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
新东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支付宝也如此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支付宝也如此。
从数据来看,支付宝依然是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绝对老大,坐拥半壁江山,但位居“老二”的财付通不甘寂寞,小锄头正在加快挖墙脚,仅在一个季度内就将市场占有率提升超过2个百分点。不能说这2个百分点都是从支付宝那挖过来的,但也不会太少,此消彼长,支付宝正面临着巨大危机。
如果再加上支付宝的活跃人数较财付通低得多得多,支付宝的危机更加严峻。一季度移动支付工具活跃人数总体上升,腾讯金融继续位列第一,支付宝季度活跃人数达到4.92亿人次,而微信支付则为8.41亿人次。
支付宝可谓是第三方支付的鼻祖,依托淘宝平台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用户,也是马云喊出“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底气之所在,是阿里巴巴最为核心的业务之一。然而,在面对微信支付这一后来者时,支付宝面临着巨大压力,同为BAT之一的腾讯以“一直都在模仿,从未被超越”而出名,这次让阿里压力山大。
迫于微信压力的转变:支付宝社交化
支付宝的社交化自集五福开始,以“支付鸨”达到高潮,尽管最近支付宝社交化动静有些小了,但相信马云爸爸依然不会放弃。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阿里决策的前瞻性,在微信支付还未火起来时就已经开始支付宝社交化的步伐,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支付宝社交化之路已经不是充满棘刺,而是用户压根就有些不买账,虽然靠集五福弄了点人气,但这人气也难过十五,更不用说过了正月之后还有人想起了。
反观微信则是另一番景象,几乎每人每天都会使用。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月1日报道,根据Mary Meeker周三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微信在上个月的平均一天在中国移动应用程序中占用了约29%的时间。上个月,腾讯给出的公开数据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已达9.38亿,比上年增长23%。
一个高频使用的APP和一个只有在支付才会被偶尔想起的APP,哪个更容易让人使用?结果不言而喻,那就是必然会出现上述的统计数据。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朋友是经营社区小超市的,在他的店里贴着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二维码,他说,现在用微信支付的要比用支付宝的多,而且大多人会主动问能不能用微信支付。我在他店里里曾经观察过2个小时,情况也正如他说的那样。
正是基于提高支付宝的使用频率,哪怕只是为了一句“吃了吗?”,支付宝也在社交化道路努力奔跑。但在面对同级别的竞争对手,阿里显得有些黔驴技穷。
相对于起家淘宝等电商平台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底下的9亿微信活跃用户,具有更强的社交属性和平台黏性,而这恰恰是支付宝不具备的,也是马云坚持为支付宝增加好友、聊天、生活圈等功能的初衷,为的就是增加支付宝的社交属性。而所有的一切,还是最大程度削弱来自微信支付的冲击。
“从未被超越”让腾讯后发优势十足
在第三方支付上,微信是后来者,是在紧追支付宝的步伐,也对支付宝构成了威胁。
腾讯靠QQ起家,是国内即时通信领域的老大,让MSN都黯然失色。凭借QQ圈粉无数,且大多都是铁粉,而这些铁粉让腾讯在后发优势上玩得很溜。当年风靡网络的抢车位和偷菜让开心网火爆一时,但腾讯随之推出类似的社交游戏,让人们几乎忘却了开心网才是原版;再说三国杀,虽然盛大的三国杀目前依然还是比较火,但也不能也被腾讯的英雄杀挖了不少墙角。
腾讯将后发优势演绎的淋漓尽致,甚至有“一直都在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说法。在第三方支付上,腾讯的后发优势也是十足,9亿多的活跃用户如同核弹一样极具威慑力。有人说,3岁微信支付走完了12岁支付宝的路,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腾讯的微信支付一直都在沿着支付宝的道路前进,可能开始时并不是为支付而生,但疏通同归,微信支付最终还是和支付宝在同一舞台上竞争。虽然微付宝先跑一程,但微信的后劲十足,如果支付宝不再另辟蹊径,鹿死谁手还不可说。
京东等不甘寂寞曲线参战
“猫狗大战”的主角之一——京东,其支付工具并未如同京东平台一样让阿里感受到压力,
貌似连加入战团的资格都没有。但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并不甘寂寞,通过与银联合作,背靠大树曲线参战。
5月27日,银联联合超过了40家商业银行及京东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云闪付二维码支付。从6月2日至6月8日,在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十万家商户,消费者使用银联云闪付挥卡、手机以及扫码支付,均可享受62折优惠回馈。
这次以京东、大众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已向银联二维码开放入口。艾瑞分析师李超认为,此次金融科技代表企业京东金融,作为首家接入银联二维码体系的非银机构,对于加速银联二维码产品落地具有重要意义。银联此举意在为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商户与用户搭建支付基础设施,京东金融的支持会进一步促进二维码支付的联网通用,降低行业成本增强用户服务体验,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虽然银联开始进军第三方支付市场,但有专家对此并不看好。“从当前移动支付观察分析结果看,商业银行的线上网络支付阵地已处于明显劣势,几近沦为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尤其是支付宝的后台和资金管道。”央行金融IC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李晓枫曾向经济观察报称,“手机内下载一个支付宝APP即能解决大多数的线上支付需求。”从目前线下网络支付的进展看,银行未必能重新夺回这个阵地。
不管未来,第三方支付市场是两强相争也好,还是三足鼎立也罢,目前支付宝必须要面对财付通的直接挑战,这是一对一的单挑。支付宝有的功能,微信基本都有,支付宝没有的,微信还有。一个是以支付而生,一个是社交而生,现在一个想要社交化,一个已经实现了支付功能,虽然微信还处于追赶者角色,但两者之间的距离并不是越拉越大,而是越来越小。谁能说未来不是“一直都在模仿,从未被超越”笑到最后?
最后更新:2017-10-08 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