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
魔獸
瞄準業績確定性 機構布局年報行情
2017年,中小創跌跌不休,藍籌白馬一漲再漲。風格激變之下,2018年初將迎來年報行情季,部分機構已摩拳擦掌,試圖掘金上市公司全年“成績單”。
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04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7年的業績預告。初步來看,2017年A股上市公司表現十分喜人,其中799家上市公司淨利潤為正增長,漲幅超過50%的達到429家。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麵仍是要以業績為王的核心邏輯來進行投資,另一方麵也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不少公司預喜
不論市場風格如何變化,企業盈利增長仍是其股價上漲的原動力。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拓寬視野,在“新時代、新供給”的大背景下,以望遠鏡錨定中長期景氣向上的好行業,用顯微鏡細究公司基本麵,挖掘業績穩健、增長可持續的好公司。
“A股正在進入價值投資時代,這是現在的一個基本共識。隻有尋找那些真正在賺錢的公司才能帶來優質回報,過去那些炒消息、炒概念,純粹資金驅動的賺錢模式將無以為繼,而且風險也大。”深圳一私募人士表示,每當中報、年報業績預告時,都是投資者重新發現牛股的機會。
目前已有1045家企業公布了2017年的年報預告數據,化工、機械設備和有色金屬行業的預增幅度最明顯,在淨利潤增幅前居100家的公司中,這三大板塊分別有21家、16家和7家。
化工板塊的浙江交科,預計2017年淨利潤增幅將達到541.22%-654.38%,達到4.25億元-5億元,如此高幅度的增長主要是由於今年外部市場環境助推公司產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但總體產品價格漲幅略高,而浙江交科2017年股價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漲幅超過70%;有色金屬板塊的贛鋒鋰業今年為投資者交出了淨利潤增幅185%-235%的“成績單”,2017年股價漲幅更是超過160%。
華泰證券指出,雖然2018年流動性變化是市場的分支,但盈利仍是配置的主線,要賺盈利改善的錢,同時,賺估值提升錢的難度增大。
甄別業績異常增長
麵對這些業績預增股,機構投資者進行了積極調研和布局。淨利潤預增6311.29%的貝瑞基因在12月21日就迎來了16家機構的集體調研。該公司10月以來接待的調研機構總數超過150家,其中券商、公私募基金雲集;淨利潤增幅達到657.38%的協鑫集成也受到了眾多知名機構的關注,11月初就接待了南方基金以及知名私募淡水泉、千合資本等16家機構的集體調研。
一大型私募機構人士表示:“調研這些業績較好的個股,表明這些個股已經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但調研並不意味著就會投資,還需要其他維度的考量。調研之後,理解了公司的增長邏輯,也許就投資了,而如果調研的結果並不好,可能就放棄了。”
分析人士指出,有些公司淨利潤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低基數、非經常損益和外延並購等。因此,基於業績的選股邏輯,其考量不僅僅隻是淨利潤,更包括當前的確定性和未來的業績預期。
對於一些不太“正常”業績暴增股尤其是需要判斷清楚的是,該公司的業績主要是由於內生性增長還是由其他收益造成的。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在目前淨利潤增幅預告排名前10的公司中,相當多公司是由於資產重組、合並報表、資產轉讓、投資收益等原因造成的。
如淨利潤增幅預告達到1350.72%-1469.41%的眾泰汽車,其業績暴增主要是由於2017年4月初,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了永康眾泰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導致公司淨利潤大幅度增長;淨利潤增幅預告達到1115.16%-1164.76%的柘中股份,業績暴增主要是由於投資收益較去年有較大幅度增加和非居住房屋征收補償事項,大幅增厚了公司淨利潤。
前述深圳私募人士表示,參與年報行情時,更需要“追根溯源”,弄清楚上市公司交出“成績單”背後有哪些真材實料,不能僅僅隻看業績增幅的簡單數字。
“業績為王”邏輯延續
萬和證券表示,2017年全年無疑是以業績為主的投資策略,在企業盈利改善前提下,藍籌股迎來了久違的發展機遇,眾多業績穩定的個股均在二級市場表現良好。年末,資金布局年報行情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一位資深投資人士表示,其選股邏輯就是尋找業績高增長確定性,把握年報行情。目前成長股整體估值仍較高,但景氣度回升,估值合理且業績有確定性增長的細分領域龍頭標的可開始關注。
從與多位私募人士交流的觀點來看,2018年A股業績為王的邏輯將繼續延續下去,從年報預告中挖掘真正的價值股是目前最應該做的。借助於近期市場的調整,部分機構已經開始潛伏。深圳另一私募人士坦言,他個人近期已經以相當大的倉位重新殺進了市場。
钜陣資本高級策略分析師郭偉文認為,目前整體來看,權重股要強於中小市值股票,其中上證50指數有所站穩,如果上證50指數能持續走強,有望帶領大盤回升。而以中小市值股票為主深證成指,對比今年4、5月份的調整來看,其調整時間和空間仍然不夠充分,風險相對較大。在此情況下,市場仍將以局部機會為主,難有全麵性的機會。結合當前市場的分化格局來看,建議重點關注上證50指數的表現。
萬和證券表示:“進入2018年1月,就臨近了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資金在選擇年報行情的同時,肯定也會考慮到春節影響,因此短期來看,流動性暫時不會有大的改善,但在有限的存量資金下,年報無疑是近期最為突出的投資主題。從11月中旬開始的本輪調整,藍籌和白馬股是調整主力,此時在業績預期帶動下,業績為王的市場風格有望助力藍籌白馬迎來反彈契機。”
(原標題:瞄準業績確定性 機構布局年報行情)
最後更新:2017-12-28 0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