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56 返回首頁    go 魔獸


國產手機崛起 市場四強格局初顯

iPhone8銷售不如預期,疲態初現,國產手機趁勢掀起了新一波產品攻勢。

繼小米、vivo之後,金立、努比亞、華為也分別於近日推出了全麵屏手機,今年下半年大火的全麵屏儼然已經成為了這一輪產品的焦點。與早年間國產手機選擇避開iPhone新品發布期不同,這一輪國產新機潮選擇與iPhone“撞車”,除了今年iPhone新品乏力這一因素外,消費者對國產手機的認可也進一步強化了廠商的信心。

有消息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vivo 9月發布的vivo x20手機銷量已經突破200萬部,受到市場熱捧。如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大國產手機巨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國產手機市場正步入寡頭時代。

“圍攻”iPhone

10月19日,蘋果新款手機iPhone8供應鏈訂單減半的消息在網絡和朋友圈傳得沸沸揚揚。該消息顯示,由於iPhone8銷售不如預期,蘋果11、12月對相關供應鏈下調iPhone8與iPhone8 Plus的訂單量,幅度高達五成,幾乎腰斬。距離iPhone X的首銷還有一段時間,而一係列電池鼓包、屏幕爆裂的事件也不斷困擾著蘋果。

根據艾媒谘詢發布的數據顯示,在iPhone8以及ios11係統正式推送的一周內,互聯網上蘋果的平均言值(注:言值代表網民對其輿情評價的友好程度。數值小於50為負麵,數值越低表明網民負麵情感程度越深)已經跌至50以下,綜合情感整體都偏負麵,特別是蘋果的言值在新機發布後幾天持續低迷,最低時僅為28.4.

可以說,蘋果遭遇了一個頗為尷尬的新品發布期,而在此之前,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出現了連續的下滑。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華為、OPPO、vivo和小米進入中國市場前4,出貨量同比增長分別為22.6%、11.3%、9.3%和25%,而iPhone的出貨量僅排名第五,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7.6%,市場份額也由一季度的9.2%降至7.1%。

如今,已經在中端市場血拚的各國產品牌正對蘋果、三星等高端品牌發起挑戰,“全麵屏”便是這一輪衝擊的標杆。目前,小米mix2的高配版售價已經觸及4000元檔位,而10月16日華為新發布的mate10及mate10pro已經在價格上有了與iPhone8叫板的實力。不僅如此,處於3000元檔位的vivo、金立、努比亞也對這一市場虎視眈眈。

火熱的“全麵屏”

從指紋識別到雙攝再到全麵屏,國內手機市場的焦點一年一變。自今年8月夏普AQUOS S2發布以來,短短兩個月間,全麵屏手機已經充盈於整個市場。與早先發布的產品多為旗艦機型不同,進入10月以來,全麵屏已經開始在千元機市場上顯現。預計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全麵屏戰火將蔓延至千元機市場。

10月11日,華為旗下子品牌榮耀發布了第一款全麵屏手機暢玩7X,其1299元的定價也備受矚目。相比於傳統的千元機產品,暢玩7X所擁有的全麵屏在外觀上辨識度更高,也更容易博得消費者的青睞。與此同時,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也在早先舉行的金立 “金鑽俱樂部”戰略啟動儀式上表態:“今年金立要將1499元以上的產品全部更換成全麵屏。”如今千元機市場依舊廣闊,在華為與金立先後推出全麵屏千元機後,其餘各品牌也紛紛選擇跟進,屆時千元機市場的爭奪也將更加激烈。

易觀媒介分析師王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全麵屏的出現與各手機品牌追求差異化有關,但如今全麵屏快速普及,各手機品牌在產品上再次趨同,從這個角度而言,全麵屏並未形成差異化的市場布局;互聯網時代信息透明度較高,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原因還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壁壘,根據用戶的需求不斷開發創新自己的產品才是正確的出路,低價戰略也絕非長久之道。

平安證券分析師劉舜逢也表示,隨著全麵屏在旗艦機上的運用成功,預計全麵屏將由高端機型逐步向中端機和低端機型滲透。未來5年,全麵屏有望成為智能機的標配,滲透率也將由2017年的8%增加至2020年的60%以上,到2020年全麵屏手機的出貨量有望達到10億部,未來四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會超過100%。

寡頭格局成型

在經曆了三至四輪的換機潮後,國內手機市場增速迅勐的黃金時代已經消逝。如今行業天花板臨近,一線品牌依托自身在渠道及供應鏈方麵的優勢,開始不斷蠶食中小品牌的市場。目前,以華為、OPPO、vivo、小米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四強已經基本成型。國產手機開始進入寡頭時代。

其最顯著的特征便是用戶留存率較高。根據今日頭條算數中心提供的2017上半年換機留存率數據顯示,vivo、OPPO、華為、小米分別以34.2%、33.9%、32.1%、27.2%的換機留存率位列國產手機的前四名。同時,vivo、OPPO、華為及其子品牌榮耀的換機留存率處於持續的上升狀態,而蘋果、三星則處於下滑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在vivo用戶的換出比中,vivo品牌約占34%,OPPO約為19.5%;而在OPPO用戶的換出比中,OPPO品牌約為34%,vivo則約為17.5%。兩家品牌換機流向高度相似,與其自身的產品定位相似有著直接的關係。

目前的手機市場上,突破性創新較少,更多品牌依賴於微創新,並以此提高用戶體驗,這導致各品牌之間的差異化體驗在不斷縮小。短時間內大批全麵屏產品的問世,也使得國產手機同質化現象進一步加重。在此基礎上,用戶留存率較高的品牌自然能收獲更好的口碑與更高的增長率。

另外,盡管當前市場環境低迷,但上述四款品牌依舊可以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IDC 2017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市場出貨量增幅僅為0.8%,但華為、OPPO、vivo卻分別有25.5%、19.5%、7.6%的出貨增幅。到了第二季度,在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下降0.4%的情形下,華為、OPPO、vivo出貨量再次實現持續性的強勁增長,其中位居第四的小米在曆經五個季度的平緩發展後出現強勢反彈,增速達到25%,其餘品牌除vivo外增幅也都超過兩位數。

進入三季度後,OPPO與vivo開始了新一輪的爆發期。其中OPPO自6月發布的R11手機已經連續三個月拿下迪信通全渠道月度銷量榜的第一名。

對於中小手機品牌而言,在各大巨頭掌控渠道的背景下,未來便隻能專注於個別細分市場,處境將會更加艱難。對此,易觀分析師王盈告訴記者,中小手機品牌雖然生存空間遭到巨頭們的侵蝕,但是中國手機市場的大盤依舊穩健,市場的細分需求依舊存在一定的多樣性,如果可以找準適合自己品牌的銷售渠道,依舊能夠獲得可觀的收益。

(原標題:國產手機崛起 市場四強格局初顯)

最後更新:2017-10-29 03:03:33

  上一篇:go 國產計劃年底“清晰” 特斯拉來了?
  下一篇:go “油品匯”服務石化實體經濟 成交額突破2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