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
魔獸
“百年經典歌單”主題引發共鳴 《天籟之戰》唱響時代旋律
《天籟之戰》第二季摸索出一條“有意思且有意義”的內容方向,每一期實現“歌單主題化”,將目光聚焦在“經典改編”。
《天籟之戰》第二季如約打響,五位天籟唱將“24小時改編歌曲”仍舊是本季最大的重頭戲,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又實現了“歌單主題化”。回顧第一季《天籟之戰》在音樂改編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批大眾耳熟能詳的歌曲被重新注入了新的生命。諸如《我的滑板鞋》、《小幸運》、《老男孩》等歌曲,都曾因新穎或走心的曲調和歌詞在互聯網掀起一股熱潮,而經過天籟唱將們的創新改編,擺脫了原有的標簽卻又意外地好聽,也讓《天籟之戰》節目組手握一張“音樂改編”的王牌。
近期星素結合成為各綜藝節目的風潮,《天籟之戰》第二季摸索出一條“有意思且有意義”的內容方向,每一期實現“歌單主題化”,將目光聚焦在“經典改編”。在第一期節目中推出“百年經典歌單”主題,精挑細選了百首具有時代印記的老歌,而素人將從中為天籟唱將選定應戰曲目。從首期節目的播出效果來看,經典改編主題為節目開了個好頭,張傑回了“娘家”,華晨宇上了“阿裏山”,楊坤參加了“遊擊隊”,莫文蔚帶全場觀眾一起唱出“老百姓的樂”,四首經典曲目經過全新的演繹後散發出別樣魅力。節目改編經典歌曲,唱出原有的精神麵貌,展現更加真實、更加豐富、更加生動的時代旋律,引起大眾的共鳴。
從“歌單主題化”升級
看經典老歌與時代話題的交織共生
第一期節目看下來,從“百年經典歌單”的節目主題,到經典歌曲改編傳達出的情感碰撞,《天籟之戰》通過音樂很好地傳達了“三個共”:
一是“共鳴”,電視節目與電視觀眾的情感共鳴,明星唱將與素人挑戰者之間因為愛音樂而引發的價值觀共鳴。二是“共生”,電視節目與短視頻、新媒體的大融合,節目主題與時代話題的交織共生。三是“共贏”,尋求節目與明星的品牌價值共贏,東方衛視東方娛樂與廣告冠名商的利益共贏。
先從“共生”方麵來看,實現“歌單主題化”後,從首期的“百年經典歌單”,到即將到來的第二期“爸爸媽媽聽過的歌曲”,老歌曲本身被賦予了曆史和情感在裏麵,與當代社會話題其實是相互交融的。首期“百年經典歌單”曝光的100首時代金曲中,可以看到帶有時代印記的紅歌《瀏陽河》、《學習雷鋒好榜樣》,抒發軍人情懷的歌曲《軍港之夜》、《軍旗下的我們》,俏皮的民歌《龍船調》、《太陽出來喜洋洋》,清新的民謠《一封家書》、《同桌的你》,紅遍全國的影視金曲《滄海一聲笑》、《渴望》,傳遍大街小巷的流行金曲《吻別》、《甜蜜蜜》,甚至有童年的歌謠《小燕子》、《讓我們蕩起雙槳》等。
這些歌曲中最老的有近百歲“高齡”,歌曲見證了社會的發展,反映出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譬如紅歌陪伴了60後從少年邁向青壯年,而80後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聽的歌曲更多的是抒發情感和夢想的流行歌曲。年輕人在聽代表著不同時代的老歌時,能了解父母那個年代喜歡什麼。以張傑的歌迷為例,他們中大部分是90後,對《回娘家》這首歌不是很熟悉,而經過張傑阿卡貝拉的方式重新演繹,年輕觀眾很快速就被經典音樂帶入到“回娘家”的歡樂氛圍裏。
針對“百年經典歌單”的主題設計,節目總導演李文妤談到了創作初衷:“我們這一年做功課下來發現,其實有很多經典音樂在經過創新以後會不一樣。因為有些經典歌曲差不多是有百年傳承,我們的上一輩、我們的父輩,在那個時候這些歌曲其實是當時的流行歌曲。”
以《今兒個真高興》來說,解曉東在95年春晚上將其唱火了大江南北,這首歌也成為了內地大部分最早接觸的“說唱音樂”。恰巧今年華語樂壇興起了一股“嘻哈熱”,當不少優秀的Rapper紛紛走上主流舞台時,《天籟之戰》將二十年前的RAP歌曲再搬上舞台,經典與流行再次擦出了奇妙火花。解曉東當年字正腔圓的說唱搭配喜慶的秧歌舞步,莫文蔚則以符合當代嘻哈音樂風格的節奏、語調完成了老歌新唱,而為了致敬經典,莫文蔚版的《今兒個真高興》保留了民樂的點綴。
總導演李文妤說:“我們兩期錄製下來以後,發現經典的這些旋律一樣能被現在的年輕人所接受,加上了現代的一些元素以後,它會成為又一個年代的經典。”
不盲目追求“網絡爆款”
從經典老歌改編中尋求情感共鳴
與一般音樂改編不同,大部分流行歌曲隻要在編曲上更精致就很容易出彩,而經典歌曲在大眾心中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以及時代情懷,很難在創新或者做到完全不一樣。而《天籟之戰》在推出“百年經典歌單”時,並非一味追求“爆款”效應,而是注重通過經典歌曲的改編,為年輕的觀眾和老一輩觀眾編織一條音樂紐帶,也就是節目傳達的“共鳴”。
國內綜藝市場上的音樂類節目大多是偏向年輕的收視群體,而《天籟之戰》卻有著相當龐大的“合家歡”觀眾。從多年前的現象級節目《中國達人秀》起,東方衛視陸續打造了一係列高品質且帶有“無年齡差吸粉屬性”的節目,無論是坐擁大片“爸爸粉”“媽媽粉”的《極限挑戰》,還是“喜劇人係列”、“脫口秀係列”,都無形中打造了老少皆宜的良好口碑。本季《天籟之戰》中的五位常駐唱將,費玉清是以《一剪梅》等老歌唱火幾十年,莫文蔚、楊坤是70代歌手的經典代表,張傑是80後實力唱將,生於1990年的華晨宇則詮釋了當代年輕音樂人的態度。五位唱將剛好在年齡段、曲風上涵蓋了老、中、青三代的音樂喜好,無疑為節目組打下了更廣泛的收視群體。
麵對年齡跨度如此大的觀眾,節目通過對經典歌曲改編,讓老觀眾回味起自己年代的旋律,讓年輕觀眾也聽聽父輩時代的歌謠,無形中使節目與電視觀眾之間、歌手與素人挑戰者之間,產生了跨越時間的情感共鳴。
當90後個性歌者華晨宇聽到經典民歌《阿裏山的姑娘》後,直唿“要玩成搖滾樂”。這首誕生於1947年的民間曲調,以高亢嗓音呐喊“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恰恰可以視作那個年代的搖滾精神。華晨宇以重金屬、電音取代了原版的鈴鼓、小鼓等樂器,給歌曲注入了新時代的鏗鏘態度。如果說莫文蔚邀請了年輕朋友去聽聽90年代的“中國嘻哈”,那麼華晨宇則向老一輩觀眾抒發了年輕人的搖滾態度。
而天籟唱將與素人挑戰者間,也因一首老歌產生強烈共鳴。當張傑看到李光深情演繹《往事隨風》後,不禁回憶起自己參加選秀的情景:“十年前我也唱了這首歌,他們隻給我四十秒的時間,決定我能否繼續當歌手。你唱這首歌的時候,我腦海中想了很多我的故事,很想跟你分享。”
共鳴經典時代旋律
東方衛視音樂版塊實現共贏
在《天籟之戰》第二季開播發布會上,東方衛視中心總監、東方娛樂集團總經理李勇對節目發表了期待:“用時代的旋律唱出最美的天籟,這既是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歌唱,也是用歌聲來迎接我們即將召開的盛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東方衛視的音樂文化類節目《唱響中華》於國慶假期中播出,作為“中華係列”的其中一員,《唱響中華》依然延續了普通人的視角,邀請外國友人演唱中國金曲,在文化的碰撞與交流中,展現中國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
《天籟之戰》第二季緊接著《唱響中華》播出,在東方衛視的戰略布局實現了音樂接棒。在《唱響中華》中,外國獻禮人表演的中國不同年代、不同年齡層所熟悉的經典流行歌曲,不經意間就喚起了幾代國人的時代記憶;緊接著《天籟之戰》第二季開篇以“百年經典歌單”的主題,天籟唱將再將老歌改編創新演繹,引發情感共鳴。經典老歌作為兩檔節目的共同主題,從外國人以音樂訴說的“中國夢”,再到國人用自己的改編訴說“中國故事”,不僅僅使節目與明星品牌價值實現了共贏,也使得東方衛視音樂戰略旗下各大板塊實現共贏。東方衛視在音樂板塊上堅持弘揚社會主流價值、正向趣味能量,唱響時代最美旋律。
最後更新:2017-10-16 23:20:03
上一篇:
林憶蓮·正式預售 天籟之音即將開啟
下一篇:
惡魔黑蜂 科邁羅SS改裝
心靈大屠殺 思域和卡羅拉你到底選誰
2017款長城汽車-哈弗H8 車主們用車後都是怎樣評價它的
特斯拉Model S 和Model X 75D車型動力升級 百公裏加速度提速1秒
6萬不到就能買輛SUV,外觀新穎動力不俗,哈弗H6大唿招架不住!
特斯拉概念重型卡車,沒有輪胎依靠磁懸浮行駛
家族布局成效顯著 東風日產奪合資SUV銷量冠軍
江淮真瘋狂!山寨埃爾法賣30萬,GL8都說它作死
上市100天銷量突破4.7萬台,長安CS55熱銷的背後另有玄機
長安CS15EV對比江淮iEV7S 兩台最大續航350km的純電SUV
戰力指數簡直可怖!雅閣10月狂銷上萬輛,明年10AT來了真的要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