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9 返回首頁    go 魔獸


保監會“曬典型” 將嚴打非法銷售香港保險產品

6月16日,保監會在官網披露了兩起境內機構非法代理保險產品的典型案例。

“深圳市××財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的微信公眾號“××財富”宣稱,可結合信托、私人銀行、香港保險、國際債券等,以國際的視野為客戶配置資產,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該微信公眾號主要宣傳介紹香港保險產品,邀請客戶“一起去香港買保單”。同時,推介“購買保單有優惠、累積積分兌換增值”活動等。經查,該經營主體數次非法招攬內地消費者赴香港購買保單。相關材料顯示,2015年2月,“××財富高級理財師”曾帶領16名客戶赴港完成了16份保單。該微信公眾號還以“3月首發HK簽單活動收獲滿滿”及“8月第二批赴港簽約客戶完美收官”等為題,配發多幅活動照片,宣傳“保單簽約團”赴港相關活動。目前,微信公眾號“××財富”已被依法關閉。

“深圳前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其經營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保×財富”“港險××”“港保××”推薦銷售香港保險公司產品。其網站自稱“香港保險私人訂製專家”,為內地消費者提供香港保險購買、代理、訂製及售後等服務,並聲稱“截至2017年2月,累計服務內地去香港投保客戶人數上萬人”;其微信公眾號則宣稱“專注提供香港保險服務5年,已服務近8000多名客戶”。經查,該公司根本不具備境內從事保險中介業務資質,卻在其網頁、微信公眾號以及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商事主體信用信息平台中聲稱業務經營範圍包括保險經紀和代理業務,並且通過網站及微信公眾號公開宣傳推薦香港保險產品。目前,上述網站及微信公眾號已被依法關閉。

去年年底,保監會在上海、廣東、深圳等10個省市開展打擊非法銷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險產品行為專項行動,上述兩家公司就是在此次行動中被查處。短短半年時間,已有1家公司被注銷,35個網站或微信公眾號被關閉,27個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采取整改措施。

線上調查、線下走訪,尋求公安機關和網信部門支持,保監會下大力氣嚴打境內機構非法代理香港保險產品行為,旨在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保險意識增強,部分內地居民開始赴港購買保險產品。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香港地區保險業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保單保費為489億港元,占其個人業務總新保單保費(1323億港元)的37%。

內地居民赴香港購買保險存在風險。記者在互聯網搜索引擎輸入“香港保險”,各種看似正規的保險谘詢、代理機構便大量湧入視線,但進入網頁就能發現這些看似正規網站背後的貓膩。比如,一家網站的產品介紹如此描述:與美國友B、英國保X、法國安S、加拿大宏L等多家世界知名保險公司合作。將保險公司的名字隱晦表達,就是因為這些機構在內地所進行的銷售行為並不合法。保險法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中國保監會批準,不得在中國境內經營商業保險業務。“不少內地居民正是通過這些機構了解並購買香港保險產品。通過此類機構購買香港保險,一旦出現問題根本無處投訴或維權,消費者權益存在巨大隱患。”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稱。

因香港與內地保險業務在適用法律、監管政策以及保險產品等方麵存在諸多差異,去年4月份,保監會就曾發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望廣大消費者知悉風險,謹慎投保。

保監會相關人士表示,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首先,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其次,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區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與內地相比,香港地區的法律訴訟費用較高,消費者可能麵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此外,除了法律訴訟之外,投保人也可選擇向香港的保險索償投訴局投訴與理賠索償有關的糾紛,但該局目前可裁決的賠償上限是100萬港幣,大額保單的賠償糾紛無法通過該局裁決處理。

可以說,境內非法銷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險產品的行為既擾亂了境內保險市場秩序,造成消費者被誤導和維權成本增加,又幹擾了國家外匯管理秩序,造成資產外流甚至“黑錢”清洗。因此,保監會於近日表態,將持續關注境內非法銷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險產品行為,特別是對為香港保險機構或者其他機構銷售或促成銷售保險產品的行為,一經發現,將堅決查處,絕不姑息。

(原標題:保監會“曬典型” 將嚴打非法銷售香港保險產品)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6:51

  上一篇:go 蘋果從打賞中抽三成 專家建議工商啟動反壟斷調查
  下一篇:go 特朗普收緊部分美國對古巴政策 繼續執行貿易禁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