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1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TED演講 | “增時代”到來,看AI如何加持人類


0?wx_fmt=jpeg


誰說AI不懂設計、不會創造?


如果給汽車裝上傳感器,AI就可以用搜集到的數據來優化汽車底盤設計。AI還可以不斷學習,自己進行新的設計。AI參與設計工作將大大增強人類的思維和想象力,而機器人能實現橋梁、汽車等的自主製造。通過各種技術“加持”,人類進入了“增時代”(Augmented Age)。人和AI可以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進行互補,誰離開誰都沒法過日子!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一個AI是:)


如果沒有WI-FI,小夥伴們可以先看下麵的演講文字整理先睹為快!

本視頻總長共計15分鍾



以下為演講內容:


咱們大家當中有多少創造者,設計師、工程師、企業家、藝術家?或者你就是極其富有想象力?請舉下手好嘛?


創造者們,我有一些消息告訴大家:在接下來的20年當中我們的工作方式將會出現比過去2000年更多的改變。實際上我認為我們正處在一個人類曆史新時期的開端。按照工作方式劃分,我們已經經曆了4個主要的曆史時期——“狩獵采集時期"持續了幾百萬年;接下來"農業時期"持續了幾千年;"工業時期"持續了幾個世紀;然後最近"信息時期"僅持續了幾十年。


現在,我們人類作為一個物種正處於下一個偉大時代的開端,準備好迎接這個"增時代"!在這個時代,人類的自身能力將會得到增長,因為計算係統會助你思考,機器人係統會助你製造、數字神經係統將以遠超你正常感知的方式與這個世界建立連接。


讓我們從認知方麵的增長開始。你們中多少人屬於”增強型機器人”?


我認為我們已經被增強了。設想你在聚會時,某人向你提問,你不知如何作答。如果你借助計算機,幾分鍾就能找到答案。


不過這隻是個簡單的開始,就連Siri也隻是個被動的工具。事實上過去的350萬年時間,我們製造的工具都是完全被動的。它們正確完成我們交予它們的事情僅此而已。我們最初的工具僅僅切開我們切下去的地方,鑿僅雕刻藝術家指向的位置,沒有我們的明確指令,即便是最先進的工具也什麼事都幹不了


這是目前讓我感到沮喪的事情,我們已經受限了:我們必須把自己的願望告訴工具,即便用電腦也一樣。但我更像《星際迷航》中的斯科蒂,我想要同電腦交流。


我會說“電腦設計一輛轎車吧!”然後電腦給我展示一輛轎車。


我說“不,看起來快一點,不要德國那種的!”


咣當,電腦又提供了一種選擇!


0?wx_fmt=gif


逐漸發展中的生成型工具


這對話可能離實現還有點遠。不過目前我們正在這方麵努力,工具正在從被動型到生成型進行飛躍。生成型設計工具采用一台電腦和算法來合成幾何圖形,全由工具自己生成新設計,它需要的是你定的目標和你的要求。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在這個空中無人機底盤的例子中,你需要做的就是告訴機器,它有四個螺旋槳,你希望它足夠輕,需要它空氣動力方麵高效,然後電腦要做的就是探尋整個解決方案空間。數以百萬計的解決方案。這需要大型電腦來完成,但是這讓我們發現這些我們自己從來沒有想象出的設計:電腦憑它自己想出來了,人什麼也沒有畫,它完全從零開始。


0?wx_fmt=png

像飛鬆鼠骨盤的無人機構造


它看起來像是會飛鬆鼠的骨盆,這不是意外,這是因為算法是依據實用性設計的,這是和生物進化同樣的方式,令人興奮的是我們已經在現實世界中完成這一技術了!我們與Airbus公司合作幾年了,研發這種未來的概念機。這算一條出路。但就在最近我們使用了一種生成式設計的人工智能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一個由計算機設計的3D打印的艙室分區,它比原來的更結實卻隻有近一半的重量,將會在今年晚些時候在AirbusA320中使用。所以說電腦現在能自己生成了,對我們定義好的問題,它們能做出自己的解答。


關注、記住和創建模式


但是他們沒有直覺,它們每次仍然需要重新開始,這是因為它們不懂學習,不像Maggie(Miggie是狗狗)。


0?wx_fmt=gif


Maggie比我們最先進的設計工具都更聰明,這麼講什麼意思?如果她的主人拽那根皮繩,Maggie一定程度上明白到了該散步的時間了。她怎麼學會這件事的?每次主人拉皮繩,他們就去散步。Maggie做了三件事:

· 她需要投入關注;

· 她需要記住發生了什麼;

· 並且她需要在自己的意識中保留、創建一種模式。


有趣的是,這就是計算機科學家60餘年來訓練人工智能所做的事情。回到1952年,他們創建了這種會玩”井字棋遊戲”的電腦。然後45年後,在1997年,”深藍"在國際象棋中戰勝卡斯帕羅夫;2011年,沃森在《危險邊緣》中擊敗了兩個人,這對計算機來說比玩國際象棋難得多。沃森不能通過預定義的答複進行工作,而是要用推理來戰勝人類對手。接下來就是幾個星期之前,DeepMind的AlphaGo在圍棋中戰勝了世界上最優秀的人類選手,這是我們人類所擁有的最困難的比賽。事實上在圍棋中可能的走法,比宇宙中的原子還多,因此為了勝利,AlphaGo需要做的是發展直覺。事實上,在某些時候AlphaGo的程序員並不明白為什麼AlphaGo要這樣下棋子。


而且事情發展得相當快:想像你一生的時間裏,計算機已從一個孩子的遊戲發展到被公認為的策略智能的頂峰。根本上的變化是,電腦一下從像斯波克上升到更像柯克了(注:星際迷航)。


0?wx_fmt=gif


是吧?從純邏輯到直覺判斷,你們願意過這個橋麼?大部分人會講“去你的,當然不!”你一瞬間就能得到這個結論,你好像心底知道這個橋並不安全,其實這就是我們說的直覺。


我們的深度學習係統試圖發展直覺:很快你就真的能將你想要製作的東西呈現給電腦。它會看一下後告訴你——“對不起哥們,這不行,你得重來”。或者你可以問它人們是否會喜歡你的下一首歌,或者你吃的下一個冰淇淋的味道,或者更重要的,你可以與計算機一同工作來解決某個我們從來沒經曆過的問題——比如說氣候變化。我們自己做的不是很好,我們當然可以借助所有我們能獲取的幫助。這就是我所說的用技術增長我們認知的能力。


對技術“加持”人的預想


我們將能設計出過去“未增強人類”無法想象的東西。那麼我們發明和設計出來的瘋狂的新東西怎麼去製作?我認為人類的增時代中,實物的重要性不亞於虛擬智能的重要性。那技術如何使我們“增”呢?


在物理世界當中:使用機器人係統。這確實是挺恐怖的,機器人將搶走人類的工作。在一些領域這都是真的。但我對這種看法更感冒——人類和機器人一同工作、相互增益,開始生活於在一個新的環境中。


這是我們在舊金山的應用研究實驗室,我們關注一個研究領域是高級機器人,尤其是人與機器人的合作。這個是Bishop,我們的一個機器人。作為一項實驗,我們設計它是為了幫助建築工人做重複性工作。就像是在幹板牆上為電源插座或是燈開關打洞。Bishop的人類搭檔可以用直白的英語,簡單的手勢溝通,像與狗交流一樣,然後Bishop會按照要求來執行,精度相當高。


我們利用了人類所擅長的能力:意識、感知以及決策。我們也利用了機器人所擅長的能力:精度和可重複性。


這是另一項很酷的Bishop參與的項目,我們把這個項目叫做HIVE,為了建立人類計算機和機器人協作的經驗以解決高度複雜的設計難題。人類扮演勞動的角色,他們巡視工作現場操縱著這竹竿。順便一提,因為這是”非同構”的材料,機器人非常難以應對,但是機器人做的這種纖維線的纏繞,這又是人類基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然後我們用一個AI操控每件事的運行,告訴人類做什麼,又吩咐機器人做什麼,並追蹤數千個單獨的部分。有趣的是,沒有人類,機器人以及AI對相互之間的增益,要建立這個亭子是不可能的。


好,我再分享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有點瘋狂。我們正和阿姆斯特丹的藝術家Joris Laarman以及他的MX3D團隊合作,進行生成式設計,用機器人打印世界上第一個自主施工的橋梁。就在現在,我們說話的這會兒,Joris和AI正在設計這個東西,在阿姆斯特丹,他們完成這件事後,我們點擊”執行”,然後機器人開始用不鏽鋼進行3D打印,他們將會一直打印,沒有人類幹涉,直到橋梁完成為止。


因此,計算機將會增強我們的能力,去想象並設計新東西;機器人係統將會幫助我們建立及製造,以前不可想象的事物。


機器搭載神經係統會怎樣?


但是我們的感知及掌控能力呢?我們要製造的東西有神經係統嗎?我們的神經係統——人類的神經係統,能告訴我們身邊發生的每件事,但是我們所製造的東西的神經係統是最初級的。


舉例來說,一輛小轎車不會跟市政工程部門講,它在百老匯和莫裏森的拐角處剛好壓過了一個坑洞,一棟建築不會告訴它的設計者們裏麵的人是否願意呆在裏麵,以及,玩具製造商並不清楚他們生產的一個玩具,在哪裏、怎樣被玩的?以及是否夠有趣。看這個,我確信設計者在設計之初便設想過芭比娃娃的這種”生活處境"。但是,如果芭比娃娃真的這麼寂寞呢?


如果設計師早就明白他們的作品在現實世界中受到何種對待,會發生什麼呢?不論是修建公路、建築、還是芭比娃娃,他們就能利用這些知識創作出讓使用者有更好體驗的作品。現在缺失的是將我們與所有設計製造、使用的產品相聯係的一個神經係統。如果你們每個人都有你們所創造的事物所發來的信息,那會怎樣?


對於我們製造的所有產品,我們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實際上,去年,就有2萬億美元被用於說服人們購買我們的產品,但是如果你能與你設計的東西相連接,尤其是在作品已經發布之後,或者在它們已經被賣出、開始運行之後,我們就能改變這一現狀,從說服人們購買我們的產品到一開始就製造人們想要的產品。


好消息是,我們正致力於開發數字神經係統,它能為我們連接我們所設計的東西。我們正忙於一個項目,與在洛杉磯的Bandito Brothers一起,和他們的團隊合作。這些家夥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自己改造的車,做絕對瘋狂的事情,這些人真瘋,以最好的方式瘋。


我們正在做的是,采用傳統的賽車底盤,給它安置一個神經係統,因此我們為它安裝了幾十個傳感器。然後讓一個世界級的賽車手操控方向盤,帶它去了沙漠驅車顛簸行駛了一個星期,這車的神經係統記錄下了發生在車身上的每件事。我們記錄了40億個數據點,它所承受的所有外力,然後我們做了一些瘋狂的事情,我們采用了所有的數據,將之置於生成式設計AI中,我們叫做“追夢者”。當你給一個設計工具提供一個神經係統,你想讓它製造終極形態的汽車底盤,你將得到這個東西,這是一個人類所不曾設計出的東西。

0?wx_fmt=png

構想中的賽車底盤


雖然人類不能設計出來,但它卻是通過生成式設計的AI——1個數字神經係統所增強的人類設計出來的。機器人可以真正裝配它。因此,如果這是我們的未來——“增時代”,我們將會在認知、生理以及知覺方麵獲得增強,那將會是怎樣的呢?


我認為我們將會看到這樣的世界,從製作產品向培育產品過渡、從建造產品向產品自己成長過渡、從被隔離到被連接、從抽取到進行聚合、從不得不服從我們的產品到重視自主選擇……


多虧了我們已經被增強的能力,世界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我們會擁有一個更多樣,聯係更緊密的世界,更具活力,更加豐富!更加可變!更加美好!


未來產品的外觀,和我們任何時候所經曆過的都不一樣!為什麼?因為塑造這些產品,是通過技術、自然以及人類的合力所完成的!對我來說,那是非常令人向往的未來!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04-09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大數據文摘”,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5-19 13:32:19

  上一篇:go  《雲數據管理:挑戰與機遇》2.1.7 CAP理論
  下一篇:go  《雲數據管理:挑戰與機遇》2.1.6 一致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