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
京東網上商城
京東二季度是虧損還是賺?
都說京東越賺越虧,賺多虧多,現在京東終於交出盈利的報表,卻依舊麵臨著虧損的質疑,這一切究竟是因何而起?
先去看看京東的二季度財報。
8月14日晚間,京東發布二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二季度京東持續經營業務淨收入達9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6%,大幅高於市場預期。二季度交易總額(GMV)為2348億元,同比增長46%。如果使用行業內主要友商(淘寶)的近似統計方式,京東2017年第二季度交易總額(GMV)為3353億元人民幣。
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2.583億,較去年同期的1.881億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37%,增速領跑行業。
財報還顯示,截至6月30日,京東在中國共運營335個大型倉庫,總麵積約710萬平米,較上個季度580萬平米大幅增加。此外,2017年6月30日,京東金融重組已完成交割,京東金融的財務數據將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並財務報表。
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二季度京東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9.765億元人民幣,已是連續第5個季度盈利,單季度盈利接近去年全年,上年同期為6.126億元人民幣。
看上去很美好對不對?
但是,另一個數據似乎狠狠打了這個好數據的臉。基於通用會計準則(GAAP),京東二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虧損為2.870億元(約合4230萬美元),這是京東在一季度實現淨利後重新轉為虧損。上年同期,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1.276億元。
這兩個數據得出來的結論可謂天差地別,到底以哪個為準?
這裏首先要理清GAAP和Non-GAAP的差別。
簡單來說,GAAP就是通用會計準則,美股上市公司基本都需要接受用GAAP來做賬以及出具財務報告。而Non-GAAP則指企業在GAAP基礎上自行“加工”後的財務報表,為的是“更好”的體現公司實際經營狀況。
早在2013年,德銀分析師David Bianco就在報告中專門討論過GAAP和Non-GAAP的差別,發現調整後的盈利數據通常會更加好看,而GAAP數據又趨於低估企業利潤。
一般而言,非常規的一次性非經營性支出會在Non-GAAP中予以剔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股權激勵。
這也是為何京東這一次兩種不同準則得出來的區別如此大的關鍵原因,財報顯示,Non-GAAP數據剔除的最大的項目,就是股權激勵,這一項的費用高達7.47億美元。其次,是資產和業務收購所帶來的無形資產攤銷,也達到4.43億美元。
不過,真正討論京東的業務時,還是要用Non-GAAP的數據來衡量,相比之下,GAAP數據更像是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存檔。不過這樣的做法同樣是存在爭議的,畢竟,對員工的補償也是必須支出的費用。
美股的表現或許更能體現出投資者對此的看法,財報放出當日,其美股盤前由上漲4%一度轉為跌逾7%,當日收跌3.59%。
最後更新:2017-08-20 01: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