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
魔獸
“88魔咒”失靈多家基金公司加倉 大幅加倉基金公司“知恥而後勇”?
國金證券最新的一份基金倉位數據報告顯示,相對於二季度末整體倉位水平而言,目前股票型基金的整體倉位已經達到90.40%,上升3.47%;混合型基金整體倉位達到62.64%,上升5%;與此同時,有73%的基金公司在第三季度有所加倉。
隨著股票型基金倉位突破90%臨界值,有關基金股票倉位“88魔咒”的擔憂再次在圈內提起。格上財富研究員楊曉晴表示,雖然在A股曆史上,基金股票倉位“88魔咒”一說曾長期左右過股票市場的發展方向,但後來隨著各類資金的大量介入,二級市場機構投資生態發生了很大改變,公募式微讓投資者原本關注的“88魔咒”效應已漸漸失靈。
大幅加倉基金公司“知恥而後勇”?
三季度將逝,公募年度排名戰近在咫尺,對於上半年在極端白馬藍籌行情中錯失淨值收益的基金,在接下來時間內隨行情的變化捕捉稍縱即逝的機會,或許有利於其提升自身年末的座次排名。國金證券數據透露,在規模前十位的基金公司中,嘉實基金一枝獨秀,旗下加倉的基金數量最多,緊隨其後的是招商基金。
數據顯示,相對於二季度末數據,嘉實旗下權益類基金的股票倉位增加了9.71%,其中加倉的基金數量約為33隻,大幅領先於減倉基金數量;建信基金旗下的權益類基金的股票倉位增加了約12.67%,旗下三季度加倉基金數量為22隻,相較旗下7隻減倉基金,加倉和減倉基金的數量比約為3:1.
需要注意的是,嘉實基金並不是內地基金公司中在三季度中加倉幅度最大的。資料顯示,剔除部分成立時間不久、且旗下隻有一兩隻權益產品的次新基金公司後,基金公司中較二季度末加倉幅度超過20%的有泰信(23.34%)、諾德(22.95%)、上銀(35.31%)、益民(29.17%)四家基金公司。
有趣的是,《紅周刊》記者注意到,在三季度迄今加倉幅度較大的基金公司中,其旗下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卻基本差強人意。例如上銀基金,旗下成立時間較長的一隻權益類產品上銀新興價值成長,今年迄今的淨值增長率為-3.91%,在1368隻同類型基金中排在1313位,接近墊底;同樣,泰信基金旗下以泰信優質生活和泰信藍籌精選為首的大部分權益類基金,今年也都處在同類排名後三分之一的位置。
在三季度大幅加倉的公募十強中,嘉實基金加倉的主因是拜旗下績差基金的“奮發圖強”。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嘉實滬港深精選和嘉實新興產業年初至今淨值上漲均超過30%的同時,多年的明星基金嘉實增長和嘉實服務增值行業卻表現沉淪,近一年淨值分別下滑了6.21%和14.6%。或為自救,根據國金報告數據,嘉實增長的股票倉位三季度迄今約增長了27.77%,嘉實服務增值行業的股票倉位三季度迄今約增長了17.05%,兩者倉位的大幅變動大有後程發力之意,而近三個月淨值表現上,也分別正向增長了5.78%和4.51%。
大幅減倉基金公司浮現謎團?
雖然從大的方麵看,內地公募多數在三季度期間積極做多股票、提升倉位,但仍有小部分公募在逆勢減倉甚至大幅降低倉位。如減倉力度較二季度末最大的前三位基金:排在首位的華潤元大,減倉24.83%;排在次席的是紅塔紅土,減倉8.37%;第三位是浙商基金,減倉8.13%。
對於基金的減倉,大金泰石識基研究院核心分析師王驊表示,市場在高位持續震蕩後,短期可能進行兌現盈利的操作;三季末資金價格仍有不確定因素,提前調整也是長假之前的常態;9月基金分紅明顯增多,也不排除有大額資金從節稅的角度參與而導致被動減倉。
那麼,前述的幾家減倉力度較大的基金公司又所為何故呢?根據《紅周刊》記者掌握的信息,這幾家公司或許都有著相似的苦衷。首先看華潤元大,這家基金公司旗下權益陣營中目前有6隻產品,其中三隻股票型基金皆為指數型產品,三隻混合型基金為主動投資型產品。從數據的資料可以看出,三隻基金的規模均為超級迷你型且均在清盤紅線之下:華潤元大安鑫的規模約為0.11億,華潤元大信息傳媒科技的規模約為0.52億,華潤元大醫療保健量化的規模約為0.49億。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紅塔紅土基金身上。資料顯示,若A、C份額分開計算,紅塔紅土旗下的9隻混合型基金在近一季度規模超過2億的僅有3隻:紅塔紅土盛世普益規模約為2.30億,紅塔紅土優質成長A的規模約為2.17億,紅塔紅土盛隆A的規模約為2.12億;而除此以外,權益陣營中還有3隻產品規模尚且不足1億。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分析師指出,受製於旗下權益類基金規模迷你,當市場在經曆長期盤整後向上拉升初期時,這類產品較多的基金公司大概率會選擇減倉,因為他們會擔心淨值回升解套盤增多,從而被迫騰出一部分資金應對淨贖回,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惡性的多米諾循環。
基金股票倉位呈現雙刃劍效應?
其實,股票倉位不僅體現在基金公司身上,其在單隻基金上表現得也更為明顯。
記者注意到,績優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升幅更為突出。根據倉位測算,其中富國滬港深價值精選、申萬菱信新經濟、光大新增長等246隻基金已將倉位提高至投資比例上限,達到95%;大成趨勢回報、創金合信優價成長等146隻基金也將倉位提高至90%以上。
截至9月21日,權益類公募排行榜上呈現“三強爭霸競榜首”的局麵:國泰互聯網+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達到了46.31%、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達到44.05%、上投摩根新興動力混合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達到了43.88%,三者頗有希望角逐年終狀元寶座。
當然業績領先的原因林林總總,但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上述基金大多也順勢而為提升股票倉位的。國金的倉位測算報告顯示,相較2季度末的數據,上投摩根新興動力的股票倉位提升了約9.12%,國泰互聯網+的股票倉位提升了7.11%。
除去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在積極做多外,此前業績不佳的基金也依靠近期的腳步加快而迅速提升了業績,如富國中小盤精選。來自數據的統計表明,該基金去年全年的淨值增長率為-27.29%,在481隻同類型基金中排在了第429位。否極泰來,今年迄今,該基金的淨值增長率約為18.22%,在505隻同類型基金中排在了第115位。究其原因,較為明顯的一點是富國中小盤精選9月份股票倉位急升到92.12%,該基金投資策略是投資於具有較高成長性的中小盤股票,而這恰好與近期市場的熱點“不謀而合”。
無獨有偶,除去公募外,實際近一段時間以來,私募的倉位也在節節提升中。根據華潤信托的月度報告顯示,今年8月末私募的平均倉位上升2.1%,達到了84.4%的水平,並創出了28個月以來的新高水平。
總之,當基金倉位“88魔咒”威力的影響已經大為失色之際,抓住當前二級市場的波段性機會大膽操作,或許是年內公私募們提升產品收益的最後機會了!
(原標題:“88魔咒”失靈多家基金公司加倉 紅塔紅土華潤元大緣何“逆流”?)
最後更新:2017-09-23 10: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