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數據管理:挑戰與機遇》2.1.7 CAP理論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出版社《雲數據管理》一書中的第2章,第1節,作者迪衛艾肯特·阿格拉沃爾,更多章節內容可以訪問雲棲社區“華章計算機”公眾號查看
CAP理論
Brewer[2000]提出了下列理論,後來由Gilbert and Lynch[2002]加以證明:一個分布式共享數據係統最多同時滿足下列三個屬性中的兩種:
一致性(C)
可用性(A)
網絡分區容忍性(P)
該理論就是著名的CAP理論。一般情況下,大規模雲數據中心的分布式係統需要支持分區,以便能夠處理大規模操作。此時,在進行網絡劃分的過程中,根據CAP理論的要求,就需要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間做出選擇。傳統的數據庫係統選擇一致性,而一些最新出現的數據存儲係統,如鍵-值存儲係統,比較偏愛可用性。Brewer[2012]對CAP理論的其他分支進行了評估,並對該理論中的任意兩個方麵的細微差別進行了詳細描述。在分區故障不經常出現的情況下,可以設計一種大部分時間內兼顧一致性和可用性的係統。但是,當分區故障發生時,就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去檢測分區,並開發最合適的策略對這種情況加以處理。另一個需著重強調的重要方麵是延遲與分區之間的重要關係,分區歸因於超時,因此,從使用的觀點來看,分區故障是有時間限製的。Gilbert and Lynch [2012]對該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詳細描述,CAP理論被認為是對不可靠分布式係統中安全性和活躍性之間進行均衡的一種描述,這與出現故障的異步係統中不可能存在分布式一致性有密切關係[Fischer et al., 1983]。
最後更新:2017-05-19 13:32:20