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94 返回首頁    go 魔獸


避免監管套利 歐盟加強對外資銀行監管

  歐盟的一份討論文件稱,19家在歐盟的外資銀行將需要成立新的控股公司,以便讓監管機構可以更加密切地對它們加以監控。

  歐盟執委會在去年11月建議,總部不在歐元區的銀行將它們在歐盟的活動整合在“中間母公司(IPU)”之下。這是對美國要求外資銀行設立此類公司做出的回應。

  歐盟執委會現已將想法具體化,並做出了初步估計,即19家外資銀行將需要設立IPU。這些銀行通過53家子公司和53分支機構運營,其中有35家(超過三分之一)隻在英國運營。

  這份落款日期為9月1日的討論文件稱,英國在2019年3月退出歐盟,這使得製定“合適的框架”來監管非歐盟銀行業運營變得“更加重要”。

  另外,歐盟已建議,在英國退出歐盟後,處理大規模歐元計價資產的清算機構應該接受歐盟的聯合監管。

  文件還稱,外資銀行的子公司占到歐盟全部銀行子公司的42%,該比例高於2008年的36%,但歐盟監管機構隻能“有限獲得”相關業務進展的實時數據。

  “其結果就是,對隸屬同一第三國集團企業、但在不同成員國中經營的子公司的監管支離破碎,並可能進而導致監管套利。”

  歐盟執委會還稱,IPU“不會必然提高資本或流動性要求”。

  對歐元區大型銀行進行監管的歐洲央行、以及負責破產銀行關閉事宜的單一處理委員會,都希望將外資銀行分行、而不僅僅是子公司納入IPU.

  但歐盟執委會則堅持不納入分行的意見。子公司由其所在國家直接監管,而分行的監管工作則主要由該行所屬國負責。

  歐盟的提議需由成員國及歐洲議會批準立法,重大調整通常都在這一過程中進行。

  19家銀行包括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瑞士信貸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瑞銀、紐約梅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道富銀行、三井住友銀行、瑞穗金融集團富國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野村控股加拿大皇家銀行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9-05 15:03:05

  上一篇:go 興業投資:2017年9月5日主要產品技術更新
  下一篇:go 澳聯儲決議後 澳元出現小型膝跳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