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
魔獸
上市公司減持數量再超增持 績差股股東集體“撤退”
增持還是減持?——這是擺在上市公司股東麵前的一道常見的選擇題。
從今年3月到7月,選擇增持的上市公司數量逐漸占上風。但是8月份以來,隨著股市的逐漸回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股東選擇做減持,減持的上市公司數量超過了增持數。
第一財經記者在觀察中了解到,8月份正是上市公司財報密集發布的時候,有多家業績萎靡的上市公司股東選擇了“趕在”中報發布前匆匆“撤退”,有的股東甚至選擇了“清倉式”的減持計劃。
8月份減持數量再次超過增持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1、2月份,A股市場上各種“花樣減持”頻現,上市公司股東的大手筆減持也成為困擾A股市場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今年1月份,有163家公司增持,與此同時,卻有222家公司減持。2月,124家公司增持的同時有168家公司減持,在此期間,減持的上市公司數量超過了增持數。
不過3月份以來,隨著股市的一蹶不振,上市公司股東的想法似乎在逐漸發生變化,增持的數量開始占上風。三月份,有113家公司減持,123家公司增持。
然而證監會五月發布了“減持新規”,對上市公司大股東以及董監高減持行為進行了約束。當月,有283家公司增持,隻有172家公司減持。在六月份,同樣是增持公司的數量比較多,達到了252家,而減持的公司數量隻有142家,七月份,增持的公司家數為242家,減持家數為167家,仍然是增持更占上風。
從三月份到七月份,上證指數幾乎是“0”漲幅,而創業板指則下跌了9.9%。不過,8月份至今,增持的公司數量為140家,而減持的公司數量為150家,減持的公司家數再度超過了增持的家數。
上市公司股東作為更加接近上市公司的人士,其選擇也往往成為市場的風向標。這一次減持占上風的背景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A股的行情開始有所回暖,無論是上證指數還是創業板指都在8月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反彈。
在這150家減持公司中,85家為中小板公司,40家為創業板公司,其餘25家為主板公司,中小板公司的占比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中小板指有一個特點,就是開始和創業板指“分道揚鑣”,在創業板指創新低的同時,中小板指卻接連創出了新高,今年以來,中小板指的漲幅已經達到了11.45%。
“產業資本的放量變化往往被市場解讀為市場拐點的有效信號,其對市場走勢的前瞻越來越多地成為市場共識。A股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性較強,產業資本和股東掌握更多的公司信息,尤其是對於價格理解和二級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其增減持行為也常常是市場價格運行拐點的信號。”平安證券分析師魏偉認為。
從過去來看,2015年股市大漲的時候,上市公司大股東資金在4月份出現離場的態勢,且在5月份達到高點,隨後在6月份,股市出現了大跌。而在今年上半年,伴隨公司股東增持增多的是指數的一小波上升行情。
績差股股東在中報發布前火速撤離
8月份,正是公布中報的密集期,在這些被減持的個股中,有些公司的中報業績表現出色,一些股東乘著良好的業績而減持,而還有些公司本身業績很差,股東選擇在中報發布之前快速撤離。
比如綠盟科技(300369.SZ),8月26日,公司發布公告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36189.86萬元,同比增長14.82%;實現歸母淨利潤-4639.67萬元,同比下降-1736.96%,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支出、銷售費用投入加大,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投入增加,使得利潤出現同比下滑。
而早在8月17日,公司發布公告稱,為開展對外投資和滿足資金周轉需求,四位股東Investor AB Limited、聯想投資、雷岩投資、沈繼業計劃6個月內以大宗交易、競價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擬減持不超過1.65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65%,減持價格不低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價格。
這些股東擬減持數量正好是其所持有的全部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因此,這也是一次“清倉式”的減持計劃。
8月28日,美麗生態(000010.SZ)發布公告稱,今年上半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為2.73億元,同比下降51.26%,實現的淨利潤為-0.46億元,同比下降273.09%。而進入到今年8月份,公司股東信達投資有限公司就對公司進行了多次的減持。
8月26日,洲際油氣(600759.SH)發布中報稱,今年上半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3.61億元,同比增長143.15%,與此同時,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為-4828.12萬元,同比下降388.64%。
而在今年8月5日,長江財富-洲際1號資產管理計劃、長江財富-洲際2號資產管理計劃減持了5253.56萬股,同樣也趕在中報發布之前,進行了較大數量的減持。
此外,啟明星辰(002439.SZ)、南通鍛壓(300280.SZ)、光洋股份(002708.SZ)中報的業績同比降幅都超過了50%,而公司股東都在近期進行了減持。
最後更新:2017-08-30 21: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