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京東網上商城
電商降速時代,京東為何還能一枝獨秀
近年來,由於紅利漸失,中國整個電子商務正處於增速放緩階段,而隨著消費者的需求日漸變得個性、多元化,上遊品牌商流量獲取成本也在不斷攀升,電商經營效率在低位徘徊,難以取得驚人發展。
然而,在如此背景之下,京東第二季度財報的業績依然是可圈可點。財報數據顯示,行業口徑下二季度京東集團交易額(GMV)達3353億元,增長46%;而阿裏巴巴2017財年隻增長了22%。營收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盈利能力也在進一步提高。二季度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9.8億元,單季利潤接近去年全年。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因為6·18大促,二季度營銷費用為4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億。但在營銷費用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淨利潤依然保持了強勁增長。這背後的原因如何?或許與京東緊抓消費升級趨勢,以差異化運營、非凡體驗服務消費者的戰略,以及強調開放建設、緊密與傳統零售產業整合的生態模式密不可分。
緊抓消費升級窗口 女性消費者顯著增加
不可否認,京東一直在創造著電商行業發展的奇跡,而今京東正在擺脫男性用戶網購專場的標誌,3C、家電等頗具男性化的標簽逐漸在被弱化,女性消費者的購物正在顯著增加並日益活躍。根據此前京東發布的數據顯示,家電網購用戶的男女比例已經由2013年的5:1上升為3:2。
細看交易總額中各分類比例,京東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非3C和家電品類)的交易總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55%,超過了帶電業務,這意味著京東在品類結構調整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要屬今年由京東發起的“618購物節”。618期間,京東集團女性用戶數量實現翻番,18天累積交易額更達到1199億元。
縱觀近年來京東的飛速發展,吸引女性消費群體的秘密或許在於大量高端、豐富產品品牌的增長以及各類國際頂尖品牌的入駐,這些布局和舉措無疑解決了中國中低端零售市場趨於飽和的問題,為重視生活品質的消費者提供了購買高端、奢侈商品的可靠渠道。
從2008年向綜合電商轉型至今,京東花了9年時間引入了十多萬各品類知名品牌,幾乎完成了國內市場的全覆蓋。而為了進一步深化產品升級,豐富產品品類,著眼國際市場也成為了京東的必經之路。
一方麵,京東集團自營和平台模式雙管齊下,迎來了歐萊雅、聯合利華旗下更多品牌、德國拜耳旗下寶力加、力度伸等6個全球馳名健康品牌、德龍集團攜旗下德龍、博朗以及凱伍德三大知名品牌、美國頂級廚房家電品牌KitchenAid、國際一流潮牌ChiaraFerragni、Jay Ahr、 Haculla和McQ、意大利家居品牌SAVIO FIRMINO、Bordingnon及Contractin等入駐,以及與挪威海產局等達成戰略協議發力生鮮等產品全球化采購。
另一方麵則加大平台合作,先後吸引英國著名超市品牌ASDA、美國山姆會員店、沃爾瑪官方旗艦店、法國奢華護發品牌馥綠德雅(ReneFurterer)品牌官方旗艦店、國際知名奢侈品牌Armani官方店、奢侈品巨頭LVMH旗下瑞士鍾表巨匠真力時、施華洛世奇京東官方旗艦店、意大利著名家具品牌kartell旗艦店以及京東生鮮加拿大國家館正式入駐京東POP平台。
而在京東商城平台之外, 京東6月與全球領先的時尚精品購物平台Farfetch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此項戰略合作將融合雙方的優勢資源,憑借京東的物流、互聯網金融和技術能力以及社交媒體資源,與Farfetch在全球奢侈品領域的領導能力相結合,為消費者提供更高端的消費體驗。
事實上,麵對中國海量的市場以及巨大的消費潛力,國際巨頭們一方麵躍躍欲試,一方麵又擔心無法在線上平台延續“高端品質與尊享體驗”,而與京東的合作正解決了這樣尷尬的境地。
作為中國最大的零售商,京東依然保持強勁的增長,驗證了其商業模式的生命力,令其可以不斷拓展新的市場機遇。隨著與國內外眾多知名品牌的進一步深化合作,京東也必將在品質升級的道路上抓住風口,加深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認可度和影響力。
強調開放性生態建設 以基礎零售創新推動行業發展
除了堅持品質電商形象打造外,二季度京東集團開放式生態布局已小有規模。一直以來,京東將自己定位於零售基礎設施提供商,大力推進開放戰略。劉強東也提出,經過百貨商店、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三次巨變,零售業將迎來第四次革命,這場革命改變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礎設施。
“零售基礎設施”將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在供應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需求端實現“比你懂你”、“隨處隨想”、“所見即得”的體驗升級。基於這個理念,京東一直在“開放”之上秉承擁抱態度並且動作頻頻,此前打造開放的智慧供應鏈,大力發展供應鏈等動作,就是零售革命理念的具體實踐。
顯而易見,作為在中國收入規模最大的零售商,京東擁有著最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與經驗。與此同時,也在不斷將這些基礎設施能力向外輸入,以求賦能於整個零售全產業鏈,帶動上下遊鏈條整體受益,並以各種基礎零售的創新在推動行業不斷前行。
相比一些資產較輕的企業,京東的重模式正是其零售創新的基礎,也成為了推動行業發展的助推力。可以說,京東正在從垂直整合走向一體化開放,由提供零售向提供零售服務轉變,通過對外輸出自己的能力,與整個產業鏈一起共創、分享價值。
以京東數十年來建成的覆蓋全國的龐大倉儲與物流網絡為例,京東物流集團的成立說明物流板塊基礎能力建設已經完善,並具有了產出溢出效應並為社會整體輸出價值的能力。
據悉,京東將利用自建物流強大的倉儲和數據優勢為行業提供可行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同時,計劃要在五年內做到千億級體量。如果實驗成功,未來龐大的線下市場將會接棒線上業務,幫助京東突破網民數量天花板,推動京東持續高速增長。
而有資料也顯示,自2016年京東物流全麵對外開放後,當年京東外部收入就取得了高速增長,倉配一體的外單單量增長高達近200%,包括李寧、蒙牛、青島啤酒在內的眾多知名品牌商均選擇了與京東物流合作。
同時,今年上半年,京東配送機器人、無人機運營調度中心、物流機器人等全麵落地運營,讓智慧供應鏈名符其實。供應鏈高效服務品牌商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京東與維達的合作。維達在自己倉庫附近建立協同倉,商品的SKU、庫存等數據和京東共享,用戶下單後,商品直接從協同倉進入京東分揀中心並配送。
如今,京東集團仍在進一步加大物流方麵的投入,包括戰略上與各省份、航空公司簽署合作協議,也包括技術上對配送機器人、無人機送貨、無人倉和物流機器人等智慧物流模式的探索。
除此之外,京東3C零售創新戰略可以為品牌商提供全域(全渠道)品牌推廣服務,也可以為零售商提供全新供應鏈解決方案和消費需求洞察。
具體來說,就是京東商城3C事業部將自己的品牌、產品、服務、供應鏈能力、技術能力、客戶經營能力以零售基礎設施的能力形式授予合作加盟的服務商,並由京東提供統一的服務標準及管理模式。
種種舉動都意味著京東未來將成為一個全新的平台,不僅能為下遊的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也能為上遊服務商、渠道商提供更良好的資源,這種涵蓋品牌品牌、產品、營銷、技術、物流、金融等全方位的能力的輸出,將為京東在B、C兩端尤其零售基礎設施服務上再下一城給出堅實的支撐力。
通觀京東的整體布局,京東在新一輪電商升級中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一手緊抓消費升級的風口,從始至終將品質、品牌放於重要位置,從而為潛在的增長勢能埋下伏筆。另一方麵,從開放精神的路徑而言,京東在探索之路上走得更為深遠,為京東零售的未來帶來更多遐想空間。
兩手緊抓,雙管齊下,走零售變革時代得發展路徑上,京東早已通過緊抓零售升級和開放路徑,為自己挖下堅固的護城河。
最後更新:2017-08-20 01: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