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魔獸
破立之間 信托業探尋製勝之道
“要突出以強監管和嚴監管的理念引領信托業健康發展。”銀監會信托部主任鄧智毅2017年初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說。一年時間即將過去,種種跡象顯示,在“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托行業進入了嚴監管時代。
嚴監管時代,信托行業正經曆著“破”與“立”。多年來,信托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牌照紅利和剛性兌付的助力,但隨著2017年相關政策出台,信托行業“去通道”、“破剛兌”的大幕徐徐拉開。與此同時,隨著信托登記製度正式運行,信托業“ 一體三翼”監管運行體係已然形成,製度建設為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凸顯。“破”“立”之間,信托公司開始加大轉型步伐,尋求未來製勝之道。
嚴監管時代來臨
近年來,隨著投資者需求日益多元化,要求資產跨市場、跨品種配置。在此背景下,不同金融機構之間進行一些業務合作,由此產生的通道業務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通道業務加劇了資金空轉、無故拉長資金鏈條,甚至是為監管套利而進行嵌套。2017年,信托公司規模迅勐增長。截至2017年3季度末,信托行業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4.41萬億元,較2016年末的20萬億元增長4萬億元。其中被視為通道業務的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達到13.58萬億元,較2016年底的10萬億元增加3.58萬億元。
通道業務回流信托公司,引發監管機構高度關注。2017年12月,銀監會下發《關於規範銀信類業務的通知》,從銀行和信托公司兩方麵,對銀信類業務,特別是銀信通道業務予以規範。權威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通知》體現了“兩麵夾擊”的思想。在通道業務中,通常銀行是主導方,信托公司屬於服務方。《通知》從銀行、信托公司兩方麵著手,有助於更好規範通道業務。
同時,監管機構加大對違規信托公司的處罰力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15家信托公司被處罰,相比去年的7家大大增加。值得關注的是,據媒體報道,近期銀監會在依法查處“廣發銀行違規擔保案”時,對多家涉案違規開展通道業務的信托公司進行了處罰。同樣是在近期,某信托公司的部分業務因違反“不得承諾信托財產不受損失或者保證最低收益”的規定等原因,被責令暫停新增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存續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不得再募集。業內人士指出,處罰不僅僅事關罰款,更會直接影響明年的行業評級、監管評級結果,最終直接影響展業。上述情況都顯示出監管機構從嚴監管的態度。
製度建設保駕護航
2017年,製度建設為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愈發凸顯。試點“八大業務分類”,是2017年信托行業一大製度建設。在2016年信托業年會上,監管機構首次將信托公司業務分成八大類,即債權信托、股權信托、標品信托、同業信托、財產信托、資產證券化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事務信托。2017年4月中旬,銀監會下發了《信托業務監管分類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及《信托業務監管分類說明》(試行),啟動八大業務分類試點改革,並經信托公司自願申請,屬地銀監局推薦,最終確定在10家信托公司進行試點。
監管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八大業務”解決信托行業發展方向的問題,將對信托行業產生深遠影響。首次劃分“八大業務”實現科學、清晰、合理的一元維度分類,“內容無交叉,風險無處藏”;第一次在信托業務分類中體現了受托責任;以信托業務分類為基礎,構建和形成一整套具有相同邏輯、標準、術語,層層遞進的信托監管製度。
7月26日,銀監會和民政部聯合製定的《慈善信托管理辦法》正式公布。在這份文件中,銀監會從監管角度明確信托公司開展慈善信托業務可享受的各項優惠措施。例如,信托公司開展慈善信托業務免計風險資本,免予認購信托業保障基金。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辦法》的頒布標誌著我國慈善信托規製體係基本建立。當慈善插上信托的翅膀,慈善信托一定會行穩致遠。希望通過《辦法》的製定和有效實施,逐步將慈善信托打造成我國慈善事業的重要渠道。
8月30日,銀監會下發《信托登記管理辦法》,並於9月1日開始施行。與之配套的信托登記係統也於9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標誌著信托統一登記製度初步建立。業內人士指出,信托產品登記製度的建立,對信托業發展和監管具有積極意義,能夠促進信托業務更加規範開展,完善行業信息披露,提升監管力度;能降低信托產品被“冒用”等風險,有助於減少金融亂象,規範金融秩序;有助於提高信托業公信力,保護信托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推動信托市場深化發展。
信托登記製度的出台和信托登記係統的正式運行,也標誌著銀監會構建的信托業“一體三翼”監管運行體係形成。所謂“一體”,是指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信托業包括信托公司、信托業保障基金公司、信登公司的監管工作;“三翼”指銀監會協調信托業協會發揮的行業自律作用,信托業保障基金公司運營信托業保障基金發揮行業保障機製作用,信登公司建設信托產品登記和交易流轉機製發揮市場約束作用。“一體”和“三翼”相互支持,監管合力逐步增強,共同為信托業轉型發展保駕護航。
剛性兌付,是信托產品的一大難題。剛性兌付嚴重扭曲資管產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質,擾亂市場紀律,加劇道德風險,打破剛性兌付是金融業的普遍共識。近期,備受關注的《信托公司受托責任盡職指引》唿之欲出,對盡職調查、投資者適當性等方麵作出規定,旨在明確信托公司開展信托業務的受托責任盡職要求,達到約束受托人和委托人“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目的。業內人士指出,對於信托等資管產品而言,打破剛性兌付的前提是“賣者盡責”,這就需要明確相關權責,而《指引》將為信托行業打破剛性兌付進一步奠定製度基礎。
探尋製勝之道
2017年,在金融回歸本源、強化功能監管等趨勢下,牌照紅利和剛性兌付影響逐漸減弱。在此背景下,信托行業不得不麵對挑戰,徹底轉型並做好承受轉型陣痛的準備。但經過十年快速發展,信托公司規模、能力、資本、人才等方麵形成的綜合實力今非昔比。隻要信托公司主動擁抱變革,並根據自身資源稟賦選擇合適的發展路徑,則有望轉型成功實現蛻變。
事實上,在2017年,信托公司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受托服務等方麵的創新探索更加深入,謀求未來製勝之道。例如,在資產管理方麵,信托公司努力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加大了股權投資、證券投資等投資類業務的比重。截至2017年3季度末,資金信托投向證券領域的規模為2.96萬億元,同比增長4.23%。其中,3季度投資於股票的信托資金為8858億元。一些信托公司組建了組合投資團隊,主動開發FOF、MOM等產品,證券投資能力不斷提高。與此同時,部分證券業務領先的信托公司還發布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證券服務係統,大幅提高了證券業務的受托服務水平。
在財富管理方麵,家族信托、保險金信托得到進一步發展。從各家公司實踐情況來看,今年以來的家族信托模式更為多樣,既有傳統的定製型、套餐型等產品,又有聯合家族辦公室等多元化模式。家族信托業務能力建設也更為深入,部分信托公司與銀行係統對接,並根據實際需要研發上線專屬的家族信托信息服務係統,大大提升了家族信托的服務水平。
在受托服務方麵,信托公司大力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拓展慈善信托業務。在此背景下,今年信托型資產支持票據(ABN)業務發展迅速。據統計,截至2017年3季度末,已有13家信托公司作為發行載體管理人,一共發行資產支持票據規模合計475億元,基礎資產類型不斷擴展,覆蓋了消費金融、商業物業抵押貸款、PPP項目等。另據民政部的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季度末全國共備案45單慈善信托,信托公司擔任受托人或聯合擔任受托人的就有44單。
近期由中國外貿信托和波士頓谘詢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信托行業報告》認為,在新形勢下,信托行業未來的製勝核心在“服務”二字,一是基於信托的天然製度稟賦,實現風險隔離和事務管理功能;二是基於信托結構的靈活性以及多投向的優勢,設計可行性高、風險低且便利高效的投融資交易結構;三是通過受托、賬戶管理、IT支持等平台類服務,提供運營增值,增加客戶粘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服務+融資”、“服務+財富”、“服務+資管”三大業務模式,促進信托業的私募融資、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能力實現加速提升。
(原標題:破立之間 信托業探尋製勝之道)
最後更新:2017-12-28 03: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