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支付寶
為什麼央行“收編”支付寶和財付通,最受傷的卻是銀聯和銀行?
這是社長的第22篇原創文章
事情很簡單也很重要。
近日,央行突然宣布,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什麼是網聯係統?這和普通吃瓜群眾有什麼關係?我微信支付買王者榮耀的皮膚受影響嗎?
別急,社長(ID:路邊的小明)一一為你解答。
了解網聯模式之前,我們得先知道直連模式。
比如你使用支付寶,從自己的建行賬戶向朋友的農行賬戶轉賬。如果是傳統的銀行卡匯款,這筆錢從建行出來,進入銀聯的清算係統,然後到達農行。
但在第三方支付出現之後,事情不一樣了。你通過支付寶從建行轉出的錢,進入了支付寶建行賬戶;然後,支付寶從自己的農行賬戶,給你的朋友打了一筆相同金額的錢。支付寶與銀行直接聯係的模式,就叫“直連”。
而這個網聯呢,就是回歸原來的傳統模式,隻不過央行把清算係統由銀聯換成了“網聯”,也就是所有第三方支付的錢(轉賬、付款和發紅包都算)都得從你的賬號先到這個網聯平台,再到別人的口袋裏。
央行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看起來是不是更複雜了?原來的模式不是很好嗎?還能省一筆跨行結算的手續費呢對吧?
可是作為大管家的央媽想的跟我們不一樣,level比我們高到不知道哪裏去了。
在新華社發布的消息中,是這麼解釋“網聯”推出的原因:
此前,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是直連模式,繞開了央行的清算係統,銀行、央行無法掌握具體交易信息,無法掌握準確的資金流向。
金融乃國之重器,目前金融監管的大趨勢就是穩定,穩定的前提是一切要可控,可控的前提就是知情。一國的中央銀行要是連資金的流向都掌握不了,那就有點“蒙眼狂奔”的意思了,什麼洗黑錢、套現信用卡甚至偷稅漏稅就很容易泛濫。央媽一看這個風險太大,得想個辦法。
上麵這個分析是大路貨,屬於業內基本常識。但社長(ID:路邊的小明)認為,憑央媽的高瞻遠矚,自己親力親為另起爐灶建一個結算平台,肯定不止是為了掌握資金流向,可能更長遠的目標在於結束“數據寡頭”的局麵,或者自己成為數據寡頭。
從趨勢看,以銀聯代表的銀行卡支付勢必日漸衰微,第三方移動支付才是未來。如果沒有網聯,未來的金融、消費大數據必將被支付寶們壟斷,形成數據寡頭。而數據在未來有多重要,市場上的玩家都知道。
普(chi)通(gua)用(qun)戶(zhong)樂見其成
網聯是一個後台係統,我們普通群眾基本不會察覺到變化,你買菜的時候還是可以用手機掃碼付款的。
而且這種央媽出手打造的係統,肯定會更安全,至少能比肩支付寶級別。這樣
這樣不法分子洗黑錢、獲利套現、盜取資金甚至卷款潛逃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有人擔憂這種“官督商辦”的企業很難有真正的市場競爭力,用戶體驗不會太好。我想說的是,係統短期內可能需要調試,長期看肯定沒問題。BAT等國內所有一線互聯網公司都有第三方支付業務吧?這些業務都得在這個係統上跑吧?那還不得集齊所有精幹力量來保證係統的穩定與流暢?
最後可能還會因為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的原因,導致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更多的營銷活動,直接讓利於我們消費者。
馬雲爸爸是哭還是笑?
消息剛出的時候,很多自媒體都打出“央行收編支付寶,馬雲哭暈在廁所”這樣的標題。社長就吐槽說,根本沒這麼嚴重和誇張好嘛?!
建立了統一的清算平台肯定有利於小型的第三方機構(但我們好像除了支付寶財付通京東錢包外也沒怎麼聽過其他的了),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搭建好了大家一起用,等於平起平坐了。而且之前的直連模式,得跟銀行一家家去談,小公司哪有底氣和資源呢?
社長覺得持有這種觀點的人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第三方支付這門生意,光有這套係統就夠了?比如優惠活動、商戶地推、品牌打造……這都是要燒錢的。論燒錢,你能燒的過BAT?
而且在一個規範的市場裏,頭部玩家天然地占據先機。社長認為(ID:路邊的小明),這個事情對支付寶等頭部玩家來說是長期利好的。建立統一的網聯係統,提高整個行業的安全性和規範性。任何提高門檻的行為都是利好頭部玩家的。
而且看網聯公司的第一期股東名單裏,除了央行係統外,股權最高的就是支付寶和財付通了。然後類似於京東、快錢等二梯隊等選手也有不少股份。以後這個公司賺到的錢,肯定大部分交給國家,剩下的,也必然是支付寶們分的最多。
至於有些人說的,這事兒一出讓支付寶們失去了很多想象空間。社長想說,製定規則的權力哪個時候旁落到了你外資民企手上?在中國做生意,製定最終規則的往往並非行業的壟斷者。金融貨幣,乃國之重器,豈能容私人資本隨便染指?
這種空間,馬雲自己也知道是不能想象的。他早就說過,“如果國家需要,支付寶可以隨時上交國家”。
躺槍的銀行
在直連模式下,銀行可以通過與支付機構合作賺取支付機構跨行轉賬的手續費,網聯的存在,就意味著這部分收入的消失。更要命的是,“直連”模式下,支付機構在各家銀行都存有一定規模的備付金,這對銀行來說,是優質的存款來源。而今後支付機構的備付金將統一由網聯集中管理,等於央媽活生生把這塊肥肉給叼走了。
著塊肥肉有多肥?據此前央行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在全國267家支付機構中,備付金的規模保守估計有5000億。
作為最大輸家的銀聯
前麵說了,原來我們銀行轉賬是需要經過銀聯的。這個央媽的親兒子,履行著銀行間清算係統的功能,算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但這幾年,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和網絡支付的發展快如旋風,銀聯還沒轉過身來就被支付寶們打扒在地。
比如我們線下刷銀行卡,商家是要付手續費的(0.35%-0.45%)。刷卡手續費的分配比例大概是發卡行(70%)、收單機構(20%)和銀聯(10%)。
也就是不管刷誰的卡,用誰的pos機刷,銀聯都能拿到那10%的提成,屬於躺著賺錢係列。
但後來,支付寶們開創了銀行直連模式,就沒銀聯什麼事了。這次網聯誕生,每年幾十萬億點交易額裏就更不會有銀聯的影子了。
也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央媽就生了個“二胎”。創辦的這個網聯等於是銀聯的親弟弟。今後一個管銀行卡的清算,一個管第三方支付的清算。
銀聯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一大塊肥肉被老媽夾到了弟弟的碗裏。這直接宣告此前銀聯為承接第三方支付與銀行之間的轉接工作所做的努力全部白費了。
令人悲哀的是,據易觀智庫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線上交易量,支付寶和財付通市占率達到93%,而銀聯才不到1%。所以根本不存在“抽幹”銀聯一說,央媽是為了“收編”支付寶和財付通,然後順帶讓銀聯徹底躺槍。這種降維打擊,簡直不要太狠啊。
最後我們綜合來看,這個事情背後肯定是很多勢力在角力,但最終主要還是央行掌握主動權的一個動作。
一切行動聽指揮,金融業自由創新生長的時代可能已經漸漸遠去了。現在還有兩點沒有明確:一是交易數據歸屬,比如銀行能不能拿到交易信息;一是手續費分成比例,比如是否能從“721”變成“541”。
這兩點關乎更實際的利益分配,這也能最終看出來誰更“受寵”。你猜誰除了央媽之外,誰的收益會最大?
歡迎留言討論
原創不易,還請支持。掃碼讚賞,叩謝壕恩。
路邊的小明,你的思維提升助手
最後更新:2017-08-20 0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