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12 返回首頁    go 京東網上商城


馬雲祭出物流大殺器 京東這個關有點難過

物流業的競爭正在上升到更高的商業維度,舞台中央的主角們,揮舞的動輒是百億千億重量級的道具。

阿裏巴巴集團26日宣布,將增持旗下菜鳥網絡的股份、將股權增加到51%,並將在已投入數百億元的基礎上,未來五年繼續投入1000億元,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物流網絡,實現中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1000億,史無前例。這是核武器級別的投入。對物流業來說,這意味著業態升維,對行業內部結構,則意味著商戰升級,其中壓力最大的,可能就是菜鳥聯盟之外的力量,京東無疑首當其衝。

物流業總成本的快速下降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其中主要原因無疑是物流業產業升級、業態升維。數據顯示,整個中國社會的物流總成本占GDP比例,從2013年的18%下降了3個百分點,到2016年的14.9%,物流成本達到曆史新低。

成本下降的同時,效率卻在快速提升。以快遞業為例,中國快遞業最近幾年已經全麵走入智慧物流時代。2012年,中國快遞總量為56.9億件,平均時效在4天以上。2016年中國快遞量增長4.5倍至312.8億件,但平均時效卻下降到3.1天左右,提升超過兩成。

成本下降而效率提升,原因在於商業競爭。物流戰場上最大的看點,無疑是阿裏京東之戰。阿裏增持菜鳥網並祭出千億級核武器之後,京東將何去何從,也是市場最大的關注點所在。

電商落地,依賴的是物流。新零售時代的到來,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成為企業新的盈利增長點,物流的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視。所以阿裏和京東以各自的方式切入物流領域,而它們要做的不隻是送貨這麼簡單。

商戰根本上是思路對決,結合菜鳥、京東兩巨頭的底層設計思路和實踐中的具體做法,大致可以預判他們的競爭前景。總的來說,京東這一關有點難過。

先看一下菜鳥的思路。

從出生第一天開始,菜鳥就不是一家物流公司。

去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電商即將消失,新零售即將來臨”的觀點讓“新零售”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新零售是啥?馬雲是這樣描述的:“線下與線上零售將深度結合,再加現代物流,服務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構成未來新零售的概念。”也就是說,新零售要打通線上和線下,把原來以場地為主的線下銷售模式,變成以人為主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模式,要做到這些,就要求解決方案提供商具備一體化的整合能力。而整合的核心,就是大數據。對於阿裏巴巴而言,承載這一使命的無疑是菜鳥網絡。

更進一步,馬雲說,“物流行業不要簡簡單單的看作貨通天下,把貨從這個地點送到那個地點。我個人認為,物流行業必須參與到整個生產、經濟的轉型升級,必須要做到能夠消滅庫存。”

菜鳥的智能分倉網絡通過提前預測,讓用戶在下單之前就把商品放在了最近的倉庫;通過“物流介入工廠”,完成供應鏈的深度優化。同時,菜鳥聯盟已經為全國1000多個區縣提供當日達和次日達服務,讓中國物流進入當日達次日達時代。——換成通俗說法,商家所有物流問題,都可以交給菜鳥。

具體來說,菜鳥是一家物流平台企業、一家物流網絡公司。童文給菜鳥的定位是“社會化物流協同、以數據為驅動力的平台”。菜鳥網絡總裁萬霖稱:“菜鳥是一家數據公司,更是一家智能物流網絡公司、商業基礎設施公司。我們將聚焦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物流服務。隨著新零售的深入發展,未來的物流網絡肯定不是現在的樣子,我們將加大在相關基礎設施、運營網絡、智能技術等領域的投資,和物流合作夥伴一起,前瞻布局麵向新零售、全球化的物流網絡。”

菜鳥的模式不同於傳統的快遞、倉配,而是麵向未來的智慧物流網絡,這張網絡既能提供現有的智能分倉配送,也具備提供立體、多元物流服務的能力——未來五年,阿裏要投入的1000億也就是用於這些方麵,馬雲所思考的,是一個極為長期的布局。

目前已經頗有成就。在阿裏巴巴平台上,菜鳥智能倉配網絡已經為全國1000多個區縣提供當日達次日達服務,天貓超市在生鮮領域推出了1小時送達的極速物流。在跨境領域,基於菜鳥的全球物流網絡,中國商品運往世界各地的時間大幅縮短,很多地區從過去的60天已經降到目前的15天左右,俄羅斯、西班牙等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72小時送達。在農村網絡方麵,菜鳥已經搭建了覆蓋全國近3萬個村莊的送貨進村服務,打通了農村最後一公裏。

實際上,早在幾年前,馬雲和劉強東就物流自營是第三方還是自營有過分歧,馬雲認為不可行,而劉強東認為這恰恰是京東的優勢。

自營物流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自營物流可以讓電商對整個購物環節有效把控,從倉儲到物流的速度可以加快,帶來良好的購物體驗。而另外一方麵,自營物流意味著電商要管理一個龐大的物流網絡,管理數十萬的員工,管理遍布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倉儲物流資源,這種管理的難度不言而喻,而成本又非常高。

京東經過多年的堅持,最終發現,自營物流這個東西,給顧客帶來的體驗超爽,不過同時也確實太貴了。

所以京東自營的利潤,麵對著自營物流的窟窿,壓力揮之不去。賣貨賺錢,物流虧錢,財報就不好看。

於是,京東想要把物流獨立出來。

今年4月25日,京東物流宣布獨立,這也是繼2016年11月宣布開放物流服務體係之後,京東在物流方麵的又一個大動作。

長久以來,物流被認為是京東最大的護城河,也是京東每逢競爭必捧出來展示的最後防線。但是隨著菜鳥網絡這隻獨角獸日漸壯大,京東的物流壓力漸增。

外界印象總覺得京東的物流做的好,實際上京東主要是中國東部好,在中西部地區,包括在中國以外的全球範圍,京東布局薄弱。

馬雲一直想做的物流是中西部也要快,全球也要快。他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物流上北京上海快不算快,新疆西藏內蒙古快才叫快”。據報道,他每年飛800多個小時到世界各地去唿籲建立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台)。現在阿裏大手筆的投入,對競爭格局帶來的震蕩是非常長遠的。

京東在物流上麵也投入了數幾百億。兩者最大的區別是京東打造的是一家物流公司,主要是服務於自身平台,而不是一張服務網絡,這種想象力和布局力的差異,是這一商業大對決的底層戰略思維差異。成敗利鈍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東方企業家雜誌 王津)

最後更新:2017-10-08 07:46:21

  上一篇:go 就在剛剛21:00分,晚間最新消息:四川雙馬 京東方A 中歐聯通
  下一篇:go 吃驚:京東無人駕駛貨車亮相!可感知150米外障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