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魔獸
從通脹目標製看美聯儲貨幣政策意圖
摘要
目前,市場預期的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已經達97%。回顧今年,除了3月份加息取得美聯儲決策層一致同意以外,美聯儲決策層一改一致“鷹派”立場,開始對加息持謹慎態度。在9月份會議紀要中,FOMC(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強調,已經逐步變化的貨幣政策立場可以應對颶風以及低迷通脹的影響。
目前,市場預期的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已經達97%。回顧今年,除了3月份加息取得美聯儲決策層一致同意以外,美聯儲決策層一改一致“鷹派”立場,開始對加息持謹慎態度。在9月份會議紀要中,FOMC(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強調,已經逐步變化的貨幣政策立場可以應對颶風以及低迷通脹的影響。美聯儲這種短期內的相機抉擇貨幣政策,依據到底是什麼?這種短期內貨幣政策立場變化是否對市場預期製造出混亂?美聯儲是如何平衡短期經濟增長目標與長期通脹目標的關係?美聯儲貨幣政策決策依據的框架究竟是什麼?麵對一連串的問題,通貨膨脹目標製或許是我們更加透徹理解美聯儲行動的意圖的“鑰匙”。
通貨膨脹目標製最先施行於新西蘭,起源於德國,踐行於美國。這一貨幣政策框架能夠盛行的原因在於,傳統的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比如貨幣供應量等無法對貨幣政策決策起到預警監測的作用。尤其是上世紀70年代受石油危機與金融脫媒等影響,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已無法為央行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因此在曆史上深受通脹其害的德國,直接關注整體通貨膨脹水平,將穩定通脹預期的規則約束和政策決策的靈活度相結合,實踐出一套貨幣政策決策框架來。
當前,從世界各國的貨幣政策實踐來看,已經有22個主要發達國家踐行這一貨幣政策框架。從通脹目標製的內涵上來看,通脹目標製不是規則,而是“既有約束又有靈活度”的框架。與嚴格的貨幣規則如金本位製相比,通貨膨脹目標製具有相機抉擇的靈活性。在遇到經濟周期波動時,能夠通過貨幣政策的及時轉向達到熨平周期的效果。
與“沒有穩定的中長期目標”的相機抉擇政策相比,通貨膨脹目標製是需要央行精確衡量並公開其短期政策的長期含義,從而向市場保證其短期政策是將中長期目標涵蓋在內的綜合考量,避免市場出現央行會以中長期的高通脹為代價換取短期經濟刺激的機會主義行為的預期。這樣就會減少對美聯儲個別政策或某段時期政策變化的過度解讀,把公眾視野引向中長期的方向。對於金融市場參與者來說,減少了試圖猜測聯儲政策短期變化帶來的投資損失,對於實體的企業和消費者來說,引導其更加關注中長期財務規劃和消費,避免短期決策的搖擺,提高經濟效率。
通貨膨脹目標製結合了簡單規則與相機抉擇的優點,其效果就是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清晰地向公眾傳達政策目標和計劃。這一框架被公眾熟悉了解後,有助於保持價格穩定的預期。比如,美聯儲議息會議中每次必提的中期通脹目標將達2%不變,就能增加公眾對中長期通脹上升的理解。這一框架給整體經濟提供了一個“名義錨”,使公眾相信穩定的低通脹是常態,而偶爾的偏離可能是暫時的。比如,在今年9月份議息會議紀要中,美聯儲特別強調:“颶風哈維、伊爾瑪和瑪麗亞毀壞了許多社區,使當地人民遭受了嚴峻的困難。風暴相關的影響和重建將在短期內影響經濟活動,但過往的經驗顯示風暴不太可能在中期內實質改變全國經濟的路徑。因此,委員會仍預計,隨著貨幣政策立場的逐步調整,經濟活動將適度擴張,就業市場狀況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增強。颶風過後導致的汽油等部分商品價格上漲可能暫時推高通脹,不計入這方麵影響,預計年通脹率將在短期內保持在低於2%的水準,但中期在委員會2%的目標附近穩定下來。”
同時,通貨膨脹目標製有助於把公眾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央行可能做到的事情上,如控製通脹,而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上,比如用擴張性政策長期提高經濟增長率上。自2016年至今,耶倫每次提到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時,總會提到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有限,而財政政策應該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
就美聯儲來說,雖然美聯儲沒有明確宣布自身實行通脹目標製,但其具備了通脹目標製的兩大鮮明特征和五大基本要素。
兩大鮮明特征為:一是穩定的低通貨膨脹目標。美聯儲自2015年至今以及未來兩年,一直將中期通脹目標定為2%,且頻繁向公眾傳遞出中期能夠達到2%通脹目標的信號。二是增加決策的透明度。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無論是伯南克還是繼任者耶倫均表達了溝通的重要性,並且從製度和機製上保證與公眾溝通的順暢。
五大基本要素為:一是美聯儲通過聯邦基金利率目標這一工具製定維持價格穩定的利率政策;二是公布中期的通脹目標,即從宣布時點開始至未來兩年內達到的通脹目標為2%;三是在經濟麵臨衝擊時對政策進行相應的短期調整,顯示政策變動的動向和意圖,使公眾更加了解,這有利於公眾對中期通脹目標的預期穩定,增加對美聯儲的信任;四是美聯儲運用廣泛的信息,在關注通脹的同時還要掌握更多的相關信息,比如美股市場的持續走高、美元指數的持續下跌以及歐日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變化;五是通過與公眾溝通增加的透明度,提高自身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的責任感。
在我國,學術界和決策層早已開始重視這一政策框架的國際經驗。但學習借鑒這一框架是需要從決策者到公眾逐步理解、溝通、互動實踐的積累過程。隨著我國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的發展,貨幣供應量這一中間目標與通脹的相關度大大降低,同時即便央行有各種對衝外匯占款的政策工具,但外匯占款的大幅減少對基礎貨幣供給的作用仍然影響著我國金融市場參與者的預期。因此,通貨膨脹目標製是可供借鑒的國際經驗。
(原標題:從通脹目標製看美聯儲貨幣政策意圖)
(責任編輯:DF309)
最後更新:2017-11-15 02: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