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25 返回首页    go 中国足彩网


京东到家后台数据分析

一、 生鲜电商行业

1、生鲜电商作为电商行业的细分行业,随着新零售话题的火热,各家生鲜电商平台都开始了探索和布局。以京东到家为例,与沃尔玛合作,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门店、库存、用户三者打通。其他诸如盒马鲜生北京、上海三家店同时开业,标志着盒马模式从模式验证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期;美团点评号称的首家新零售业态“掌鱼生鲜”在北京开业;易果生鲜获3亿美元融资,融资主要用于易果生鲜旗下安鲜达的升级,提升服务质量

2017年1-7月生鲜电商App行业月活用户规模

数据端口:QuestMobile,时间:2017年7月

移动生鲜电商平台大多发力生态流量建设,扩展消费场景和流量入口。生鲜电商用户行为特点发生较大变化,电商购买入口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的趋势,生鲜电商独立APP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生鲜电商消费受到时间、地点、流量入口的限制减少,随时随处可以下单

2、平台生态流量建设

综合电商APP中的流量入口,能覆盖电商消费场景的用户,触达潜在的生鲜电商用户;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基于社交场景,精准触达具有一定品牌认知和忠诚度的用户,深挖存量用户价值。从更多的场景中获取用户订单,培养用户的生鲜消费习惯

3、2017年6月生鲜电商TOP10应用MAU及增长情况

数据端口:Trustdata移动大数据检测平台,时间:2017年7月

2017年7月生鲜电商TOP10应用MAU及增长情况

数据端口:QuestMobile,时间:2017年7月

6、7月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生鲜电商APP用户向头部应用集中,也加剧了头部几家的相互竞争

各家生鲜电商平台运营内容和模式虽有差距,但行业中应用的用户活跃率均在20%以下,这与用户对于生鲜商品的需求和购买频率有一定的关系

用户活跃渗透率

数据端口:QuestMobile,时间:2017年7月

可以看到,京东到家独立APP在上半年虽活跃用户规模及渗透率有所下跌,从Q3开始有所回升,但背靠京东这一电商巨头,在京东APP上使用京东到家的服务的用户规模也不可小觑。

4、用户行为偏好

数据端口:QuestMobile,时间:2017年7月

使用生鲜电商APP的用户对于食材的新鲜,品类,快速送达非常关注,可以看出来这些用户对于生活品质也有较高追求。从这部分用户的行为偏好也可以看出这些特征,不仅有较高消费能力,同时对于医疗健康需求,对品质生活、商务、房产汽车等相关领域的偏好度更高

生鲜电商APP用户重合分析

数据端口:QuestMobile,时间:2017年7月

生鲜电商是电商发展成熟后的新生且更为垂直化的产物。综合电商APP对于生鲜电商平台来说,不仅是一个重要流量入口,更起到增强用户粘性,提高生鲜电商购买频率的可能,生鲜电商与综合电商的重合率也较高

5、京东到家月度独立设备数

数据端口:艾瑞数据,时间:2017年8月

日均独立设备数

月度有效总时长

二、后台数据分析

数据指标

借助易观万象、百度指数、QuestMobile等第三方数据平台,通过分析2017年6月京东到家的后台数据,分析生鲜电商类用户的用户偏好

1、用户规模分析

6月,京东到家的活跃用户193.99万,用户体量领跑生鲜电商类应用;用户数环比上涨16.33%,启动次数环比上涨35.97%达1910.53万次,使用时长环比上涨36.36%达154.31万小时

可以看到,6月各项数据均有较高增长,相较于活跃用户的环比增长速度,启动次数及使用时长的环比增幅均达到36%。猜测有以下两个原因:

(1)通常来说,综合电商APP对于生鲜电商平台不仅是一个重要流量入口,更起到增强用户粘性,提高生鲜电商购买频率的可能;而京东商城“618大促”的活动无疑为“京东到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如京东商城内“满减”、“免息”’等活动,都会引导用户至“京东到家”中下单消费

(2)竞品MAU的提升带动此类消费者在不同平台对比购买,即数据上升是所有生鲜电商平台均有的现象

活跃人数

6月活跃人数环比增幅上升16.33%,但领域渗透率反而下降0.41%,而从4月到6月,领域渗透率不断下降,可见,竞品较为激进的运营策略,使原本属于“京东到家”的部分用户流失到其他平台。而生鲜电商的运营策略,通常在综合电商做品牌背书情况下加大补贴力度吸引用户(称为较激进的运营策略,因为烧钱不会持续太久)或将补贴到用户身上的利润从商户身上赚取。除去6月依靠“京东618”引流用户外,京东到家需考虑一定的产品策略提升用户黏性。虽说电商用户对价格有一定的敏感度,但鉴于生鲜电商的特殊性,用户不仅仅只关注价格,对于食材的新鲜,品类,快速送达同样非常关注。而这类用户通常有较高的消费意愿,怎样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发挥自身平台物流、品类品控优势显得十分重要

启动次数

5月京东到家的启动次数较4月环比下降13.49%;6月启动次数较5月环比增长35.97%,较4月增长286.3万次,但启动次数百分比较4月下降1.44%,可见6月竞品的增长速度确实快于京东到家

使用时长

数据缺失

列出4-6月京东到家各版本的版本记录

数据端口:蝉大师

4月4.0.0版本主要针对评价系统及促销系统的部分功能做以优化,用户对新功能的感知不是很强烈(毕竟更新的促销功能,不是限定了商家就是需满足“买赠”——即下单后才享受促销,这并不是影响用户下单的主要因素);而5月4.1.0版本更新记录里,有一条“实时计算订单预计送达时间”从侧面反映出,产品当前基础功能并不十分完善,因为类似功能在“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外卖类应用中早已作为基础功能上线。通常用户在首页即可看到送达时间,而对用户从这类产品培养的用户习惯,京东到家直到5月才上线类似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数据可视化很大程度提升用户对平台的印象及购物体验,尤其对这类“到家O2O”产品,除去价格,物流速度本就是影响用户是否购买很重要的因素。5.31上线的4.2.0版本,促销系统的优化就更吸引用户——全场满减活动、优惠券提醒用户凑单等。毕竟满减对用户而言是直接省钱;而买赠有一定针对性,很难满足用户期望

这里提两句优惠券和满减的效果

优惠券的好处

力度可控,可限定优惠券的数量、人群、范围,而满减的可控性较差

传播性强,可通过顾客领取、赠送、店铺派发等渠道,而满减只限店内

时间可控,例如可配合“618”活动派发仅限当天的优惠券

参与感强,用户可提前参与抢券等活动,一方面便于活动及前期散播,另一方面提升用户参与度

扯远了……

不仅仅是前面提到的,近期京东到家的版本迭代也在尽力提升着用户体验

比如8.1版本4.4.0中“搜索联想词可以直接进入门店”功能(可以理解为支持模糊搜索吗……)可见产品团队的用心之处

2、日均规模分析

(1)日均活跃人数

4月日均活跃人数20.35万,5月17.93万,6月23.68万

(2)日均启动次数

4月日均启动次数54.14万次,5月45.33万次,6月63.68万次

(3)日均使用时长

4月日均使用时长4.52万小时,5月3.65万小时,6月5.14万小时

5月各项数据都为3个月最低,6月数据虽高于4月,但领域渗透较4月有所下降,可见竞品的增长速度

3、用户粘性分析

人均单日启动次数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三个月人均各项数据保持稳定——人均单日启动2.58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2.57分钟。可见这类用户人均行为具有一定稳定性,不随版本更迭有太大波动

4、用户分时行为分析

分时点活跃用户数

用户活跃时间集中在10点-21点间,活跃用户数在30万至43万间

4:00-10:00活跃用户数随时间呈指数增长趋势,10:00达到40万。随后活跃人数开始缓慢上升,12:00达到峰值43万;12:00-14:00开始下降,14:00活跃人数降至第一个谷底36万;14:00-16:00活跃人数缓慢上升,16:00达到第二个峰值40万,14:00-18:00活跃用户数稳定在40万;18:00-24:00活跃人数呈线性下降,24:00下降至15万。0:00-4:00活跃人数由10万缓慢下降至5万左右

分时点启动次数

用户启动次数集中在9点-20点间,启动次数在40万至150万间

5:00-10:00启动次数随时间呈指数上升趋势,10:00达到第一个峰值140万;10:00-11:00启动次数略有下降;11:00-12:00启动次数略有上升,12:00启动次数与10:00基本持平;12:00-13:00启动次数线性下降,13:00启动次数120万;13:00-14:00启动次数缓慢下降,14:00到达第一个谷底115万左右;14:00-15:00用户启动次数略有增长,15:00-16:00启动次数线性增长,16:00到达第二个峰值145万,16:00-17:00启动次数线性下降,17:00到达第二个谷底130万;17:00-18:00启动次数线性增长,18:00到达第二个峰值145万;18:00-19:00启动次数线性下降至120万;19:00-20:00下降趋势略有放缓;20:00-21:00启动次数下降趋势较18:00-19:00速度更快,21:00到达75万;21:00-22:00启动次数稳定在75万,22:00-24:00启动次数线性下降至30万;0:00-4:00启动次数由30万缓慢下降至15万

分时点使用时长

用户使用时长集中在4万小时至10万小时间

5:00-9:00用户使用时长由4万小时略微上升到5万小时,9:00-11:00快速上升,11:00到达第一个峰值10万小时;11:00-13:00用户使用时长缓慢下降至9万小时,13:00-14:00快速下降至第一个谷值7万小时,14:00-17:00呈线性增长趋势,17:00用户使用时长10万小时,17:00-18:00使用时长稳定在10万小时;18:00-22:00呈线性下降趋势,22:00到达5万小时;22:00-23:00用户使用时长稳定在5万小时,23:00-24:00缓慢下降至4万小时;0:00-5:00用户使用时长基本稳定在4万小时

分时点人均启动次数

用户人均启动次数集中在2次-3.5次

4:00-6:00用户启动次数由2次增长到2.8次,6:00到达第一个峰值;6:00-7:00启动次数下降至2.2次,7:00到达第一个谷值;7:00-10:00人均启动次数快速上升,10:00到达第二个峰值3.5次;10:00-13:00人均启动次数缓慢下降至3次,13:00到达第二个谷值;13:00-16:00人均启动次数缓慢上升至3.5次,16:00到达第三个峰值3.4次;16:00-17:00人均启动次数下降至3次,17:00到达第三个谷值;17:00-18:00用户人均启动次数上升至3.5次,18:00到达第四个峰值;18:00-20:00缓慢下降至3.1次,20:00-21:00快速下降至2.5次,21:00到达第四个谷值;21:00-22:00上升至第5个峰值2.9次;22:00-23:00下降至2.1次,23:00-24:00基本保持不变;0:00-1:00用户人均启动次数由3次下降至2.2次,1:00-2:00上升至2.3次;2:00-3:00下降至2次

分时点人均使用时长

人均使用时长11-39分钟

0:00-4:00使用时长呈线性增长,4:00达到峰值39分钟,4:00-6:00缓慢下降至32分钟,6:00-9:00人均使用时长快速下降至11分钟,9:00-14:00人均使用时长在11-13分钟间波动;14:00-18:00人均使用时长缓慢上升至15分钟,18:00-22:00缓慢下降至11分钟;22:00-24:00缓慢上升至18分钟

可知:

京东到家用户的应用主要使用时段集中在10点-20点间,峰值时段有两个:10:00-11:00间及17:00-18:00间,第二个峰值段对应的各项数据略小于第一个峰值段。因为生鲜类商品需在用户使用前到达(例如11点用户需要做饭,则往往会在10点多下单),而应用中推荐的商家通常覆盖周围1-5公里的用户,送达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此时间段为应用使用高峰期相对合理;同时也说明,首页实时显示预估送达时间的合理性,毕竟用户对商品的送达时间需要一定的时间评估,而无可视化数据很容易引起用户的焦虑感。12:00-14:00数据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反映出用户行为与时间有一定的关联

15:00-20:00用户行为随时间波动比较明显,猜测用户不同需求与时间关联性较强——由于应用向用户提供了较多品类的商品,部分商品与时间关联性较强,如水果蔬菜、肉禽蛋奶等通常在用户做饭前1-2个小时的需求较高,冷热速食商品的时间略短些;而清洁日化、家居用品、医药健康等商品的随机需求较高

由于应用推送的商家往往覆盖周围1-5公里的用户,未来随着生鲜电商的用户认知逐渐提高,会有越来越多宝妈、居家老人在平台上购物(白天小区内居民通常以宝妈、居家老人为主),未来产品页面应变得更为简洁;支付流程上,用户不需要太多的选择及购买步骤即可成功下单,且无需对订单做过多调整

5、用户属性分析

用户属性

性别分布,女性:男性=53.03:46.97

年龄分布,24岁以下占比12.63%,24岁-30岁占比27.76%,31-35岁占比25.11%,36-40岁占比18.50%,41岁及以上占比15.98%

消费能力,低消费者占比7.57%,中低消费者占比8.27%,中等消费者占比33.47%,中高消费者占比32.07%,高消费者占比18.60%

地域

地域分布,超一线城市用户占比23.41%,一线城市用户占比71.14%,二线城市用户占比2.59%,三线城市用户占比2.11%,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0.75%

省份分布,广东省用户占比最高11.71%,福建省用户占比11.38%,天津市用户占比10.05%,四川、湖北用户占比8.44%、8.3%

热门的生鲜电商APP用户中,男性用户通常比女性用户略多些但数量基本持平。在目前头部聚焦效应都没有形成的行业形势下,怎样形成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就显得较为重要。

以女性用户为主的“天天果园”6、7月MAU均有所下降,因此主打较少品类的应用很难形成竞争优势

京东到家的用户消费能力,200-1000元及1000元以上用户占比基本持平,这与京东到家依赖京东经营多年的物流体系,因此用户城市分布较为均衡有关

多点的用户城市分布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现状,北京地区作为大本营,深耕多年,其用户占比高达8成。每日优鲜的用户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合计占比超过50%。盒马、易果生鲜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上海,其次是北京,北上合计占比均超过80%。可见,北京,上海是生鲜电商的必争之地

与生鲜电商APP行业用户年龄分布相比,京东到家、每日优鲜和盒马的用户偏年轻,用户以30岁以下居多,尤其24岁以下的占比显着高于行业值

京东到家的用户终端系统分布,安卓与iOS分布约为4:1,与移动大盘3:1的情况相比,安卓用户占比较高

最后更新:2017-10-08 02:54:30

  上一篇:go 商家定价告别“拍脑袋”,京东智慧定价赋能供应商
  下一篇:go 京东众筹全国用户见面会南京站招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