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新東方
許善達:特朗普減稅定將刺激美國研發投入規模擴大
12月2日至12月3日,由中國財富傳媒集團主辦的首屆“國際資本領袖峰會——對話納斯達克”在京召開。本次峰會匯聚國內國際資本領袖,共商全球化資本與中國經濟發展。為國內國際資本、項目、企業提供一個共融、共通、共享、共同發展的資源平台。
在上午進行的主題演講中,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許善達闡述了全球化變局和中國應對之策。
許善達的演講有幾層核心觀點。其中,他對中國企業的研發費用不足表示了擔憂。許善達表示,美國公司特點通常隻做一件事情,但非常頂尖,而若幹頂尖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構成美國科技水平領先和壟斷的優勢。所以對於趕超國家,某一個行業內的公司差距可能會縮小,但整體要趕超,不是3年5年就可以實現的,我們還是應該對此保持清醒的判斷。
特朗普減稅也一定會刺激美國研發投入規模的擴大。高通,其投入研發支出占到了銷售收入的20%,而我們投到3%-5%就非常好了。這樣下去,差距隻能拉大,很難減少。美國企業這樣的研發科技水平的提升,對全球壟斷的領先地位,這個實力是一般是難以趕超的。
許善達總結稱,我們國家的決策層在最近3、4年中已經有了很多重要的前瞻性決策。現在就是要做好落實,要進一步采取措施,方向要符合政治局的決議,操作要切實可行。所以,如何增加中國在全球化變局中的收益,減少中國應對全球變革的成本和代價。我們當前的任務,就是要把重大的戰略決策付出實施,這一點如果能做到,我國經濟未來的前景還是很樂觀的。
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
現在的中國對全球化有影響但還是有限。目前特朗普正式就任隻有一年,特朗普的政策一句話概括是,一手拿大棒一手拿胡蘿卜。如果別的國家商品到了美國,就要大棒打上去。比如對中國若幹商品已經選擇加稅,這些商品出口到美國後利潤空間就沒有了,但是,如果到美國投資生產,就給優惠的胡蘿卜,從這個角度說,和我們以前的招商引資是一回事。
我知道一個朋友,在美國生產汽車玻璃,在美國建廠,雇傭了一千多個工人。他買的那塊建廠土地花了1千多萬,但是雇傭一千多個工人,政府就補貼了1700萬美元,相當於完全免費買了一塊土地,這樣在美國建廠的成本就要比中國低。
目前比亞迪在美國建廠了,還有玖龍紙業,玖龍紙業跟福耀玻璃不一樣,他市場並不在美國,但他還是決定去美國投資。不止民企,包括央企也是,比如中國中車要去美國建兩個廠,中建材要到美國生產建築玻璃,還有一些企業大的小的,都有在美國投資或者準備投資。還有歐洲的企業,譬如寶馬,還有很多日本、韓國的企業,在國外的企業都搬到美國了。
特朗普就任一年的時間,大量的資本流向美國。對全球的資本流動甚至商品流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商品流是跟著資金流產生變化。目前美國失業率也降到了十幾年來的最低點。這種格局的變化是對全球的影響,不是對某幾個行業的影響。
此外還有很多政策在醞釀中,其中兩大政策的最主要的。
一個是貨幣政策:美聯儲縮表。這個方案已經出來了,但時間還沒定。他方案大概是一個月先縮100億、再200億、300億、400億、500億,這個方案是既定的,但總規模尚未確定。
因為這麼多資金去美國,增加了對美元的需求,同時美聯儲要減少美元的數量。這樣的一個政策對資金流動的趨勢,對全世界貨幣的匯率、利率等等的影響,會如何向前發展,這個是值得我們現在關注的。
還有就是稅收政策。雖然目前正在非常艱難的推進,但目前已經走完了眾議院的過程,我相信參議院也會通過。我認為,稅收改革政策國會立法通過的方案,會和特朗普方案有差距,但大規模減稅的結果是不會變化的。現在還沒有減稅,已經吸引這麼多投資了,一旦減稅,美國的競爭力將會大幅提高。(編者注:許善達在12月2日早上演講時稱,國會立法通過的減稅政策方案,會和特朗普方案有差距,但大規模減稅的結果是不會變化的,2日下午美國重磅稅改方案即通過)
在裏根年代,美國就有一次大規模減稅,使美國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產生了跳躍式發展。
美國信息技術在全世界是絕對優勢,美國公司通常隻做一件事情,但非常頂尖。而若幹頂尖公司使美國信息技術處於壟斷的領先優勢。對於趕超國家,某一個行業內的公司差距可能會縮小,但整體要趕超,不是3年5年就可以完成的。
特朗普減稅也一定會刺激美國研發投入規模的擴大。高通,其投入研發支出占到了銷售收入的20%,而我們投到3%-5%就非常好了。這樣下去,差距隻能拉大,很難減少。美國企業這樣的研發科技水平的提升,對全球壟斷的領先地位,這個實力是一般是難以趕超的。
美聯儲的縮表和特朗普的減稅,給中國帶來了挑戰。中國經濟轉型本來就很困難。如果在國際環境下美聯儲再縮表,對我們的挑戰將更加嚴峻。我們民營投資增長率隻有百分之三點幾。目前我們保證高科技產業的正增長,是一個關鍵,如果我們的政策不能支持這樣的發展,我們的經濟增長將會遇到非常大的困難。
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個正常的把握,麵對挑戰和困難要有充分的估計。我認為我們的決策層,在幾個重要領域中已經有了前瞻性的決定,對應對變革的局麵是有重大意義的。
今年5月份的金融工作會議,這一次提出來,金融行業要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是首次提出。我們的金融行業利潤率非常高,實體行業利潤率很低。其實不同經濟行業的利潤率有差別是正常,但差別這麼大,這就有不正常的因素。
再看社會融資成本,有些低,但是很多都很高,有些實際的融資成本要比統計數字還要高。甚至很有規模的民營企業,相當有實力的,竟然要去市場上借高利貸。融資成本反映風險,有差別是正常的,但融資成本差別這麼大也有不正常的因素。金融為實體服務,就是要把這些不正常的因素克服掉。
我們的財稅政策也在起變化,去年,是降低宏觀稅負,營改增先計劃減5000億,實際一年減7000億。今年8月,在全國政協開的一次會,俞正聲主席有講話,講話最後強調說營改增減這麼多稅,依然還沒有完成政治局的降低宏觀稅負的任務,要求繼續采取措施全麵落實政治局的任務。這樣的決策都是有前瞻性的。
還有社保,現在繳費率很高,去年降低了五個百分點,但40%的繳費率仍然偏高。今年的文件要劃撥國有資本來補充社保基金缺口,今後我們的社保體係,不再靠一般預算補助,是要靠國有資本補充,這對中國發展有著重大改革意義。供給側改革有三去一降一補,這個是前瞻性的戰略性的決策。
我們國家在最近3、4年中已經有了很多重要的前瞻性決策。現在就是要做好落實的措施,要進一步采取措施,方案要符合政治局的決議,操作要切實可行。所以,如何減少中國應對全球化變局的成本和代價而增加我們的收益是我們迫在眉睫的任務,就是要把重大的戰略決策付出實施。這一點如果能做到,對國家未來的前景還是很樂觀的。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2-04 15: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