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08 返回首頁    go 魔獸


風險偏好提升帶來創業板反彈 是否見底私募分歧大

關於創業板的行情,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大多數私募認為,這波仍屬於反彈而非反轉,主要原因是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提升,創業板承接了市場的熱點。

在經曆持續下跌調整後,創業板最近迎來強勢表現,近一個月指數漲幅10%左右,相關龍頭股票成為市場焦點。在私募人士看來,這次行情主要原因是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創業板承接了市場的熱點,但是反彈不意味著反轉。有的私募認為創業板已經見底,有的則認為還不能放心買。據了解,部分私募配置創業板股票的比例在10%左右或者更低,目前仍在觀察。私募現階段配置比較均衡,跟隨市場熱點,自下而上精選個股。

風險偏好提升帶來行情關於這波創業板的行情,接受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的大多數私募認為,仍屬於反彈,並非反轉,主要原因是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創業板承接了市場的熱點。

世誠投資總經理陳家琳告訴記者,近期創業板反彈,背後主要原因是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度在逐步提升。“之前大家都追求確定性,買龍頭、白馬股,但下半年不管是周期股、成長股、雄安新區等主題投資機會的出現,可能都是一種風險偏好提升的反映,背後基本麵還不能真正支撐,比如很多公司披露的中報業績一般,估值也沒有真正到能放心買的地步,就是過去調整比較多,現在借著市場的風向表現一下。”

龍騰資產董事長吳險峰則表示,創業板在目前位置有所啟動,可能不是短期的行情,因為創業板超跌,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大家配置得比較少,資金稍微有所配置,創業板就容易上漲。“從去年初市場調整到現在,市場分化很大,創業板也一直在跌,最近一些龍頭股開了好頭,他們有好的商業模式,行業空間大,估值方式要從業務價值或者從市銷率去看,所以出現反彈比較正常。”

匯利資產總經理何震認為,今年漂亮50漲幅較大,市場風險偏好高的資金找不到投資標的,就買入一直沒有表現的創業板股票,“有些龍頭公司擁有較強技術水平,業績也比較靚麗,我覺得創業板這波反彈還能持續一陣子”。

南方某中型私募董事長表示,這波創業板的反彈行情比原來預想整整滯後了一個月,“我們本來預計6月底、7月初一些高成長的品種會上漲,沒想到中間資源股突然暴漲,市場被資源股的熱點吸引,但現在資源股股價也漲不動了,藍籌股也難以賺錢,市場出現真空階段,資金需要新的熱點,所以創業板開始承接,反彈晚了一個月”。

該私募董事長也認為,這次創業板反彈啟動兩三周,一些龍頭股已經有不錯的賺錢效應,但目前高度不好判斷,可能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因為這波行情並非業績帶動,並非估值和業績的雙提升。

是否見底分歧較大

記者了解到,有的私募認為創業板已經見底,有的覺得成長股還不能放心買。

吳險峰表示:“從技術上可以確認,同時從市場氛圍來看,創業板在這個位置已經見底,但是並不意味著要大漲。主板也未必一定會跌,未來市場將告別‘一九’行情,投資的邏輯和熱點是多元化的,既可以買估值合理的新興產業股票,也可以買低市盈率的價值股,還可以買景氣度向上的周期股。”

但吳險峰也提醒,雖然創業板係統性風險已經結束,但個股的風險還不能排除,比如有些殼公司市值20億、30億元,業務也不行,風險就很大,還有一些成長性跟不上的公司也要小心,“關鍵還是要看企業的價值和所處的行業”。

陳家琳則認為,今年市場沒有太大係統性風險,總體比較穩定,最近大家階段性風險偏好高一些,但是創業板的股票還沒有到性價比有吸引力的底部。“我們本來認為今年年底、明年初創業板能調整到位,不管內生增長不及預期,還是之前外延並購產生的商譽損失等,本來想著等年報公布能有一次出清,但現在大家等不及了開始動手,顯然還沒到真正可以大批量放心買入的階段。”

前述南方中型私募董事長判斷,現在70%的創業板的股票仍然有點貴,“有券商報告顯示,中國股市和國外相比,科技股的估值整體偏高,但裏麵有一些好的企業代表中國未來經濟前景的,沒法用估值來算,放到國外也能給比較高的溢價,比如某些語音識別技術的股票,市場份額很大,雖然沒有賺錢,但是有很大使用價值,是真正有科技含量的公司,但創業板70%的股票沒有這種水平”。

私募配置比例較低

跟隨市場節奏精選個股

據記者了解,大多數私募配置創業板股票的比例在10%左右,不少私募目前仍在觀察。總體而言,他們現階段配置比較均衡,有的會跟隨市場熱點,有的則自下而上精選有業績的個股。

陳家琳表示,現在主倉位仍在基本麵較好的價值股裏麵,主要是高質量成長、有合理估值的股票,比如消費、金融、醫療服務、智能製造、國企改革等方向,創業板配置比例不到10%,“創業板我們買的是有基本麵支撐的股票,我們定義的成長股是20%左右增速對應20倍市盈率,這樣的估值水平較為合理,我們也預留了一部分現金,會緊密跟蹤市場情緒的變化、成長股的調整幅度,伺機買入。”

何震表示,今年主要是自下而上選擇一些有業績支撐的成長股,比如蘋果產業鏈的公司,總體表現較好,從中報披露情況看這些標的業績、產業情況還不錯,未來仍有上漲空間。

吳險峰表示,目前在配置上相對均衡,主要是選取好公司,再適當結合市場風格和熱點來操作,主要買了新能源、跟雄安概念相關的環保、無人零售等板塊,這些產業空間大,找到裏麵的核心企業進行投資,目前創業板配置隻有10%左右。

京福資產投資經理武文奇表示,上半年藍籌股大漲,金融、銀行、家電、白酒等估值修複已經差不多,而周期股漲價帶來的上漲也告一段落,所以還是要從中小創裏去尋找新興行業的機會,看好人工智能、物聯網、軟件、通訊、互聯網金融等方向,“最近我們賣掉了有色金屬、化工、稀土等概念股,重點布局中小創、通訊行業等”。

但前述南方中型私募董事長表示,今年整體倉位一直比較低,因為市場一直沒有比較安全的、整體性的機會,藍籌股、資源股、創業板都炒了一波,但對於大資金來說並不好做,“我們預計今年的行情就是資金在極少的板塊之間來回遊走,未來一段時間創業板還會有階段性的反彈,但是創業板大部分股票仍然沒有價值”。

(原標題:風險偏好提升帶來創業板反彈 是否見底私募分歧大)

最後更新:2017-08-21 05:32:29

  上一篇:go 金融風險防範短板厘清 央行說這樣補
  下一篇:go 中澳鋰業交鋒 凱恩股份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