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
魔獸
《魔獸爭霸》裏的王子阿爾薩斯,現在才知道是取自法國的一個地方
世界這麼大,人生這麼長,
總會有這麼一個人,讓你想要溫柔的對待。
——錄自宮崎駿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
上麵幾張圖是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的截圖。看過動畫的朋友應該還記得片中那童話般的城堡和小鎮。影片中的小鎮原型就是法國的科爾馬小鎮,當年宮崎駿為了拍攝影片特意在這裏進行了十二天的取材之旅。這篇旅遊攻略將專門介紹像動畫片場景一樣的科爾馬小鎮。
《哈爾的移動城堡》講述的是一個童話的故事:18歲的蘇菲和繼母以及妹妹居住在歐洲的一個小鎮中,經營製帽小店。一次,蘇菲在看望妹妹的路上,被兩個士兵截住。這個時候哈爾出現了,他用魔法幫助蘇菲逃離了險境。荒野女巫對蘇菲下了詛咒,把她變成了一個90歲的老太太,蘇菲隻能離家出走,在空曠的荒地上遇見了神秘的菜頭人,為了躲避大風,被引進了神秘的哈爾移動城堡,以一個清潔婦的名義居住了下來。 城堡的主人魔法師哈爾擁有神奇的力量,用自己的力量捍衛和平。戰爭爆發後,哈爾為了保護蘇菲和大家,一人獨自麵對敵人。內心愛著哈爾的蘇菲不忍讓哈爾受難,驅使著移動城堡追尋哈爾的足跡。蘇菲從荒野女巫那裏要回了哈爾的心髒,拯救了奄奄一息的哈爾,破除了哈爾與卡西法之間的約定並且幫哈爾找回了自己心髒,同時自己身上的詛咒也被解除,而菜頭人卡普在蘇菲的親吻下也擺脫了複雜的詛咒——原來他就是鄰國王子,並且答應回國後就停止戰爭。會飛的移動城堡搭載著蘇菲與哈爾一行,過上了和平而幸福的生活。
蘇菲生活的小鎮,也是和哈爾相遇的地方,取景地就是法國東北部的小鎮科爾馬(Colmar)。讓我們帶上孩子一起去科爾馬,探訪了這個童話般的小鎮吧!
概況:景點介紹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科爾馬吧!科爾馬(Colmar)是法國東北部阿爾薩斯的一個小鎮,也是上萊茵省首府。位於萊茵河支流伊爾河以西,孚日山以東,地處平原。科爾馬所處的是法德瑞三國交界的地方。科爾馬鎮是一個由許多不規則形狀的廣場組成的步行街區,廣場之間的道路穿插著聖馬丁教堂 (La Collegiate Saint-Martin), 人頭屋 (Maison des Têtes)等等曆史名勝。伊爾河支流酪赫河從科爾馬靜靜淌過,清清的河水蕩滌了浮躁的塵埃。獲有美名的 "法國小威尼斯"區有小橋流水,幽幽窄巷,任由平底船輕輕滑過……。科爾馬仍然保留著16世紀的建築風格——木筋屋,由木材搭建的多麵形屋頂。一座座木屋,使小城充滿著濃鬱的阿爾薩斯風情。可以說科爾馬就是阿爾薩斯的縮影。
阿爾薩斯在過去的千年中在法德間幾經易手,阿爾薩斯的曆史就是一部德法矛盾的血淚史,就是歐洲曆史社會發展融合的縮影。在17世紀以前,阿爾薩斯地區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德意誌的前身)的統治下,以說德語為主,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範圍包括了今天德國的全境和周邊一些國家地區。在歐洲著名的三十年戰爭後,阿爾薩斯實際歸屬於法國的統治之下,直到1870-71年的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阿爾薩斯再次屬於獲勝方普魯士,一戰後,德國戰敗,阿爾薩斯正式歸屬於法國。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再次占領這裏。隨著德國二戰的戰敗,阿爾薩斯再度回歸法國的懷抱,並形成了今天兩國以萊茵河為界的版圖。科爾馬,一個阿爾薩斯的小鎮,當然就隨著國家的歸屬不斷更改著自己的屬性。了解了阿爾薩斯的曆史,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裏的建築風格充滿了濃鬱的德式風情,無論是具有典型中南德特色的木筋屋,還是那些華麗尖頂的哥特式教堂,都有著濃濃的德式味道。
當你一邊開著車,一邊略略地看著小鎮,一進到小鎮那強烈的印象已經停留在了記憶的最深處。如童年搭過的積木一般的木筋屋,有尖尖的屋頂的教堂,有彩虹的繽紛小河,有鮮花的簇擁的窗口,有五顏六色的櫥窗,《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小鎮在科爾馬逐漸被還原,給孩子中走進童話的感覺。雨過了沒有豔陽的下午,沒有熙攘的人群,沒有嘈雜的街巷,中世紀的石板路上幹淨整潔,偶爾幾個過往的遊客和騎行的市民。一幅畫麵將童話般的科爾馬定格。
聖馬丁教堂:
聖馬丁教堂就在小鎮的中心,旁邊有個小廣場,這是一座建於13-14世紀的哥特式教堂,回廊樸素典雅,建於1572年的銅質尖頂是蒙古式的。寶爸寶媽可以在這個小廣場拍拍照,風景還是很不錯的。
在教堂不遠處,很快找到人頭屋(Maison des Têtes),這是建於1609年初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物,很容易找,因為該建築是以正麵的105顆人麵頭像雕刻而聞名。頭像表情各異,生動有趣。但是有些小朋友可能看見了會害怕,這就要家長根據自己小孩的心理決定要不要去這個景點了。
走進人頭屋的小院,發現這是一家五星級的酒店,不知住客晚上想起人頭會否害怕。人頭屋街道的盡頭,有個廣場,廣場邊就是前道明會修道院,修道院的一部分現在用做了菩提樹下博物館(Musée d'Unterlinden)。修道院建於1232年,位於菩提樹下的聖約翰禮拜堂側。館內展出中世紀末及文藝複興時期以萊茵河一帶為題的重要雕塑及畫作,而其中一幅由格魯奈瓦德於1515年繪畫的伊森海恩祭壇畫是鎮館之寶。
離開修道院,找普菲斯泰屋(Maison Pfister),這個地方是親子遊的必打卡。普菲斯泰屋建於1537年,是一座曆史悠久的特色建築,有精致的店麵,販賣當地的民俗藝品及美食,在這裏可以給孩子買點小紀念品和小零嘴。其文藝複興時代風格的前院,哥特式窗戶和凸肚窗甚為著名。
看完幾個建築,天色已暗,沿途拍下幾張小鎮的夜景。有個餐廳(Restaurant la Table du Brocanteur)雖然小,但非常有名,評價第一,寶爸寶媽可以孩子好好嚐嚐這裏有名的酸菜肘子和白葡萄酒,當然酒你們嚐嚐就好,寶寶還是喝果汁比較好,小餐廳隻有四五個桌子。有機會去科爾馬的朋友記得提前訂位,不然很可能會錯過這個餐廳哦。
去到科爾馬鎮最精華的地區“小威尼斯”。
萊茵河的支流酪赫河從科爾馬鎮內流過,在河道兩岸是一排排整齊雅致的小屋,河上小橋靜臥,小鴨在河上嬉戲,看見小孩嘎嘎叫,仿佛在跟他們打招唿,引得孩子興奮異常。
每一座橫跨酪赫河的小橋,每一個停靠遊船的碼頭,每一戶臨近河岸的人家,都被裝扮得花團錦簇,凸顯出浪漫的格調。在科爾馬,人們似乎對鮮花有一種說不清的偏愛,據說這種偏愛源於這裏一度發達的園藝業。當年有許多鮮花商人利用酪赫河運送鮮花,花船駛過之際,一陣陣花香飄進居民家中,沁人心脾,於是紛紛購買鮮花,將其擺放在自家的陽台上。
除了鮮花商人,其他商販也經常駕著小船行駛在酪赫河上,兜售自家的商品,其中不乏屠戶、魚商和製革工人。有時候,為了購買到新鮮的農產品,小鎮的居民也會選擇坐船去往農貿市場,選購自己偏愛的物品。因為有了這條酪赫河,古色古香的科爾馬變得十分熱鬧,因此人們也賦予了它一個浪漫的別稱:小威尼斯。
逛完之後不妨帶著孩子慢慢走回鎮中心的民宿,路過的每條街道都漂亮精致,充滿了童話色彩,看到的是糖果色的鵝卵石街道與閣樓,五顏六色的花朵與百葉窗,每條小徑處處充滿了令人遐想的精致,目光所及之處都如同油畫和明信片一般。街道邊,不管是騎單車的老人還是街邊玩耍的孩子,都會熱情地和遊客們打招唿。
Tips:
交通
科爾馬在法國、德國、瑞士交界的地方,離大城市都有些距離。可以考慮去這幾個國家的一些大城市時順便去比較好。從巴黎去科爾馬開車要六個多小時,火車要四個小時,那裏離德國的大城市都比較遠,離最近的慕尼黑火車也要四五個小時。
住宿
科爾馬的住宿很多,酒店和民宿都有,每間房從200多元到1000多元人民幣都有。建議可以試試鎮中心的民宿,大多是木筋屋改的。住在那裏既方便到各景點,也可體會上世紀歐洲民居的味道。那些民宿大多住房和衛浴設備都還可以,就是很多沒有電梯,帶行李多搬上搬下會辛苦些。
餐飲
科爾馬是旅遊小鎮,餐飲都很方便。要注意的是那裏晚上比較早關門,要提前電話訂位比較好。科爾馬的酸菜肘子和阿爾薩斯白葡萄酒一定要試試。
語言
當地人語言能力都不錯,除法文、德文很好外,簡單的英文也沒問題。
最佳遊覽時間
科爾馬的春、夏、秋季應該都不錯,冬天略冷一些,親子遊建議還是秋天去比較好。每年9月有葡萄酒節,為期兩周的科爾馬酒節是酒鄉中很負盛名的,屆時白葡萄酒、德國啤酒和多種酒產品讓參加慶典的人品嚐個夠。9月還有泡菜節,那裏的泡菜是一種用白葡萄酒醃漬的甘藍菜,吃起來有特別的酸味。
最後更新:2017-10-19 13: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