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魔獸
年少輕狂遭遇當頭棒喝 這一次爆倉徹底顛覆了他的交易生涯
少年得誌
與大多成功人士一樣,張庭偉出身良好,家庭給他助益良多,他自小便與期市、股市結緣。
張庭偉父親年輕時下海經商,在東北開設了自己的油脂加工廠。九幾年的東北,油廠如雨後春筍,競爭激烈。父親異於常人思考,通過計算農民種植的盈虧來預估市場,決定經營策略。盡管沒有係統學習,仍依靠經驗摸索出價值投資理念,在油脂加工獲利頗豐。但他也看到後市油脂行業的衰落,因此及時抽身,投身投資界,繼續在一級市場縱橫江湖。
2002年張庭偉考上大學,但未選擇父親期望的經濟專業。出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些許叛逆心理,選擇了與經濟相差萬裏的中醫專業。可自小接觸的投資交易已經無法與張庭偉分開。
大三時,拿著家裏給的資金,投資股票,做價值投資,張庭偉成功抄底片仔癀大賺200萬。莫大的成功讓他自信到甚至自負。張庭偉似乎忘記了自己連基本麵都還不太懂,僅有的一些技術麵分析也很淺薄,成功依靠的是父輩的資金、老一輩的建議以及市場正處於牛市初期。
年輕人的輕狂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對錢財沒有概念的他,大學四年,揮霍數百萬。臨近畢業,張庭偉去了一家證券公司,成為職業經紀人。依靠牛市背景,各個股票大漲,客戶極易開發。牛市時,僅經紀傭金就能拿到五六萬,加上自己的股票投資,收入豐厚。
人生得意須盡歡,少年得誌,不外如是。然而少年得誌卻非好事,大多要經曆更多磨難。
當頭棒喝
2007年底股市開始低迷,沒有過硬交易體係支撐的張庭偉,在股市無法再獲收益。他將原因歸咎於熊市的到來,轉身投入期貨市場。但他仍對基本麵不了解,技術麵水平也一般,在期市浮沉了整個2008年,贏利微薄。但由於未見虧損,他的信心仍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一路狂跌讓張庭偉看到了政策的曙光。在“四萬億計劃”的推動下,市場一改頹勢,掀起一波大反彈。張庭偉依據自己的分析,斷定銅市將迎來大行情。2009年,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再跟家裏拿了一大筆資金,總共近2000萬,滿倉做多進場。
但很快,空頭便大規模反撲,將多頭殺得節節敗退。張庭偉關注著盤麵的走勢,隱隱意識到自己進場點位選取得不好,進場後價格就連續回調。但他自信依舊,堅信多頭仍有機會,技術性的回調不足為懼。
現實狠狠抽打了張庭偉的臉。
看著跌勢不止的盤麵,張庭偉心緒難平。他想要止損,但心底總有個聲音說,再撐一撐!扛過這個低點,一定就是大漲的來臨!之前虧的就能全都賺回來!
終於,張庭偉未能迎來柳暗花明,他爆倉了。2000萬付諸東流,他從未如此刻般清晰認識到“錢”的概念——讓你意氣風發,讓你痛不欲生。
對張庭偉來講,2000萬的虧損並非難以承受,但巨大的損失背後,第一次對自己能力產生的懷疑,讓他痛苦又難堪。
父親說,“我知道這筆錢你一定會虧掉,但這樣的事情我告訴你沒用,必須你自己在市場裏走一遍,才能真正領悟。”
痛定思痛
對張庭偉而言,2009年是個轉折點,爆倉磨去的是曾經的狂妄。2009年以前的他很會花錢,很高調,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在從高處跌落,摔得既慘又狼狽之後,他改變了很多。
之前張庭偉急於想驗證自己的交易係統。但在那之後,他不想再用賺了多少或者看對某個觀點來評價自己,他想要用更長更廣的時間,用市場長久的考驗來驗證他的投資哲學。他將思維放長、目光放長、操作周期變長,戒驕戒躁,從整個框架、從完整性上思考如何做交易。
熱力學有這麼一個理論:耗散結構,即當係統離開平衡態參數達到一定閾值時,係統將出現行為臨界點。而越過臨界點後,係統將離開原來的無序分支,發生突變進入一個全新的穩定有序狀態。若將係統推向離平衡態更遠的地方,係統可能就會演化出更多新的穩定有序結構。
量子力學認為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所有粒子或量子,不但可以部分以粒子的術語來描述,而且可以用波的術語來描述。光波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雙重性質。
這兩個理論看似聯係不大,但張庭偉通過量子力學和熱力學的思考引申出自己的交易哲學。
市場是混沌的,大多時候都混亂無序,但並非無跡可尋。在張庭偉看來,行情的確定性來自對耗散結構的思考,當子因素的能量達到行為臨界點後會從無序狀態轉為有序。而子因素與光波一樣,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他的係統主要把握基本麵、資金博弈和市場情緒三個影響市場的主因素,從而尋找高確定性的交易機會。當三者出現共振時,確定性最大,可能就是打破目前的平衡態勢出現行為臨界點的時候。若共振進一步加強,行情可能會越過臨界點,離開平衡狀態進入一個全新的穩定有序狀態中,即耗散結構所說的,參數達到一定的閾值,行情完成了突破。
在這個過程中,市場或者說是事物,從一個混沌狀態變成了一個趨勢狀態,最後又回到了一個混沌狀態,從無極到太極又回到無極,這就是張庭偉的交易哲學。
在張庭偉現在的投資體係中,基本麵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原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長輩告訴他,基本麵決定的是一個標的的內在價值,具有相對穩定性。
重整旗鼓
接近30歲時,張庭偉基本完成了自己係統的建立,但此時他明顯感覺到自己在這家投資公司已經走到階段性的終點,學習曲線逐漸下滑至最低點,他必須對後麵的路重新決策。
於是不久後,張庭偉果斷離職前往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出任投資經理。在那裏張庭偉仍主要負責做期貨,卻不再局限於內盤,外盤的原油、銅等品種同樣要涉及;他開始涉足大資金的管理,最多時,手裏操作資金達5個億,收益率維持在20%至30%。
2015年年中股市再次進入熊市周期。相較於六年前的無知,32歲的張庭偉早已今非昔比。在這次熊市,他識破上半年這輪牛市的假象,在熊市到來前及時逃離了市場。
股市、商品,債券以及外匯之間是能相互驗證經濟的好壞的,隻有這幾個因素共振才能真正代表經濟向好。經濟向好的基礎,第一步應是商品價格回升,然後貿易量增加,貿易的活躍性開始增加,然後才是整體股市的上行。經濟回升,業績提升,估值提升,才是健康股市的運行狀態。
當時商品一直屬於熊市,與股市完全背離。一旦股票市場的狂歡結束,留下的就是從基本麵上看估值過高的格局。加之市場情緒已達到瘋狂,完全是見頂的跡象。在此分析基礎上,張庭偉與他所在團隊根據當時商品日線走勢的頂部成功判斷了股票頂部的位置。
而這次成功也使張庭偉的交易哲學得到了驗證。此時的他,已過而立之年。
常言道,三十而立。如今34歲的張庭偉就這樣一步一步摸索著,“立”在了投資交易的世界。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8-02-03 08: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