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13 返回首页    go 智联招聘


智联招聘宣布退市,赴美赶考不再是“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2017年9月25日,智联招聘在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宣布,股东已表决通过智联招聘、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Pty Ltd.(母公司)、Zebra Mergerco,Ltd.(合并公司)所签署的并于2017年4月6日公布的合并协议与方案。合并交易完成后,智联招聘将成为私有公司,其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也将全部停止交易并退市。

一石激起千层浪,智联招聘此举引发媒体热议,这又向外界传递了什么信号?

激流勇退,是更好的起点

回溯智联招聘从美股上市到退市的过程,其中不乏曲折。

2014年,智联招聘赴美上市,发行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ADS)13.5美元。 自2016年初以来,智联招聘先后三次收到私有化邀约,其中不乏鼎晖投资、红杉资本等明星投资公司的身影,收购价格也一路看涨。如今,它终于接下其最大股东SEEK International、高瓴资本以及方源资本所组成的买方团抛出的橄榄枝,提出以每股18.2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全部智联招聘已发行流通股,私有化一事终于落地。

上市之初,由于外部资本市场对中国本土以及招聘行业不甚了解,从而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企业价值。但是接二连三的私有化要约,辅之不断上涨的股价,都证明智联招聘拥有尚未被挖掘的长期发展实力。

华尔街权威媒体表示,私有化退市是智联招聘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转折点,换而言之,是一个更好的起点。

布局长远:打造开放平台,构建人力生态

从期以来,智联招聘始终坚持职业发展平台战略布局,并致力于打造人力资源的互联网生态。

从自身来讲。首先,智联招聘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数据库,这是打造生态的核心基础。与此同时,智联坐拥免费开放的平台,开放是构建生态的必须条件。不仅如此,在算法层面,智联招聘更是充分发挥其互联网基因的优势,能够利用在线实时动态数据反映人力资源行情和供需变化,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算法优化,实现精准匹配——在这一基础上,智联招聘已经见证了5600万次人才和岗位的动态匹配。

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智联招聘的认知中,在线招聘并不仅仅是分类信息,不仅仅是找工作时候的“一锤子买卖”。我们通过开放数据库,与业界伙伴进行合作,从而扩大生态。”随着人才市场导向越来越清晰,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大,构建人力生态更显重要,绝非简单的简历筛选就可以完成的。

自我革命精神:用户至上,体验为王

一直以来,“上市与否”一直是困扰大公司的焦点问题之一。上市固然能够对短期内公司的融资起到重大的推动力,却容易让公司陷入为追求短期财报的良好表现,而牺牲长远发展的困境。

从这几年国内市场上看,企业已经从狂热的市场营销阶段逐步进入了精细化运作的阶段,竞品之间狂轰滥炸式的营销战、广告战已逐渐让位于更精耕细作的产品战和服务战。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算法优化,实现精准匹配的长期策略,或许不会对公司短期的财报带来质的提升,但无疑是立足长期布局的一步好棋。

在这方面,智联招聘无疑是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此前,其推出了“企业智赢计划”,放弃了传统的盈利模式,而转向按招聘效果收费,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积极应对新时代在线招聘行业新的挑战。并以放弃4亿元收入等实际行动和决心支持革新,引领变革。

不仅如此,智联招聘还摆脱了传统的信息不对称广告模式和海量简历的疲劳战术,专注于产品功能的提升,充分对接企业和求职者的真实需求,将HR从海量简历中解放出来,让求职者进入“精准招聘”的蓝海。并通过大数据驱动,促进人与机会的精准匹配。让招聘和找工作的体验更好。

可以说,无论是精耕算法优化,还是主动放弃4亿元收入,都彰显了智联招聘为提升用户体验与长期发展而勇于自我革新的精神。

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智联招聘私有化之后,得到SEEK International、高瓴资本以及方源资本所组成的买方团新的资金注入,可以让企业自身更好更有效的整合资源,在大浪淘沙的互联网行业内更具底气。同时,摆脱了对于中短期财报的追求,以及股市重大信息披露要求,其业务活动的长远规划与布局也将更加灵活。

不仅如此,退市后的智联招聘也成功的避开了当下盲目的以短时间市场占有率为核心KPI的“互联网烧钱大战”的绑架,得以随时应对来自行业内新老竞争者。正如股神巴菲特的名言,企业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在这个过程中,一城一地的得失并非关键——智慧的企业布局重质不重量,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好。

在所有人都对“上市圈钱”磨刀霍霍的热潮中,智联招聘等一批回归本真的企业或许才是真正的智者。

End

最后更新:2017-10-08 06:46:00

  上一篇:go 智联招聘风光不再,招聘行业走向地区和垂直化
  下一篇:go 跳出价值洼地,智联招聘已通过私有化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