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魔獸
港股牛市才走一半?有別於2015港股慢牛呈現三大變化
今年以來,恒生指數大漲25.28%,表現優於美股等全球其他股市,二季度以來尤以騰訊、匯豐等權重股表現最為突出。洶湧的港股通南下資金累計已達1709.28億元,更被公認為推動港股走牛的“幕後推手”。那麼,港股這慢牛還有下半場嗎?
近日,在國信證券資產托管部主辦的“互聯互通——私募基金港股沙龍”上,香港交易所中國客戶關係及市場推廣部高級副總裁周曉殷表示,港股逼近了2015年的高點,但投資者結構出現了重要變化,港股通之後,歐洲資金比重也在逐步提高。
中融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付世偉甚至認為,2017年以來全球主要發達股票市場都超越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高點,而香港市場除外,因此1到2年內港股仍然有一定的上行空間,恒生指數2018年有機會上升至32000點。
港股走牛有別於2015年的三大變化
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數收漲17.11%,納斯達克100漲幅16.11%、滬深300漲幅10.78%、標普500漲幅8.24%,港股表現領先。截至8月7日,今年以來恒生指數漲幅已達25.28%。
其中,港股通南下資金被認為是推動港股走牛最主要的原因。據統計,今年以來,通過港股通流入的南下資金累計1709.28億元,其中滬港通南向流入1206.84億元,深港通南向流入502.44億元。
不過,港股這波走牛是否隻是重複2015年的短暫行情?香港交易所周曉殷認為:“港股的這一波行情正是慢牛,而且慢得可以稱為蝸牛。當前港股的行情已經逼近2015年的高點,但不同的是出現了三大變化。”
香港是自由市場,過去多年境外資金流動對港股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周曉殷表示,這三大變化分別是:
一、港股中的歐洲投資者在2014年-2015年所占比例隻有8%,而今年逐步提高已經超過10%;
二、今年機構投資者交易比重增加,個人投資者降低。港股通南下資金來源主要是保險機構,占整個市場南下資金的30%;
三、雖然恒生指數點位走高,但成交並不像2015年那麼活躍,正因為是機構投資者比重大,每當有回調就會有資金緩慢進場。
周曉殷進一步分析稱:“從交易占比看,中國內地取代美國,成為港股資金的第二大來源;亞洲地區投資者的交易占比超過三分之一;歐洲大陸投資者交易的比重較2016年有明顯增長。”
而從估計成交金額占比看,來自中國內地交易額下降率低於英國及美國;同時,過去十年來自亞洲投資者的總交易金額年度複合增長率為正,而美國英國歐洲等地區為負;歐洲大陸投資者於2016年度的估計成交金額增長10%。
“港股牛市還有下半場”
正因為,境外資金往往推動了港股的表現,所以曆史上港幣走強意味著資金流入香港,港股走強;港股走弱意味著資金流出香港,港股走弱。
“但今年以來全無這種規模的表現,原因是港幣非常充裕。”中融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付世偉在國信證券資產托管部主辦的“互聯互通——私募基金港股沙龍”上表示,港股牛市才走了一半,在歐洲資金大規模進場之前港股牛市下半場的飛機即將開始登機。
他進一步表示,歐洲資金此前不看好中國未來經濟增長,但實際情況是今年上半年企業盈利改善,對中國經濟不必悲觀。市場對今年港股盈利增長相較過去兩年樂觀一些,2017年的盈利預測在今年以來迎來了一波上調,而過去兩年的同期,盈利預測還是繼續下調的。
付世偉甚至預測“1到2年內港股仍然有一定的上行空間,恒生指數2018年有機會上升至32000點。”2017年以來,除香港市場之外,全球主要發達股票市場都超越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高點。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首席策略師洪灝認為:“香港市場仍將續創新高,但最容易賺的錢已成往事。”
他在報告中提到,經濟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大盤股應繼續跑贏,並支持股指走高,比如恒指和標普500,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為上證提供一些支撐。這些股指的成分股由大盤股主導,因此將從大盤股走強中受益。然而,隨著恒指在近期的不斷上漲,它也在迅速失去配置價值。盡管恒指可能繼續創新高,但最容易賺的錢已成往事。
(原標題:港股牛市才走一半?有別於2015,港股慢牛呈現三大變化)
最後更新:2017-08-08 09: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