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02 返回首頁    go 魔獸


“網聯”問世!支付寶、微信支付要哭了?

可能你已經聽說了,關於近期在第三方支付市場發生的大新聞。

8月4日,央行推出了“網聯”,這是一個連接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銀行的支付清算平台。其要求,從2018年6月30日起,包括支付寶、在內的所有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網絡支付業務,必須改變以往的直連模式,連接“網聯”平台處理。

這就意味著,第三方支付原本的三方直連模式(用戶、支付機構、銀行)走到了盡頭,進入了四方模式(用戶、支付機構、網聯、銀行)時代。

為什麼要建立網聯平台?

央行的數據顯示,2013年—2016年,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處理的業務量激增,從371億筆增加到了1855億筆,而金額也從18萬億增加到了120萬億元。

從這個數據上看,三方直連的模式確實存在著風險。因為第三方支付機構要自己行承擔清算業務,這也就使得交易變得不公開、不透明。銀行方麵也就無法掌握消費者的全麵交易數據,這就給反洗錢、金融監管等帶來阻礙。

目前來看,“網聯”出台後,第三方支付公司隻需要一賬戶,就可以直接對接網聯,而客戶的儲備金則交給央行代管。這樣一來,也就杜絕了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了私利,擅自挪用備付金、攜款潛逃等風險。

網聯對銀行、支付機構、消費者有哪些影響?

支付機構

在此前直連的模型下,由於大型支付機構擁有大量的業務量,所以在與銀行談判和合作中,占據著有利地位。可在網聯出台後,支付機構不與銀行直接對接,大型支付機構的議價優勢就會有所削弱。

而網聯的麵世,某種程度是利好中小支付機構。因為接入網聯後,降低了與銀行開展業務合作的準入門檻和操作成本。

銀行

此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是儲存在銀行的,銀行可以從中賺取利潤。但是自央行提出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需上交統一管理後,銀行的利潤可能有所損失。

而另一方麵,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交易信息公開後,銀行也能獲得這些數據,對於它們製定進一步的商業策略,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消費者

“網聯”出台後,有可能會讓用戶的財產安全有更多保障。因為一旦陷入某些騙局,也能迅速通過數據進行相關的取證。

第三方支付會不會增加手續費?

對於我們普通能夠消費者而言,最關心的應該就是,“網聯”出現後,會不會導致我們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時增加手續費?

實際上,“網聯”本身是不會和消費者有任何直接的現金聯係的,而且它的出現會讓咱們經常使用到的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各項支出成本上升。

另外,“網聯”還會收取手續費等費用,這些費用會轉嫁給第三方支付平台,從而提高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成本。那麼,這些成本具體會怎麼轉化呢?可能最終還是會攤到消費者頭上,也就是說,因為“網聯”收費,對消費者而言,未來支付寶及微信的支付,可能會提高提現的手續費。

最後更新:2017-08-20 00:43:34

  上一篇:go 馬雲的“後院”接連起火 支付寶竟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下一篇:go 螞蟻森林上線能量保護罩,支付寶新功能簡直喪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