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螞蟻金服紛紛脫離“母體”,他們自力更生的王牌是什麼
這兩天,京東集團發布了2017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高於市場預期的137億美元(932億元人民幣)二季度淨營收引人注目,同時財報中還顯示,京東金融的重組已於今年6月30日完成交割,其財務數據將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並財務報表。這宣告著,京東金融正式從屬於京東集團的子公司,獨立成為一家純內資企業。
從母體分拆的金融科技公司不僅京東金融一家,阿裏旗下螞蟻金服分拆上市的傳言早就不絕於耳,而就在最近,百度也向外界宣布計劃將百度金融獨立運營。正因為此,大型互聯網公司的金融業務紛紛選擇脫離母公司獨立運營也再度引發行業的關注與討論,那麼,獨立後的京東金融、螞蟻金服們實力幾何?這也引起了筆者的好奇。
1、“有奶的孩子”要獨立 難道孩兒大不由娘?
電商背景下金融業務的擴張,其實是順勢發展,努力而為!“勢”其一離不開大環境,其二離不開科技發展。在國家普惠金融政策和“雙創”大環境下,個人對金融業務的觸及加深。好比倒退5年,理財這個概念對於大眾還比較陌生。現在,特別是年輕人手機裏都裝有2-3個理財APP,那時候,微信紅包還在張小龍的腦洞裏……政策是金融大環境發展的前提。再說說技術優勢,近年來,互聯網行業和智能手機的發展,讓擁有技術優勢和用戶資源的互聯網巨頭們,如阿裏、京東,自然想分這杯羹。
阿裏、京東等巨頭將旗下的金融業務先後拆分獨立運營,能帶來諸多好處。首先是牌照,兩家公司的上市地點均是美國,對金融機構而言,純內資背景能帶來政策上的優勢,例如便捷地獲取牌照,對處於發展階段的兩家金融部門而言尤為重要;其次,無論是為了加快金融業務發展不受內部管理局限,走出去占據市場,還是對外在與對手競爭時做到旗鼓相當,獨立運營都是舉足輕重的一步棋;再者,上市公司要維護股東權益以盈利為目的,金融業務相對於兩家母公司的主營業務而言,風險偏高,能夠拆分獨立對市值和股價有一定的穩定因素。此外,發展好了還能進行IPO多賺一筆,一舉兩得。未來,獨立運營後的兩家金融科技公司,將以嶄新姿態迎接市場考驗,其自身實力水平如何?那就讓筆者拿到台麵上對比一番。
2、螞蟻金服,從“攪局者”到“合作者”?
先說說螞蟻金服,2014年螞蟻金服正式獨立,是較早從母公司拆分獨立的,並且背靠集團優勢,從支付等金融領域到政府關係都獲取了極為穩固的優勢。很簡單,發展普惠金融最好時機,國家也需要它。因此,支付寶以淘寶為依賴基礎快速發展到幾近全網線上支付標配手段,再到全國遍地開花的線下支付,可謂一時無兩,其在支付領域唯一的對手便是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
同時,螞蟻金服更懂得如何在國內紮穩腳跟,協同發展,也做出了接近教科書級別的示範。與包括社保基金、中國人壽、海南建銀、中郵資本等國有資本都形成了利益綁定。然而,獨立運營早,擴張快的螞蟻金服也在去年遇到不小的失利,一心想把支付寶打造成帶有社交屬性的應用以PK微信支付,沒想到鬧出個“圈子事件”慘遭罵聲一片。不過,阿裏因此也進行了戰略調整,不做社交,隻做金融。
從馬雲當初著名的那句“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到前不久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表態“重新定義螞蟻金服為一家以IT技術為核心的服務於金融企業的公司”,提出“隻做tech,幫金融公司做好fin”的發展理念,一路高速發展的螞蟻金服無疑在戰略上經曆一次重大回撤。在這一新戰略下,螞蟻金服於今年開展了多項與銀行的合作,例如今年3月與建設銀行簽署戰略合作,今年6月份浦發、中信、興業、華夏、民生、平安、光大七家銀行入駐財富號均是新戰略的體現。
然而,要與傳統金融機構形成默契合作是無法一蹴而就,尤其是曾經給銀行業帶來巨大衝擊的螞蟻金服,如何轉變傳統金融機構對於自己的固有認知——從“攪局者”到“合作者”,是螞蟻金服新戰略麵臨的最大挑戰。
3、京東金融,踐行“金融科技”的最佳範本
再說說京東金融,相較於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顯得比較低調,個人體驗上,較為出名的當屬“白條”。京東金融2014年推出的白條和後期與銀聯合作的閃付甚至小白卡,可謂是個人消費領域中抗衡支付寶的利器,畢竟是借款消費,還能30天免息,深受年輕人歡迎。這也使得京東金融能夠在原本“天下已定”的消費和支付領域占據一席,但由於場景受限,京東金融明星產品的使用度仍不像支付寶和微信一般,成為“國民支付必選手段”。
筆者覺得,在個人金融服務上,京東金融相較於螞蟻金服無法在用戶體驗、地位、渠道等競爭中取勝,必須另辟蹊徑——尋求技術優勢,發力金融科技,與螞蟻金服錯開戰略發展方向實現彎道超車。回望這幾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曆史,你會發現,京東金融是國內第一家提出“金融科技”的公司,最引人矚目的兩個關鍵詞是“科技”和“賦能”。
京東金融極度重視科技實力的沉澱,在戰略上有明確認知,就是“不攤大餅”較為專注。其CEO陳生強提到的“賦能傳統金融機構,幫助他們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與多家銀行展開的合作上,也確實有據可依。不管是與券商聯合發行ABS項目,還是與銀行合作發行小白卡,京東金融已經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金融科技賦能模式,短期內,完成了包括銀聯、工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等在內橫跨銀行、券商、企業的合作,使其戰略能夠貫穿落地,算是言行合一、較為靠譜的企業。在金融科技領域占據優勢的京東金融,能否以此補足自身在個人用戶發展上的短板,我們可以繼續觀察。
4、金融科技角逐已進入下半場
隨著金融科技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各家公司在技術、市場、合作夥伴上的優勢會愈發明顯。傳統金融機構也意識到了金融科技的巨大潛力,開始謀求與科技公司更加廣泛的合作。筆者認為,未來像京東金融、螞蟻金服等巨頭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而在金融科技領域中,另一家頗具實力的騰訊卻遲遲未將旗下的金融業務整合獨立,仍處於零散發展狀態。看來,騰訊金融業務的主線並非以技術來服務金融機構。
對於京東金融和螞蟻金服而言,筆者認為,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二者爭奪將會在擴大傳統金融機構“朋友圈“上發力,誰的朋友多、誰的朋友量級大,誰就有機會獲得更多發展空間,而這也取決於誰家的技術強。目前二者都在發力各自的技術優勢,像京東金融已實現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輸出,螞蟻金服在支付領域上一直領跑。金融科技巨頭之間的爭奪,也勢必會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惠及傳統金融機構及中小合作夥伴還有你我大眾。
最後更新:2017-08-20 00: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