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
魔獸
中俄原油管道二線貫通 年增輸油1500萬噸
11月12日,位於黑龍江省塔河縣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以下簡稱“中俄二線”)加格達奇輸油泵站完成最後一道焊口施工,標誌著中俄二線工程941.8公裏管道全線貫通。
中國石油管道公司副總經理張欣佳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中俄二線將於2018年1月1日正式投產,每年會從俄羅斯進口原油1500萬噸。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原油消費量上升的同時,伴隨著東北地區自產原油量遞減,原油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大。”張欣佳向記者表示,建設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國家東北油氣戰略通道,優化國內油品供需格局,提振東北工業經濟。
據張欣佳介紹,大慶油田和遼河油田等老油田目前已經進入開采壽命的中後期,采出液含水量明顯增大,采油成本明顯上升,原油產量逐年遞減。通過建設中俄二線管道,擴大引進俄羅斯原油,可及時填補該地區的石油資源供應缺口,將有效完成吉林、撫順、大連等二十多家東北煉廠的資源供應。
今年7月12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25年,中國油氣管網規模將達到24萬公裏,其中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氣管道分別為3.7萬公裏、4萬公裏和16.3萬公裏,年均增速分別為3.2%、6.7%和9.8%。
《規劃》指出,將加強與沿線國家油氣管網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推動中俄原油管道二線、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D線等項目建設,充分發揮現有中緬原油、天然氣管道輸送能力,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
事實上,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一直處於能源自給自足的狀態,主要得益於中國在50年代發現了位於東北的大慶油田以及位於中部地區的其他傳統油田。但國內原油產量很長時間一直穩定在每天400萬桶(每年2億噸)左右,僅有少量增長。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幾乎難以被滿足,而石油需求更是中國能源供應中壓力最大的部分。
雖然,我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中國原油進口量下滑至13個月來最低水平。但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的格局並未發生變化。
2011年8月,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首次超過美國,達到55.2%。《2016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原油淨進口量約為3.76億噸,同比增長13.1%,增速較往年高5.0個百分點。全年石油淨進口3.56億噸,同比增長3.3個百分點。原油和石油對外依存度分別為65.5%和64.4%。
而中俄管道一線(漠大線)與二線工程將有效地緩解我國的原油供需矛盾。其中,漠大線自2011年1月1日投產以來,已累計輸送俄羅斯原油1億多噸。根據中石油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的貿易合同,2018年1月起,中俄二線將向中國每年增供原油1500萬噸。
(原標題:中俄原油管道二線貫通年增輸油1500萬噸)
最後更新:2017-11-19 06: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