、舊金山這種市中心比較集中的城市,或者像洛杉磯、邁阿密這樣的旅遊城市,或者是美國校園、科技園區等封閉場所也可以。”趙楠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以日本市場為例,摩拜在6月宣布正式進入日本市場,並已在福岡市成立摩拜單車日本分公司,據稱將在7月中旬在日本部分地區開始提供服務,年內擴大至約10個主要城市。
除了摩拜之外,小米旗下的小白單車近日也宣布進入日本,采取與當地高校合作的策略。
但有分析稱,日本公共交通已經十分發達、道路狹窄陡坡較多,不適合騎自行車等等,並不利於共享單車市場的發展。
目前日本的本土共享單車公司不多,發展的速度也較為緩慢。以日本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DOCOMO 旗下的共享單車DOCOMO BIKESHARE為例,2010年左右才開始小範圍的試驗,據日媒報道,目前該業務采取的是與區縣政府合作,主要在電車站周邊設車樁,民眾到此進行租還。在2016財年度(2015年4月-2016年3月),該公司的自行車使用次數為180萬次, 2012財年度的水平為2萬次。截至今年3月,在該共享單車在東京市內281個電車站共投放了4200輛。另外,也可以在神奈川、廣島縣和衝繩等地看到使用了該共享單車係統的單車。
DOCOMO BIKESHARE的CEO Tsuboya Hisakazu此前對日媒表示,目前這種有車樁的管理和再分配共享單車挑戰不小,因為單車容易集中於幾個大站。對於有人建議采用無樁的方式,他認為共享單車需要被控製,應該被視作公交係統的一部分。他表示,目前隻能保持不賺不賠的局麵,除非大規模投放。不過他認為,如果目標是讓這個服務成為公交係統有機的一部分,那麼就需要控製。
除上述案例之外,日本的另一大運營商軟銀也在去年11月份推出了共享單車智能鎖。
據東京都港區政府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28%的受訪者表示使用共享單車進行觀光,23%表示用來購物,還有18%的表示用作工作用途。
“在日本的大城市,公交係統非常發達,汽車擁有率也並不高。單車騎行在我們看來,更像是一種環保、健身的潮流,所以可能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共享單車。”日本內閣府信息安全特別顧問William H Saito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共享單車在美國也並非新鮮事。2012年5月,花旗銀行的Citi Bike自2013年5月1日起首次運營,運營10個月後,Citi Bike累計600多萬訂單數,40萬會員,一舉成為全美最大的共享自行車項目。不過據公開資料,運營這麼多年的Citi Bike目前依然處在虧損狀態。
“目前當地同行主要是‘有樁’,並非‘無樁’,不夠便利,而且車身都非常重。祥峰投資在美國的舊金山、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都體驗過當地的市政單車,但都是有樁,而且車身很重。另外就是科技性不強,沒辦法用手機開通騎行,隻能用信用卡。”趙楠說。
盈利模式尚未成熟貿然出海或有風險
對於開拓海外市場時遇到的挑戰,趙楠表示主要在於當地團隊的建設、管理和總部的溝通。
“鑒於不同國家的地理、文化、國情、人口等差異,ofo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運營理念的市場建設。例如,英國法律規定夜晚自行車行駛要開車燈,所以我們在英國的車輛都配有車燈。因此每進入一個市場首先是遵守當地規則,我們會對當地人們騎行的愛好、交通規則等方麵做各種各樣的調查和分析之後,再來選擇城市。”對於海外市場的挑戰問題,ofo公司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作出了如上回複。
對於中國共享單車海外擴張所麵臨的潛在風險,律所年利達中國區管理合夥人方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共享單車自身的盈利模式還沒成熟,在盈利模式還沒有經過時間檢驗之前,貿然去做投資、出海可能有風險。當然,這幾家公司剛融完資,可能有來自投資人的壓力。另一個問題是,對於一些新經濟,中國政府的態度是鼓勵創新,但其他國家采取的態度更為謹慎,這其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現在可能不管,但後麵可能會管起來。”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19 14: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