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5 返回首頁    go 雲更新


詳細解析“硬盤緩存”的秘密

我們先來了解這個硬盤緩存。

  電腦從開機的一瞬間起,硬盤就成為了數據供應的源頭,硬盤裏存放著各種應用,各種文件,各種數據。 再我們操作電腦的時候,比如執行某個命令後,硬盤上的磁頭,會跟采購員一樣,瘋狂的在磁盤盤麵上瘋狂的尋找你需要的數據。
(這個就是尋道,哪個硬盤好,尋道時間短,就表示這個硬盤性能好。比如SSD現在都不需要做尋道操作。尋道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這個硬盤的性能。)

       當磁頭尋找到需要的數據後,並把他們發送到南橋芯片,由於各個數據存放在硬盤盤片上的位置不同,所以他們讀取時間也不一樣,這樣就需要一個東西來存放先讀取的數據,這個東西就是磁盤的緩存。這個時候緩存可以理解為臨時倉庫,暫存數據的地方。這個地方保存同時還保存著讀取比較頻繁的數據。。。 比如一個網吧,很多人都是來玩CF的,可想而知,CF的數據肯定是讀取非常的頻繁,這樣的話係統會自動把CF的數據都放到磁盤緩存中去,當有客戶機再讀取CF數據的時候,係統會直接從緩存中發送數據出去,而不是再從硬盤讀取,大家都知道機械硬盤是通過磁頭尋道讀取數據的,尋道的時間,關係著整體的性能,而如果數據都從 緩存中發出,那麼就和尋道沒什麼關係了。也就是說緩存可以打破尋道上的短板。。。這個也就是我們為什麼都推薦服務器大內存方案,大內存是利用多餘的內存作為磁盤緩存,讓性能提升,緩存越大,能存放的數據就越多,客戶的就越能感覺流暢。。。

(這個在很多網民眼中,這樣的話就直接認為你家網吧網速快 嗬嗬!!!)

所以緩存是很有必要的。

 

下麵我們來講講 編外話:

磁盤接口速度:

PATA接口現能支持的最高速率是PATA-7,即133MB/S,已經是極限了     
    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IDE硬盤相對比較古老

SATA接口現能支持的最高速率是SATA III,即6Gbit/s,也就是750MB/S左右   
(現在的主流接口 二代速度是 3GB/S,比較主流的接口,可以接所有SATA接口硬盤 包括SSD盤什麼的嗬嗬!建議無論什麼盤,隻要主板支持的 盡量開啟AHCI模式。)

SCSI接口現能支持的最高速率是Ultra 640 SCSI,即640MB/S左右
(屬於SAS接口的前輩。。。 現在多被淘汰了。)

SAS接口現能支持的最高速率是SAS II,即6Gbit/s,也就是750MB/S左右
(SCSI的升級產物。 SAS接口向下兼容 SATA接口產品。)

光纖通道現能支持的最高速率是8Gbit/s以上,1000MB/s左右
(目前最高級別的接口。)


以上都是磁盤接口速度,隻是接口,不是硬盤。

下麵來看看硬盤速度:

硬盤速度是硬盤內部傳輸的速度, 硬盤內部---- 硬盤接口-----南橋   是這樣傳輸的。
       最後要說的是,大家通過了解了這些情況,應該能夠認識自己網吧是什麼一個狀況,是否存在瓶頸。。

       另外有個好說的是,大家可能都知道,不管服務器硬盤速度怎麼樣,緩存速度怎麼樣,都會被普通的千兆網卡 120MB/S 左右的速度所限製。。
(萬兆網絡很適時的推出了。。當然你可以通過網卡匯聚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時候可能有朋友會想,反正都才是 120MB/S 為啥我還要配置個什麼SSD盤,搞個緩存有什麼用。
       在這裏我給你說下,讓你配置SSD,配置大內存。並不是讓你速度飆過 120MB 而是 提高你讀盤的隨機讀取,也就是尋道時間。 以及IOPS  即每秒進行讀寫(I/O)操作的次數, 每秒操作的次數越多,表示性能越強悍。。。
       比如N個人同時讀取服務器, 比如我玩 CF , 你玩DNF,這個時候如果沒緩存,或者沒SSD的話,讀盤就比較累,磁頭得在磁盤盤片上來回奔波,先把CF的數據發給我,然後再把DNF的數據發給你。。。 這樣就對整個係統有很大的影響。。
       緩存技術 和SSD 就和合適了。。

 

最後更新:2017-02-04 19:58:37

  上一篇:go 係統設置:三層下載
  下一篇:go 為什麼三層停止下載後,重新下載進度條又會從0%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