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56 返回首頁    go 魔獸


物聯網時代 愈不堪入侵的計算機係統

過去一年間,孟加拉國央行被黑客盜走8100萬美元、擁有48億美元資本額的電信公司Verizon並購雅虎案,差點因兩次龐大的安全破口泄露而告吹;連美國總統大選都有俄羅斯黑客的蹤跡。

在黑市中,黑客傭兵和情資竊取的委托案一直十分盛行。你可以想,網絡 1.0時代,能被偷的還隻是錢財、個人資料等一些“身外之物”,但隨著物聯網鋪展開,接著的時代裏不論是汽車、飛機、道路信號、胰島素注射器、義體、心髒維持工具,都是計算機控製的──它們被黑客侵入和遙控的後果,應該不難想象吧?

《經濟學人》指出,基於互聯網原初的架構就難以完全防範入侵,要避免局麵更惡化,必須從幾個法規角度著手。首先是人民的個人資料隱私加密。在近年的恐攻與國安拔河的趨勢下,常有論者唿籲降低個人資料保護,讓政府更容易掌握人民的通話紀錄和大數據,揪出潛在罪犯和高危個體。但這麼做的同時一定也為著黑客智慧犯罪大開便門,是個雙麵刃。

下一步,應該是把對全民的安全教育,當作“數字健康教育”來推動。許多使用計算機的長輩或年輕人“數字健教”知識很差,不懂防毒,或安裝許多夾帶惡意軟件的不明軟件、把重要密碼設得很簡單或放在容易取得的地方。

原則上,軟件公司要負起一部份的防弊責任,但矽穀的“破壞式創新”就像當前的實時新聞邏輯,往往是“先搶快上線、再尋求改善”;與其要求他們把程序的漏洞都做到高標才推出一項信息服務,我們可以想見,在未來的自駕車、物聯網時代,他們一定是更多地規避責任(例如:在車主打開計算機自駕功能時,跳出“安全風險自負”的法律免責聲明)。

但《經濟學人》提醒,過去在美國的汽車製造史上,車廠也是如此將道路安全問題推給車主個人的技術和駕車態度;但明明有些車體安全問題是駕駛個人再小心都沒用的。最終消費者知情後串聯施壓,車商還是得麵對他們該負的責任,投資改良車體。

相信未來的趨勢是,所有連接人身的物聯網服務,都必須附帶人身安全保險,而這對電子係統的改善是正麵的促進作用。因為一項電子服務若存在著明顯的安全破綻以致使用者連連出事,保險公司就會不斷提升保費彌補賠償金。這筆躲不掉的成本將促使網絡企業更謹慎於提供安全服務。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07-10 16:32:28

  上一篇:go  物聯網無線傳感器技術的十大典型應用實例
  下一篇:go  Server2016開發環境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