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00 返回首頁    go 魔獸


蔡昉:提升全要素生產力要靠社會政策托底走出兩難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係。10月28日,在由上海交大高金學院(SAIF)主辦的SAIF金融論壇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就下一步如何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利用農民工市民化的多重效應。穩定勞動力供給,保持庫茲涅茨過程,培育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二是出清低效、落後和過剩產能。蔡昉表示,落後產能以夕陽產業、病態企業甚至僵屍企業形式存在,占用有限資源和稀缺生產要素,降低經濟整體全要素生產率,扭曲資本和勞動等要素價格,推高企業和增長成本,使得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得以延續。對此要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三是要靠社會政策托底走出兩難。創造性破壞不能保護落後產能,不保護落後崗位,但必須保護勞動者;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改革開放發展分享的成功經驗,也是十九大提出的要求;越是社會政策托底有力,越能做到退出無虞。

蔡昉表示,全要素生產率可歸結為配置效率,直接來自產業間和企業間的重配。技術進步並非齊頭並進,而是讓最先最成功創新者使用更多要素和資源,此次十九大報告中納入了全要素生產率,是創新的結果、衡量和途徑。

此外,蔡昉表示,立足於2020年實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意味著今後三年是集中的攻關期,這是在兩個翻番目標基礎上、麵向曆史交匯期提出的更根本的要求,比翻番的任務更艱巨。

最後更新:2017-10-28 20:03:36

  上一篇:go 雄安萬科建築研究中心落成並投入運營
  下一篇:go 酒價與股價相互刺激 走上奢侈品神壇的茅台未來最大風險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