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新東方
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人
采訪王冬之前,已經從他的學生口中聽說這是一個很有“色彩”的人,高中畢業後直接赴愛丁堡大學念本科、講一口近乎完美的愛丁堡音、本科畢業後在英國教育部工作、現任北京新東方雅思精英計劃項目主管……在這些光環背後,他的一些軼事也為學生所津津樂道,例如他的完美主義傾向、佛教信仰,還有他素食主義者的身份。
拋開這些道聽途說,記者走近了真實的王冬。
留洋六年,練就一口純正英式英語
對於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來說,剛剛抵達大洋彼岸的那段時間總是難熬的。語言的不通,文化環境的不同,遠離親朋好友的孤獨感,都是造成困擾的因素。但是初抵愛丁堡的王冬卻覺得這裏就像天堂一樣!對從四、五歲便開始學習英語的他說,純英語的生活環境已經構不成任何挑戰,他表示,沒有語言障礙,一切都簡單了。
留學英國,王冬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提升語言水平。因此,大學裏的他沒有關起大門埋頭苦讀,而是一有空便與自己結識的一大群外國友人四處遊玩,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我到處找別人聊天,連我們小區那些沒人說話的老大爺、老太太,我都去跟他們聊,他們也和我說得很開心。”現在王冬那一口標準得叫人驚歎的英式發音,正是他那時提升語言水平的結果。
此外,王冬還提到一件趣事,他在英國時曾經與《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住在同一小區裏,曾與羅琳打過照麵。他笑稱自己當時是受了“黑心中介”的騙,租了一個富人區的房子,因為生活吃不消,半年後他便搬出了那個小區。
回憶起當初留學的日子,王冬想起的幾乎全是愉快的回憶。盡管他也像其他留學生一樣,通過打工的方式去賺取生活費,但是相比起一些留學生所幹的刷盤子之類的兼職,他的工作經曆卻是“小資”色彩深厚。他在Costa當過咖啡師,在超市做過麵包師,也曾經當過一名辦公室文員。不過在他眼裏,這些工作與刷盤子沒有本質區別,它們都耗去了大量的時間、體力。“我的工作量也不輕鬆”。想起曾經的這些經曆,王冬已經看得很淡:“在國外留學打工,這很正常,沒有什麼值得吹噓的。” 那段在英國的日子裏,王冬找到了自己的信仰--佛教,同時他也成為了一名堅定的素食主義者。
從愛丁堡大學畢業後,王冬看到了英國教育部的招聘信息,於是便投了簡曆。憑借他純正的口語、出色的綜合能力,之後的麵試過程他隻用了一個詞形容--“一帆風順”。就這樣,王冬成為了為數不多的應聘英國教育部成功的幸運兒,而他也是當年這些幸運兒中唯一的中國人。在英國教育部的日子是難忘的,也是令人羨慕的,但是他卻做出了一個別人都無法理解的行動:回國。
回國第一份工作,緣定新東方
回憶起當時與新東方的結緣,王冬笑著說,那完全是因為一次意外的邂逅。
放棄了英國教育部優厚條件的王冬回國後不想隨便找份工作,盡管仍然待業,但是他沒有像別人一樣廣撒網、海投簡曆,他隻想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一次,他打車經過中關村,看見一座玻璃外牆建造、風格獨特的大廈,於是好奇地問朋友:“這是什麼地方?”得到的答案是“新東方。”在王冬的記憶裏,新東方隻是一座小樓房,但是現在矗立在他麵前的卻一座已經高聳入雲的大廈,身邊的人繼續告訴他:“新東方已經在美國上市了,學生遍布世界各國。”那一刻,王冬暗暗告訴自己:“就是這兒了。”
王冬當晚回家就向新東方發出了當時唯一的一份簡曆,麵試過程很輕鬆愉快,他順利地被新東方錄用,成為了雅思口語的一名老師。王冬笑言,雖然自己在英國待過,有著“先天”的優勢,但是由於新東方“高手如雲”,麵試的時候還是有些不自信,還好很快就進入狀態了。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拿到OFFER的心情是激動的。
王冬很快融入了這個大集體,在新東方的文化裏浸潤的日子愈久,王冬便愈發喜愛這個團體。看到學生拿到高分後欣喜的表情,在電話裏向自己報喜的聲音,王冬覺得比自己得了獲得滿分還開心。“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後一份工作!”王冬如此詮釋自己對新東方的感情。
由於在愛丁堡大學裏學的專業是商業管理,如今王冬在教課之餘,也在新東方一展所長,他現在兼任北京新東方學校雅思精英計劃項目主管。這個為學員提供從雅思學習到學校申請一站式服務的項目,給了王冬一個機會去接觸新的事物,也讓他能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形形色色、各有特長的人,這讓他獲益匪淺:“團隊裏,有人會做設計、有人會做網站、有人會攝影,我正在不斷向他們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嘛。”他笑言道。
無所不用其極的人
王冬不是那種個性圓潤的人,他的自我評價是“我是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人”。留學期間,他把結交朋友、與人交流當作第一要務,反而對學校課程不太上心,因為提升語言水平才是他的目標。選中了心儀的企業,在待業的情況下隻投出一份簡曆,然後靜候回複,直到錄取。有人說他極端,也有人說他死腦筋,但是這就是他的堅持。
而現在,為了達到他教學的最終目的--讓學生理解他講授的知識點,從而在考試考出好的成績,他可以鑽研出各種學生受用的講課風格,然後付諸實踐。王冬告訴記者:“講得幹巴巴,學生聽不進去,講得太濕,學生覺得你沒有水平,裏麵的度要把握好。而由於每個學生適應的講課風格是不一樣的,有的喜歡幽默風趣的,有的喜歡情理並重,我講課沒有個人風格,隻要能讓學生理解我講的知識點,我可以用任何風格上課。”而正是由於他的“無所不用其極”,他的課受到了學生們的追捧,有了很多的“粉絲”。
“人生苦短,不能留下遺憾。做一個事要把它做好,不然就不要做”,這是他的座右銘。現在的他,已然脫離了最初成為新東方老師時那種“站在聚光燈下”的狀態了,他笑稱自己是個平凡的人,沒有什麼鯉魚翻身的勵誌故事可以告訴大家,隻是希望大家明白,有時候,人是可以一帆風順的,前提是要做出對的選擇。
“無所不用其極”,在他的字典裏,也許就是指心無旁鶩去追逐目標,竭盡全力把事實做好,而這也是很多人所追求的境界。記者在此也希望他能把這種堅持用到極至,開拓出更為美好的天地。
(責任編輯:劉釩羽)
最後更新:2017-01-01 16: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