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支付宝
为什么央行“收编”支付宝和财付通,最受伤的却是银联和银行?
这是社长的第22篇原创文章
事情很简单也很重要。
近日,央行突然宣布,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什么是网联系统?这和普通吃瓜群众有什么关系?我微信支付买王者荣耀的皮肤受影响吗?
别急,社长(ID:路边的小明)一一为你解答。
了解网联模式之前,我们得先知道直连模式。
比如你使用支付宝,从自己的建行账户向朋友的农行账户转账。如果是传统的银行卡汇款,这笔钱从建行出来,进入银联的清算系统,然后到达农行。
但在第三方支付出现之后,事情不一样了。你通过支付宝从建行转出的钱,进入了支付宝建行账户;然后,支付宝从自己的农行账户,给你的朋友打了一笔相同金额的钱。支付宝与银行直接联系的模式,就叫“直连”。
而这个网联呢,就是回归原来的传统模式,只不过央行把清算系统由银联换成了“网联”,也就是所有第三方支付的钱(转账、付款和发红包都算)都得从你的账号先到这个网联平台,再到别人的口袋里。
央行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看起来是不是更复杂了?原来的模式不是很好吗?还能省一笔跨行结算的手续费呢对吧?
可是作为大管家的央妈想的跟我们不一样,level比我们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在新华社发布的消息中,是这么解释“网联”推出的原因:
此前,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是直连模式,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系统,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交易信息,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
金融乃国之重器,目前金融监管的大趋势就是稳定,稳定的前提是一切要可控,可控的前提就是知情。一国的中央银行要是连资金的流向都掌握不了,那就有点“蒙眼狂奔”的意思了,什么洗黑钱、套现信用卡甚至偷税漏税就很容易泛滥。央妈一看这个风险太大,得想个办法。
上面这个分析是大路货,属于业内基本常识。但社长(ID:路边的小明)认为,凭央妈的高瞻远瞩,自己亲力亲为另起炉灶建一个结算平台,肯定不止是为了掌握资金流向,可能更长远的目标在于结束“数据寡头”的局面,或者自己成为数据寡头。
从趋势看,以银联代表的银行卡支付势必日渐衰微,第三方移动支付才是未来。如果没有网联,未来的金融、消费大数据必将被支付宝们垄断,形成数据寡头。而数据在未来有多重要,市场上的玩家都知道。
普(chi)通(gua)用(qun)户(zhong)乐见其成
网联是一个后台系统,我们普通群众基本不会察觉到变化,你买菜的时候还是可以用手机扫码付款的。
而且这种央妈出手打造的系统,肯定会更安全,至少能比肩支付宝级别。这样
这样不法分子洗黑钱、获利套现、盗取资金甚至卷款潜逃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有人担忧这种“官督商办”的企业很难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力,用户体验不会太好。我想说的是,系统短期内可能需要调试,长期看肯定没问题。BAT等国内所有一线互联网公司都有第三方支付业务吧?这些业务都得在这个系统上跑吧?那还不得集齐所有精干力量来保证系统的稳定与流畅?
最后可能还会因为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的原因,导致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更多的营销活动,直接让利于我们消费者。
马云爸爸是哭还是笑?
消息刚出的时候,很多自媒体都打出“央行收编支付宝,马云哭晕在厕所”这样的标题。社长就吐槽说,根本没这么严重和夸张好嘛?!
建立了统一的清算平台肯定有利于小型的第三方机构(但我们好像除了支付宝财付通京东钱包外也没怎么听过其他的了),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搭建好了大家一起用,等于平起平坐了。而且之前的直连模式,得跟银行一家家去谈,小公司哪有底气和资源呢?
社长觉得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第三方支付这门生意,光有这套系统就够了?比如优惠活动、商户地推、品牌打造……这都是要烧钱的。论烧钱,你能烧的过BAT?
而且在一个规范的市场里,头部玩家天然地占据先机。社长认为(ID:路边的小明),这个事情对支付宝等头部玩家来说是长期利好的。建立统一的网联系统,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任何提高门槛的行为都是利好头部玩家的。
而且看网联公司的第一期股东名单里,除了央行系统外,股权最高的就是支付宝和财付通了。然后类似于京东、快钱等二梯队等选手也有不少股份。以后这个公司赚到的钱,肯定大部分交给国家,剩下的,也必然是支付宝们分的最多。
至于有些人说的,这事儿一出让支付宝们失去了很多想象空间。社长想说,制定规则的权力哪个时候旁落到了你外资民企手上?在中国做生意,制定最终规则的往往并非行业的垄断者。金融货币,乃国之重器,岂能容私人资本随便染指?
这种空间,马云自己也知道是不能想象的。他早就说过,“如果国家需要,支付宝可以随时上交国家”。
躺枪的银行
在直连模式下,银行可以通过与支付机构合作赚取支付机构跨行转账的手续费,网联的存在,就意味着这部分收入的消失。更要命的是,“直连”模式下,支付机构在各家银行都存有一定规模的备付金,这对银行来说,是优质的存款来源。而今后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将统一由网联集中管理,等于央妈活生生把这块肥肉给叼走了。
着块肥肉有多肥?据此前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在全国267家支付机构中,备付金的规模保守估计有5000亿。
作为最大输家的银联
前面说了,原来我们银行转账是需要经过银联的。这个央妈的亲儿子,履行着银行间清算系统的功能,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这几年,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网络支付的发展快如旋风,银联还没转过身来就被支付宝们打扒在地。
比如我们线下刷银行卡,商家是要付手续费的(0.35%-0.45%)。刷卡手续费的分配比例大概是发卡行(70%)、收单机构(20%)和银联(10%)。
也就是不管刷谁的卡,用谁的pos机刷,银联都能拿到那10%的提成,属于躺着赚钱系列。
但后来,支付宝们开创了银行直连模式,就没银联什么事了。这次网联诞生,每年几十万亿点交易额里就更不会有银联的影子了。
也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央妈就生了个“二胎”。创办的这个网联等于是银联的亲弟弟。今后一个管银行卡的清算,一个管第三方支付的清算。
银联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一大块肥肉被老妈夹到了弟弟的碗里。这直接宣告此前银联为承接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之间的转接工作所做的努力全部白费了。
令人悲哀的是,据易观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线上交易量,支付宝和财付通市占率达到93%,而银联才不到1%。所以根本不存在“抽干”银联一说,央妈是为了“收编”支付宝和财付通,然后顺带让银联彻底躺枪。这种降维打击,简直不要太狠啊。
最后我们综合来看,这个事情背后肯定是很多势力在角力,但最终主要还是央行掌握主动权的一个动作。
一切行动听指挥,金融业自由创新生长的时代可能已经渐渐远去了。现在还有两点没有明确:一是交易数据归属,比如银行能不能拿到交易信息;一是手续费分成比例,比如是否能从“721”变成“541”。
这两点关乎更实际的利益分配,这也能最终看出来谁更“受宠”。你猜谁除了央妈之外,谁的收益会最大?
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不易,还请支持。扫码赞赏,叩谢壕恩。
路边的小明,你的思维提升助手
最后更新:2017-08-20 0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