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5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砸8400萬招標想重振飛信,名字出人意料叫做“和飛信”
近期中國移動打算投入8400萬元要重振飛信客戶端,對外招標項目是2017-2018年和飛信業務運營支撐服務公開比選項目,要知道去年的招標額隻有1385萬元。看來中國移動想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拓展飛信業務,因為社交媒體與聊天工具的興起讓傳統電信運營商減少了短信、彩信、電話等業務的收入,運營商轉型主要靠收取流量費倒也是活得不錯。不過中國移動一直不想放棄飛信這個項目。
中國移動的飛信興起於2007年,早期是實現在電腦上給手機免費發短信,按理說背靠大樹又比2011年才出來的微信要有更大的勝算,可惜隻支持中國移動用戶注冊,也就是變成中國移動用戶之間的免費聊天工具了,當時記得很多大學班級群發通知都是用飛信客戶端來發送的,後來到2012年飛信慢慢也開放其他運營商也可以注冊使用該軟件。
飛信最高峰時期的注冊用戶達到5億,但是目前隻有幾百萬留存用戶了,說到底還是飛信作為中國移動的一個子業務跟自己的主業務還是有衝突,因為短線、彩信是運營商收入的重要來源,缺乏革新自己原有業務的決心,因此慢慢看著微信、米聊、微博、陌陌等應用軟件逐漸蠶食自己的用戶。
飛信的封閉自守、不開放給電信聯通的用戶來注冊使用,讓飛信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在3G無線網絡技術之前,飛信打通了電腦與手機之間的短信通道,獲得了很多用戶,但是後麵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帶來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飛信沒有像其他產品打通手機與手機之間的連接,失去了發展的黃金時間。2013年中國移動還一度放棄飛信,去年又開始重啟“和飛信”,主要偏向企業內部聊天工具,有點類似釘釘了。
傳統企業還是缺乏互聯網思維,光靠招標來運營這樣一個項目並不靠譜,中國移動去年的淨利潤達到1087億,何不拿出一些錢自己建立一個穩定的團隊來不斷創新改進,花8400萬元交給外麵的人來運營想要做成和飛信基本是不可能的。其實飛信這個名字挺好,何必改名叫做“和飛信”?
最後更新:2017-10-28 23: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