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
京东网上商城
不管是深山老林,还是无名工地,只要你敢买,京东小哥就能送到
“我负责的片区,有很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我一会儿是他们的‘父亲’、一会儿是他们的‘儿子’。”
——张家界永定站配送员 张振峰
张振峰与客户在一起
提到张家界,你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一幅异峰巧石、山泉飞瀑、深林奇树、珍禽异兽共处的自然绝景。但你是否知道,在这美景之外,还有一群傍山而居的人。互联网的大潮把全世界的好东西都带到了他们的眼前,而京东张家界永定站的配送员张振峰,把这些好东西送到了他们的面前。
一天跑200多公里山路送货
2017年2月15日,元宵节刚过不久,张振峰来到京东张家界永定站报到,一个人负责除城区外17个四级地址的配送。因这里80%的面积都是山路,配送难度极大,在张振峰之前,已有多名配送员离职。
每天早上7点,张振峰就来到站里,下货、验货、上货。出发之前,站里会开一个简短的晨会,站长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向所有快递员“强调服务质量”和“注意路上安全”。晨会不到1分钟就结束了,身着红衣的张振峰,开着他的小货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张振峰一天的配送量是40个左右包裹,这在一线城市里可能只是一幢写字楼的配送单量,但对于张振峰来说,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如果一天有5、60个包裹,那他可能就要工作到晚上9点左右,才能返回站点。
和城市里可以灵活机动地安排配送路线不同,因为山里乡镇与乡镇之间隔得远,张振峰每天只能从尹家溪开始沿途配送。他最怕遇到客户不在家,走后又让他绕回来的情况。好在送久了之后,每个乡的客户大概都会知道张振峰到的时间,老客户们如果买了东西,总会在家留人等他。
不过,张振峰还有一个苦恼的事儿。这些年,农村里车越来越多,路却跟不上需求,堵车和修路天天都在发生,常常昨天还走过的路,今天就走不通了,绕路是常有的事儿。“有时候跑10公里,还送不出一个件,平均一天要跑200多公里。”张振峰说。
曾翻三座山送台电饭煲
在山里乡间钻得久了,张振峰发现,这个片区里,有很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在外打工的子女,无法在跟前尽孝,便将浓浓的牵挂,变作一件件或大或小的礼物,从远方寄给亲人。
有一次,张振峰收到了一个地址为桥头乡的快递订单,和收货人几经联系后发现,这个地址在半山腰上,而且是离张振峰三个山头外的一处半山腰。收货人是位独居老人,行动不便。张振峰果断停好车,抱着快递就上了山。穿草丛、过泥潭......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张振峰却热得汗湿了衣衫。一个多小时的跋涉后,张振峰终于看到了客户描述中的那间砖房。
看张振峰热得满头大汗,老人忙拉他进屋喝水,并告诉他,这是远在深圳打工的女儿买回家的电饭煲,“她说让我别用土灶煮饭了,用这个更方便!”张振峰帮老人拆了包装,并教会了她使用方法,便谢绝了老人吃饭的邀请,匆匆下了山,“我还有好多件要送呢,可不能过了配送时效。”
张振峰说,永定区12个乡,他几乎个个都跑遍了,遇到需要帮忙的留守儿童或空巢老人,他也总是热心地搭把手,他总说:“我也有年迈的父母,将心比心,能帮就帮,就当自己是他们临时的‘儿子’。”
摸清了片区所有的工地
由于当地人接触电商的时间普遍较晚,对电商的熟悉程度也有限,不少人在写配送地址的时候,往往只留下乡镇信息,没有具体地址,张振峰只能打电话确认。后来和客户熟悉之后,有些客户很配合张振峰的工作,他一个电话,客户就直接自己骑着摩托车呼呼地来找他。
不过有一类客户,张振峰有些头疼,那就是在这里修高铁的工人。“他们买日用品不方便,就通过京东网购,地址写的都是工地名称,找起来还是挺费劲。”张振峰说,他第一次收到工地的订单,地址写的是中铁四局二分部三号搅拌站,他给对方先打电话,后来又用地图导航,花了1个多小时才找到地方。后来,张振峰专门花时间去把片区内大大小小的工地跑了个遍,再也没走过冤枉路。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张振峰却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短短3个多月,张振峰感受到了电商的发展对乡村人民生活的改变。
“我发现,我送的包裹中,衣服、鞋子这些日用品是最多的。因为村民上街不方便,以前是集中一个时间去赶集,现在就可以在京东上购买。如果不放心,还能货到付款,验货了再给钱。”张振峰说,时间久了,他觉得自己成了片区客户和外界沟通的一座特殊桥梁,他不仅给客户送去了包裹,更让山里乡间的乡亲们,享受到了互联网时代对生活带来的切切实实的便利。
最后更新:2017-08-23 1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