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中國移動
5G商用前夜 4G網不荒廢 中國移動:正申請FDD牌照
文/ 通信產業報(網) 王欣
5G前路漫漫,4G日就月將。
雖然5G新聞鋪天蓋地,讓通信圈的小夥伴們應接不暇,但不得不正視,距離國際大多數運營商預計的5G商用時間還有將近三年。
在8月17日召開的“麵向5G的LTE網絡創新研討會(2017)”上,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表示,在5G商用前夜,不僅要提早進行5G研發試驗,謀求5G網絡創新,同時要繼續提升4G網絡性能。
申請FDD牌照 實現TDD/FDD融合組網
中國移動可謂是LTE時代的“老大哥”。短短幾年時間,中國移動已經建設成網絡規模最大、用戶數量最多、終端種類更豐富、業務種類體驗更佳的4G網絡。
據悉,中國移動目前建設了165萬個4G基站,占全球LTE基站總數超1/3,擁有5.94億4G用戶,占全球LTE用戶份額超過30%,擁有2600多款商用終端,且已經在全國313個城市商用Volte。
“中國移動將利用大規模天線技術和TDD/FDD融合組網等技術,持續演進4G網絡性能,滿足多場景需求。”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如是說。
對於大規模天線技術,黃宇紅表示TDD-LTE網絡對實現大規模天線技術有天然優勢,大規模天線技術實現起來仍麵臨體積大、成本高等挑戰。但經過產業界的前期努力,大規模天線技術正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在很多城市都得到了良好應用,網絡性能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對於TDD/FDD融合組網技術,黃宇紅表示很多國外運營商也會率先引入FDD-LTE,隨著FDD容量的不足引入TDD。“目前,中國移動正積極申請FDD牌照,希望能夠將FDD與TDD網絡融合,形成業務補充。”黃宇紅如是說。
年底全麵商用NB-IoT和eMTC
對於TDD-LTE技術自身的演進,中國移動將正立足“端-管-雲”,打造最強移動物聯網生態,並希望實現NB-IoT和eMTC互補推進,在2017年底全麵商用。
黃宇紅表示,物聯網發展已經從最初的懵懂期進入爆發期,但是物聯網作為5G重要的應用場景不能等到2020年才開始準備。“任何一項技術的發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移動在在標準製定之初就參與標準製定並牽頭CCSA標準,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到現在做了大量的技術實驗,在網絡建設和運營方麵做了充分準備。”黃宇紅如是說。
除了網絡外,中國移動還在向芯片、模組上“端”上發展。中國移動正積極推動產業推出更新的芯片,從最開始隻有一家公司提供物聯網芯片,到高通和海思也推出物聯網芯片。目前,中國移動已經開發出了全國最小的通信模組。
同時,針對通信模組市場碎片化,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中國移動也製定通用的通用模組標準,針對不同類型的需求進行模組標準化的定義,通過統一的接口和外形的要求,確保它的兼容性和通用性,目前已有MTK推出支持通用標準的模組,從模組到了終端,中國移動還製定了“三段式”測試體係,保證芯片質量,控製成本。
持續演進5G
在向5G演進上,中國移動也在加緊5G的研發步伐,希望以終為始,不僅是網絡建設,還有傳送網等準備工作都需要提前驗證。希望在2017年H1-2018年H2,完成5G技術實驗,完成無線基本性能測試、標準方案驗證及參數選擇、麵向規劃技術驗證、麵向組網技術驗證;從2018年H2-2019年H1,完成5G規模試驗,增加新技術、端到端互通試驗和終端樣機試驗;從2019年H2-2010年H1完成5G網絡(預)商用,形成麵向運營的技術體係、麵向友好的業務體驗測試、開展規劃、組網、建設工作。
同時,黃宇紅表示5G不僅是空口的變革,還有端到端的網絡重構的建設。根據中國移動NovoNet發展規劃圖,中國移動希望從2017年-2018年推動vMIS發展,2018年到2019年完成NB-IoT、vCPE、ONAP建設,2019年到2020年完成vEPC、vBRAS、vCDN建設,在2020年實現5G網絡虛擬化。
(今日編輯 :崔亮亮)
最後更新:2017-08-20 0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